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长城筑脊梁430首》跋:愿以长城铸灵魂 范文义 万里长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现在更是神州大地最耀眼的名片。这次央视《长城内外》摄制组用194集的长篇系列,全方位、多角度、深采访,以山海关至嘉峪关之明长城为主线,地理跨度上往东延伸至辽东半岛之丹东、鸭绿江边,往西探求至青海、新疆,往北至至内蒙,华北则燕赵,东南则齐鲁、中原则豫鄂、西南则湘西,经历全国约半地区;从时间跨度上远溯战国之秦、楚、齐、燕、韩、赵、魏等七国断续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宋长城,以至少量清长城。等于是全景扫描。让我们看到其长度远超一万,达三四万里,比原先心目中的长城更加壮阔、更加绵长、更加曲折、更加动人。 《千古长城筑脊梁430首》是本人为央视“远方的家”所写助兴系列《十二万里云和月四百首》《山川联兴驾长风六百副》《江河澎湃浪淘沙三百首》姊妹篇之四,如果加上2010年问世之《山风土韵600首》,则是“五姐妹”,也可谓“五朵野花”。但自己更喜欢将其看成“五兄弟”,是自己休闲后吸收祖国大地之精华所精心养育之5个土里土气“秃小子”。尤其是后者,我更喜欢其眉眼、其骨骼、其四肢、其形态,觉得憨头憨脑,经得起摔打。 我赞美长城的历代建设者们,由于当初是为了军事防御而建,不管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之互相防御,还是后来内地农耕民族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都能因地制宜,将城墙、角楼、垛口、烽燧,建筑得那么棱角张扬、躯体坚固,成为全国、全世界最长、最久、最挺拔、最壮美的工艺品,巍然屹立上千年、数百年。 我赞美长城的历代守卫者们,是他们常年累月,远离故乡,任凭风霜雨雪,面对油灯清月,守护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石一山,一草一木,一土一田,吃尽千辛万苦;战事来了,他们又奋不顾身,放炮射箭,枪刺刀砍,血洒边墙,气壮云天,留下一曲曲悲壮之歌。 我赞美长城的历代维护者们,因为长城建起后,多数地方并未发生战争,而且从历史长度来看,长城之许多关口更多时间成为南北互市、东西交流、繁荣商贸、民族融合的热点和象征,是他们不断地修葺,让这些“地主”显得那么热情、宽容、大方、妩媚,吸引了千百万商客来往住宿,变成全国最有特色的大集市。 我赞美长城今天的点缀者们,他们或将墙体楼阁加工修缮,或增建缆车花园,或开设各色各样的农家乐馆,或举办儒雅厚重的书画博物展览,或大力绿化周边的荒山,用辛勤的汗水,一天天将每一段变得更加鲜艳,不仅打扮了外容和脸蛋,也发掘了底蕴和内涵,使这张古老的“名片”焕发童颜,千千万万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我愿以长城铸灵魂。 我敬仰范氏先祖范武子(春秋时晋国重臣)文武全才、治国理政的才干,范蠡(中华商圣)既能建功又不恋仕途、既善于致富又视金钱如粪土的飘逸、范滂(东汉名士,死于党锢之祸)为了信仰慷慨赴难的气节、范仲淹(北宋名臣)以身许国、忧乐天下的胸襟等,自愧没有他们的大德大才,但佩服他们的为人与风范,愿以他们为心目中的长城,来规范自己的品格,砥砺自己的言行,写好晚年的文章。 我感恩父母在遭遇日本鬼子两次大扫荡、家中一贫如洗的艰难岁月里养育了自己,又含辛茹苦将自己从小学培养到大学毕业。父母就是自幼竖立在自己面前的长城,是他们(同岁,属牛)以牛的属性传输给自己牛的吃苦耐劳的素质,从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工作后,不管干什么重体力活计都能如拼命三郎,一马当先,勇往直前;是他们赋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任劳任怨,努力克服;是他们遗传给自己谔谔而言,默默而做的傻劲,勤于耕耘,而不问前程;是他们不知从哪位先祖那里暗传给子女一点文学细胞,尽管一个三年小学文化、一个文盲,却供出了全县皆知的爱好文学的“范氏三兄妹”;是他们用粗粮和农活打造了自己强健的体魄并特赐于明亮的眼睛,70多岁了,阅览几多报刊,审读几多书稿,撰写几多诗文,从来不戴眼镜,至今在白昼的阳光下,还能清晰辨认《辞海》之小号字。为此,常令同龄人甚至一些中年人羡慕。 我感谢共产党对自己的关爱与培养,大二第一学期就吸收入党,使自己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构筑了心理上一道无形的长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浪,见识过多少光怪陆离的世界,从未越过最基本的底线,始终保持了质朴无华的性格和作风。尽管,常因不善于应变而吃亏,却从不后悔。至今,仍以朴实良善本性和文学之爱好结交朋友,受益匪浅。 我感谢部队大熔炉对自己的严格冶炼。自己在大学毕业一年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警备区选拔入伍。在连队锻炼4个月后,被分配到司令部机关当秘书。在复转到市委机关前6年半时间里,自己除了正常军事业务,为首长草拟讲话稿、批判稿等外,曾3次参加野营拉练、1次教导队训练。野营拉练每次半个月到20多天,教导队训练是4个月,由独立师长任连长,团长任排长,营长任班长。训练内容开始是技术训练:队列、射击、投弹、刺杀等;之后是战术训练:匍匐前进、打坦克等。所有训练对自己作风养成、军人气质,都有极大帮助。人民解放军就是国家之长城。一生能有一段时间从军实在是一生荣耀!离开部队四十年来,自己始终按部队作风办事。每天4点左右起床,这点比部队要早。干事雷厉风行。至今部队情结浓浓,2011年,自己预感到海疆问题严重性,撰写了《要记住我们的领域面积是1260万》的散文诗,呼喊“捍卫海疆”。2012年,此文在《天津老区》刊登后,在市老龄委、老促会、关工委等联合召开的纪念十七大的联欢会上此诗被一专业朗诵家作为压轴戏朗诵,引起雷鸣般掌声和欢呼。2016年秋,为纪念建军节,又写了《散文诗:献给奋斗在一线的戎装指战员》,在社区朗诵,很受欢迎,此文又刊登在《天津老区》。总之,现在虽然因年老体衰不能奔赴前线,但心和部队连在一起!一有机会,就会为部队行动呐喊助威。 正是因为种种因素、缘分的督促、鞭策,自己虽退休而不敢懈怠,心爱长城,魂系长城,决心用垒筑文字的长城为长城的延伸、丝路的拓宽贡献绵薄之力。 在此也衷心感谢中国长城学会董耀会副会长为此书盛情撰写序言,感谢央视《长城内外》栏目组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感谢“寒江独钓一蓑翁”等提供的视频截图,感谢年逾8旬的兄长欣然题写书名,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社长、编辑为此书付出的心血。 字数2550 2017年1月16日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