|
点评赏析一点看法 作者:蒋加成 网络文章及点评赏析,众多的网友习惯赞誉有加,一来二往这种习惯形成了一种致命依赖。原地踏步不思进取,好的传承,好的交流探讨得不到发扬光大。其不知,学无止境,毛泽东主席诗词还有争议,文章一旦传上网络,评论的自然是读者。没有人愿意去得罪一个人,更没有人吃饱了撑着去多管闲事。博学高深也好,孤闻寡陋也罢,世上还没有一个人标榜文章天下第一。
追星簇信仰到自我麻木。交流的目的是自我提升。别人的观点见解好的汲取,坏的抛弃。文章是艺术的范畴,博士学者的文章,跟小学入门的布衣文章并没有什么两样。传承延续的命题不是靠所谓的学者就可完成的,相反最终推动文化向前发展的恰恰是来自生活中最平凡的社会最底阶层。究其原因所谓的高层很难有突破,难以打破艺术领域的瓶颈,高高在上,接受无数的艳花掌声,他们的神经已麻木,听不进相反的意见。而一直生活在社会最底阶层的民众,常常能深入生活,虽是人微言轻,听不到掌声,受到众多的冷讥热讽,百般磨砺,知耻后勇。一旦贯通将会突飞猛进。数字化的网络时代已经不同于呆板的活字印刷,它带来的冲击必将是前所未有的。
理论层面的指导决不会停留在某个所谓的名家学者。艺术的升华来自生活,还于自然。文章好坏留待百年后后来者去评定。
在崇尚古典文化的今天,老祖先诗词中留下的律韵的模式并不是你随意就可打破的,任意的打破其结果就会是出律落韵。作者寻找的借口就会是变格古风。中国汉字的奥妙,在于调整组合,有些字词明明可作适当的调换图一时之快,填写岀所谓的革新新生儿。并不是不可突破,这得看意境上有无这样的需要。
古典诗词的形成是根据音律的长度进行整合后的规范化。动一字音律的高低长短就会相应的跟着变化。古典诗词的严谨妙用恰恰在于此。不少刊物寻求标新立异,图一时之哄响效果,文章录用越来越失去水准,读者层面越来越小,办刊宗旨偏离轨道。人情文章比比皆是。发表的文章看的是作者的身份地位,寻找的是名人效应。跟文化艺术早就脱勾。维持运行,靠赠书赞助,恶性循环,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每一位爱好文化艺术传承的人士都有责任让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时不我待让正义成为社会的主流。则文兴民兴家国同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