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1|回复: 9

(转载)吴小如先生关于旧体诗词创作的谈话(之三)

[复制链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9-23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金建 于 2016-9-23 06:52 编辑

    第三个问题,我想谈谈入声字。   
    主张废除平水韵的好像就是说因为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但是我首先要说一条,我们的传统京戏也好,我们的古典诗词也好,并不负责推广普通话的任务。作为古典诗词创作也好,研究也好,阅读也好,都不负责推广普通话,遵守平水韵和推广普通话是两码事。不能因为现在提倡大家说普通话,于是乎写旧体诗也要改用普通话的读法来写。推广普通话是应该的,我不反对推广普通话,但你要用普通话去读,不要说读古人的,就是毛主席的诗词,他也读不出押韵。我就老举这个例子:“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国”和“北”是押入声的,你要读成普通话,就把人家的作品给糟蹋了。如用普通话读“国”和“北”你听听还叫押韵吗?从普通话的角度用普通韵,也就是所谓新韵,在某些情况下是根本行不通的。你连毛主席最有名的这么两句诗都读不出韵脚来,你还作什么旧体诗呢?非但旧体诗没法作了,词就更难填了。
    还是普通话一般来说没有入声字,但是考察一下,口语里真正没有入声字的大概也就是北京地区,以北京为中心外延顶多到河北,再往北到东北。即便是河北,东北,在个别县,市区还是有入声字。至于说华北,那一天我和朋友胡友鸣谈话,电话里他就说,他在内蒙古生活过,到现在为止内蒙古的汉语方言,普通聊天的口语里还有入声字。山西不用说了,山东更不用说,都有入声字。这还是黄河流域,你要是到长江流域,闽粤赣区域,不但还有入声字,而且还有闭口音。从全国范围来说,没有入声字的地方不过只占十份之一二。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你硬要把入声字废掉,不但不现实,且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也无从谈起。
    入声字不能废,它是不是跟普通话有矛盾呢?那我要说了,普通话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交流,使得大家无论在东西南北,无论在各地说普通话都能听得懂,但这跟古典诗词,跟读古书没有关系,甚至跟唱戏也没有关系,普通话是普通话。可见说普通话跟我们创作古典诗词和在各种艺术形式里头的表现,在读音方面不是一码事。那些个艺术不负责推广普通话的任务。还是那句话,入声字是我们传统文化里头非常重要的环节和文化表现。你不能一笔抹杀,一拳打倒,这样是不行的。
    普通话跟保留入声字本身没有矛盾。我就看过,不用入声的读音而来写旧体诗,写出来的所谓诗词作品,你要一念啊,难听的要命,而且我要说,过去入声字,现在因为北京话没有入声字了,所以凡入声字都归到其他的阴平,阳平或者上,去声里去了。是不是有这个标准呢?就是有这个标准也是人定的,人的口语里头往往一个入声字的字音能读出几种调来,举一个例子,就是“一二三四”的“一”我们说“一”是阴平,说“初一”就是阳平了,说这个同志很勇敢“一马当先”“一”又是去声了,你说这个“一”是应该定在阴平里还是定在阳平里呢?你要是再听听两湖人说话,包括江西,部分安徽,再往南边一点两广,它那里的“一”字的读音,有时候还往上声里去。你这一个入声字,平上去都可以读出来,你怎么规定?要规定也是人为规定,硬说它是平声字,你硬要让古典诗词来迁就这个不合规格的读法,哪个对哪个不对呀?这不是是非不辨自明吗?
    再强调一句,你既然要写旧体诗,换句话说,就是想用古典文学艺术形式来表达当代人的思想,思想不应该陈旧,而读音你应该考虑到并不是读了普通话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谈话,我以前在中华诗词文学网诗词理论栏目转载过,现再转载,望诸位认真读下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先生是北京大学教授,也是俞平伯入室弟子,对古典诗词多有研究。他的观点对今天的新旧韵论争,颇有启示作用。尤其是他的古典诗词不负责推广普通话任务,遵守平水韵与推广普通话是两码事一说,使得我们认识到古典诗词创作与推广普通话之间的辩证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3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3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对某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古今都只能存在于字面上的,是翻书得来的。老舍写近体诗的押韵同他诵读就不一样。中国之大,方言之多,任何时代都不可能人人对某一个韵读来都是押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6

回帖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6-9-23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古人早就考虑到了,可惜某些伙计生来一根筋:D

点评

牛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3 1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3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在于对诗词用韵与通用语言之间的区别搞不清楚。

点评

林先生怎么忽略这一点了呢:中古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便是中古读书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3 15: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发表于 2016-9-23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这位吴小如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局限还真不小呢。谁的弟子说的都没用,现代读书音与中古读书音之间的差别并非有无入声字那么简单,很多汉字的声母、韵母都不一样了,还有一些入声之外的古今异读~~~吴先生怎么只字不提呢?当然,如果吴小如先生也认可曾经活跃于唐宋人舌间耳畔的所谓近体诗大面积沦为只能看不能读的案头文学,那么他无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发表于 2016-9-23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9-23 11:52
问题在于对诗词用韵与通用语言之间的区别搞不清楚。

林先生怎么忽略这一点了呢:中古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便是中古读书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9 2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