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如观

平水韵是中华诗词史上的里程碑

[复制链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0-13 14: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3 12:56
所以说,平水韵不是宋人头脑发热随意编撰的,他主要是在概括唐人的用韵情况。他们难道不知平水韵的韵部分 ...

谢谢如观老师!请问有人说平水韵在以前并未得到过应用,是事实吗?

点评

我们费那么大气力创作律诗的目的是什么?律诗的要素是什么?对仗工整,平仄变换有序,韵脚规范。 平水韵的编撰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唐代律诗因“邻韵同押”而导致的韵脚不规范这一缺陷。用平水韵创作的近体诗的“古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3 18:09 编辑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13 14:20
谢谢如观老师!请问有人说平水韵在以前并未得到过应用,是事实吗?


我们费那么大气力创作律诗的目的是什么?律诗的要素是什么?对仗工整,平仄变换有序,韵脚规范。

平水韵的编撰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唐代律诗因“邻韵同押”而导致的韵脚不规范这一缺陷。用平水韵创作的近体诗的“古音”虽然失传了,但是我们今韵仍然存在平仄四声,并且平水韵与今韵的平仄四声也大致吻合,我们用今声来朗读仍然可以体会到他的韵律美,这就足够了。

为什么很多专家学者非要纠缠在“古音”失传这一点上从而鼓吹废除平水韵呢?我们的汉字其实很多“古义”也都失传了,难道因为这个我们就不用学习古文了?

可以告诉诗友,我们汉字的很多“古义”其实都已经失传,特别是汉字的许多会意功能,现代人早就体会不到了。随着时代变迁早就失传。我们要想学怎么办?到佛门中去学。佛门相对于外界一个较封闭的地方,很多佛经我们从字面上去读是领悟不到他的真义的。

宋人知道这一点:字音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有所变化,所以他才没有标注读音。一般“礼制”的创立时都要考虑到如何传世这个因素。


点评

谢谢!有人说平水韵没得到过应用,可能是指平水韵韵典以前没有人遵守过,那么,民国前的人们写诗,用得到底是什么韵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8: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0-13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3 18:07
我们费那么大气力创作律诗的目的是什么?律诗的要素是什么?对仗工整,平仄变换有序,韵脚规范。

平水韵 ...

谢谢!有人说平水韵没得到过应用,可能是指平水韵韵典以前没有人遵守过,那么,民国前的人们写诗,用得到底是什么韵典?

点评

没有啊,平水韵的传承从来没有间断过,宋朝以后在元代,只有《元曲》才押《中原音韵》,写律诗还是要押平水韵的,明朝虽然官方公布了《洪武正韵》,但在民间基本上还是使用平水韵,清朝更是于官方宣布恢复《平水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9:18
有人说平水韵没得到过应用, -----有人搞笑你也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13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0-13 18:23
谢谢!有人说平水韵没得到过应用,可能是指平水韵韵典以前没有人遵守过,那么,民国前的人们写诗,用得到 ...

没有啊,平水韵的传承从来没有间断过,宋朝以后在元代,只有《元曲》才押《中原音韵》,写律诗还是要押平水韵的,明朝虽然官方公布了《洪武正韵》,但在民间基本上还是使用平水韵,清朝更是于官方宣布恢复《平水韵》。

关于诗韵变革其实明朝就已经作了尝试,但是他的尝试被证明是失败的,民间不愿遵守,只是为了应付科考才去学《洪武正韵》。这就说明了人们的“唐诗情节”早就难以割舍。

点评

这样看来,反对平水韵的人不惜公然否认事实。呵呵  发表于 2016-10-13 1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0-1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只是对《切韵》,《唐韵》进行归并而不是重新编修,平水韵与唐诗用韵基本相符,后人学写唐诗,仅依据平水韵就行了,这就是自平水韵问世后,人们喜爱它的原因所在。否认平水韵,说穿了就是要否认唐诗,通观推动新韵的人的论点莫非是中古音现在的人不会读了,这岂不等于说唐诗我们不会读了,再读它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我们肯定平水韵的作用也就等于肯定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华诗词的文化价值,肯定中华诗词的文化价值等于肯定中华民族文化价值。

点评

感谢林先生阅读,向您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4 19: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0-14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动新韵的人的出发点也许是善良的,但在面临西方文化挑战的今天把注意力放在质疑自己的传统文化上,不说是犯逻辑错误起码也是不合时宜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1740

回帖

60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05
发表于 2016-10-14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麼元曲之中原音韻--國語--普通話,是又一個里程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1740

回帖

60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05
发表于 2016-10-14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原音韻的參照是元大都音,創造了元曲的輝煌國語--普通話參照是京唐音一脈相承。

僅強調詩詞,忽略“曲”,就是一種偏頗。再強調平水音,更不完整、完全的作學問。

点评

我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先把律诗的用韵问题搞清楚,还没有评价到词和曲,要一个一个地去梳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4 19: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16-10-14 17:33
中原音韻的參照是元大都音,創造了元曲的輝煌;國語--普通話參照是京唐音,一脈相承。
僅強調詩詞,忽略“ ...

我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先把律诗的用韵问题搞清楚,还没有评价到词和曲,要一个一个地去梳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7-5 06: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