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北山钓者

宋元明清律诗格律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1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11 21:19
这可不是病句,即使不合律都不能叫病句。何况仄平仄仄仄并不是什么忌讳,用的巧只会好。 ...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落调句都不是病句,那还有什么可讨论的?

点评

病句是针对语法的评价,可不是对格律。仄平仄仄仄完全可以根据配合使用,所谓落调是盲者自语,杜甫可不是盲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9

回帖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发表于 2016-10-1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11 21:15
先生指的是哪一首?

亦知戍不返
幸因腐草出
别离已昨日
北庭送壮士
世人共卤莽
物微意不浅
济时敢爱死

点评

这是杜甫前208首五律诗的七个病句呀,看来你没认真看文,也不熟悉杜公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山玩水 发表于 2016-10-11 21:38
亦知戍不返
幸因腐草出
别离已昨日

这是杜甫前208首五律诗的七个病句呀,看来你没认真看文,也不熟悉杜公诗。

点评

你知道唐朝声律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2:04
唐人起句较灵活,称病句言重了吧? 以今之眼光反观唐人诗作,不宜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一首为例:

捣衣(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1 22:00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11 21:12
赵执信研究的是唐诗拗体和古体诗平仄,至于平仄正格,当时应是人人可知的。

【赵执信研究的是唐诗拗体】,与【唐诗拗体和古体诗平仄】,是什么关系?

点评

你看一下赵执信声调谱就知道了,声调谱用律句,拗律句来研究古体诗平仄,这说明律诗平仄格律是已知的。声调谱研究了五律的拗救和孤平,这或许就是赵执信所说的:“阮亭窃妙处吝不一示”的密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11 21:46
这是杜甫前208首五律诗的七个病句呀,看来你没认真看文,也不熟悉杜公诗。 ...

唐人起句较灵活,称病句言重了吧?
以今之眼光反观唐人诗作,不宜也。

点评

论诗岂有只看一两句就下结论的?这首不是首句吧。前人论诗,以仄平仄仄仄为 落调,王力亦持此论,乃沿袭古人之说,古人亦未说首句可算不落调,焉不宜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7:23
送远(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0-11 09:40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一般规则,按照这一般性,加上运用时不至于出现孤平、三平尾便完整了。口诀的特征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一般规则】
这是唐人的说法,还是清人的说法?

点评

资料是清人的,但资料散失的情况很多,不能肯定就不是唐朝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11 21:46
这是杜甫前208首五律诗的七个病句呀,看来你没认真看文,也不熟悉杜公诗。 ...

你知道唐朝声律吗?

点评

你的二五法,只有你知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咸歌太平日。平平仄平仄】
【德合天贶呈。仄仄平仄平】
【微造功不宰。平去平仄上】
【奇象八卦分。平仄仄仄平】

以上是盛唐试律的句子,谁能否认是失律或谁能认可是病句?

点评

在三羊的二五四声法中除了0仄00仄(仄同上去入外),其它都是唐律句,依此,我验证于孔雀东南飞一诗,亦全由律句组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回帖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发表于 2016-10-1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山玩水 发表于 2016-10-11 21:06
这首可能不是近体诗吧?

这个冒牌货的“游山玩水”,你是怎么偷盗别人网名的?: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回帖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发表于 2016-10-11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11 21:15
先生指的是哪一首?

这个冒牌货,你是怎么偷盗别人网名的?:D

点评

这个假货,偷盗游山玩水的网名,你够水平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回帖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发表于 2016-10-11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半俗半雅 发表于 2016-10-11 22:57
这个冒牌货,你是怎么偷盗别人网名的?

这个假货,偷盗游山玩水的网名,你够水平吗?: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1 22:02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一般规则】
这是唐人的说法,还是清人的说法? ...

资料是清人的,但资料散失的情况很多,不能肯定就不是唐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1 22:13
【咸歌太平日。平平仄平仄】
【德合天贶呈。仄仄平仄平】
【微造功不宰。平去平仄上】

在三羊的二五四声法中除了0仄00仄(仄同上去入外),其它都是唐律句,依此,我验证于孔雀东南飞一诗,亦全由律句组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1 22:04
你知道唐朝声律吗?

你的二五法,只有你知道。

点评

只学一家之律,自然不会懂得其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1:45
【你的二五法,只有你知道】 不是三羊的,是唐朝元兢《诗髓脑》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8: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22:00
唐人起句较灵活,称病句言重了吧?
以今之眼光反观唐人诗作,不宜也。

送远(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点评

唐人在各处都不甚拘泥,起句尤其灵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22:00
唐人起句较灵活,称病句言重了吧?
以今之眼光反观唐人诗作,不宜也。

论诗岂有只看一两句就下结论的?这首不是首句吧。前人论诗,以仄平仄仄仄为 落调,王力亦持此论,乃沿袭古人之说,古人亦未说首句可算不落调,焉不宜也?

点评

先生又死在我的句下了。 我是泛泛而论,唐人起句较灵活,其他地方也相对灵活,不像时人那么死板,您能理解这一点就够了。 究其原因,是平仄山挡住了您的双眼,突破满清,越过元明,直接回归唐宋吧,那里的风景更精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9:29
王力的所谓引经据典,无非就是清人拗救谬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0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1 21:58
【赵执信研究的是唐诗拗体】,与【唐诗拗体和古体诗平仄】,是什么关系?
...


你看一下赵执信声调谱就知道了,声调谱用律句,拗律句来研究古体诗平仄,这说明律诗平仄格律是已知的。声调谱研究了五律的拗救和孤平,这或许就是赵执信所说的:“阮亭窃妙处吝不一示”的秘密。

点评

四库全书的说法: 《声调谱》三巻,国朝赵执信撰。执信字仲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益都人,康熙己未进士,官右春坊右赞善。执信尝问声调于王士祯,士祯靳不肯言,执信乃发唐人诸集,排比钩稽,竟得其法,因着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8: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2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12 07:09
你的二五法,只有你知道。

【你的二五法,只有你知道】
不是三羊的,是唐朝元兢《诗髓脑》理论!

点评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 快莫提元兢了,他的调声三术,你就否认了两条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2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12 07:23
论诗岂有只看一两句就下结论的?这首不是首句吧。前人论诗,以仄平仄仄仄为 落调,王力亦持此论,乃沿袭 ...

王力的所谓引经据典,无非就是清人拗救谬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12 08: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2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2 08:18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12 07:23
你看一下赵执信声调谱就知道了,声调谱用律句,拗律句来研究古体诗平仄,这说明律诗平仄格律是已知的。声调谱研究了五律的拗救和孤平,这或许就是赵执信所说的:“阮亭窃妙处吝不一示”的秘密。

四库全书的说法:
《声调谱》三巻,国朝赵执信撰。执信字仲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益都人,康熙己未进士,官右春坊右赞善。执信尝问声调于王士祯,士祯靳不肯言,执信乃发唐人诸集,排比钩稽,竟得其法,因着为此书。======================================================

何来【这说明律诗平仄格律是已知的】?


点评

执信尝问声调于王士祯 …… 这个声调指古体诗声调,可参考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8: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0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2 08:16
四库全书的说法:
《声调谱》三巻,国朝赵执信撰。执信字仲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益都人,康熙己未进 ...

执信尝问声调于王士祯
……
这个声调指古体诗声调,可参考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点评

【这个声调指古体诗声调】? 五言律诗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杜牧】   野店正【宜平而仄】分泊,茧蠺初【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引丝【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二句律句中拗】。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2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12 08:27
执信尝问声调于王士祯
……
这个声调指古体诗声调,可参考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

【这个声调指古体诗声调】?

五言律诗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杜牧】

  野店正【宜平而仄】分泊,茧蠺初【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引丝【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二句律句中拗】。行人碧【宜平而仄】溪【宜仄而平】渡【拗句○第四字拗平,第三字断断用仄,今人不论者非】,系马緑杨枝【不对格而实对】。苒苒迹始去【五字俱仄○中有入声字妙】,悠悠心【此字必平救上句】所期【此必不可不救,因上句第三、第四字皆当平而反仄,必以此第三字平声救之,否则落调矣。上句仄仄平仄仄亦同】。秋山念君别【拗同第三句】,惆怅桂花时。

  落花【李商隐】

  髙阁客竟去【拗句起】,小园花【此字拗救】乱飞【此二句同前第五、第六句】。参差连曲陌,迢逓送斜晖。肠断未忍扫【同起句】,眼【此字仄妙】穿仍欲归【同次句】。芳心向春尽【同前第三句、第七句】,所得是沾衣。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变而仍律者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

  七言不过于五言上加平平仄仄耳,拗处搃在第五、第六字上,七言之五、六字,即五言之三、四字,可以类推。

  起句第二字仄,第四字平者,如仄仄平平仄,或平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平俱可。若平仄平仄仄,则古诗句矣。

  起句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调,但下句必须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

  上句第三字平,下句第三字可仄;若上句第三字仄,下句第三字断宜平。此在首聮,唐人亦有不拘者,若二聮,则必不容不严矣。

点评

我说过,声调谱讲的是律诗拗救和古诗平仄,并非讲律诗平仄正格,赵执信问王士祯的声调,这个声调具体是律诗拗救法还是古诗平仄法,史料表述的并不清楚,现在只能猜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0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12 07:23
论诗岂有只看一两句就下结论的?这首不是首句吧。前人论诗,以仄平仄仄仄为 落调,王力亦持此论,乃沿袭 ...

先生又死在我的句下了。
我是泛泛而论,唐人起句较灵活,其他地方也相对灵活,不像时人那么死板,您能理解这一点就够了。
究其原因,是平仄山挡住了您的双眼,突破满清,越过元明,直接回归唐宋吧,那里的风景更精彩哦。

点评

听你瞎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0:16
听你瞎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2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10-12 07:13
送远(唐·杜甫)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唐人在各处都不甚拘泥,起句尤其灵活。

点评

啊,唐人在各处均不讲律,起句污烂亦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09: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2 08:52
【这个声调指古体诗声调】?

五言律诗

我说过,声调谱讲的是律诗拗救和古诗平仄,并非讲律诗平仄正格,赵执信问王士祯的声调,这个声调具体是律诗拗救法还是古诗平仄法,史料表述的并不清楚,现在只能猜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2 08:12
【你的二五法,只有你知道】
不是三羊的,是唐朝元兢《诗髓脑》理论!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
快莫提元兢了,他的调声三术,你就否认了两条半。

点评

否认不否认,这是有根据的。 这充分说明,官方的验收认可,并非就是《诗髓脑》是照本宣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2 09:40
唐人在各处都不甚拘泥,起句尤其灵活。

啊,唐人在各处均不讲律,起句污烂亦可。

点评

如此说法,太随意!难道近体诗不讲【蜂腰】与【鹤膝】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2 09:29
先生又死在我的句下了。
我是泛泛而论,唐人起句较灵活,其他地方也相对灵活,不像时人那么死板,您能理 ...

听你瞎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2 14: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