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关于对今人编辑的元兢《诗髓脑》的质疑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28 11: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市河宽斋《半江暇笔》云:“唐人诗论,久无专书,其数见于载籍者,亦仅仅如晨星。独我大同(806-809)中,释空海游学于唐,获崔融《新唐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髓脑》、皎然《诗议》等书而归,后著作《文镜秘府论》六卷,唐人卮言,尽在其中。但惜不每章题曰谁氏之言,使后世茫乎无由采择矣。”

点评

元兢自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8-28 11:54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8 11:22
老金,你找个例子,古人称某人名,而不是称字。若兢……,如果不是作者自称,这兢能确定是元兢?古人有没 ...

这个我还真不懂:有请三羊、苏星空先生:元兢自己论声律:“若兢于《蓬州野望》,”是否可如此行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8-28 12:04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8 11:47
日本市河宽斋《半江暇笔》云:“唐人诗论,久无专书,其数见于载籍者,亦仅仅如晨星。独我大同(806-809) ...

元兢自述,“若兢于《蓬州野望》,”“若”是否多余?“兢于《蓬州野望》”好像就行了。这“若”,“就如”,是不是应该是空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28 1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1:48
这个我还真不懂:有请三羊、苏星空先生:元兢自己论声律:“若兢于《蓬州野望》,”是否可如此行文?
...

三羊,苏星空都算半个国学专家,咱们看看考据家王利器的注释:
若兢{1}于《蓬州野望》

注1:此兢于《诗髓脑》中自举其诗以为例,故称名而不冠以姓,犹地卷、南卷王昌龄自举其诗之称昌龄而不冠以姓也。

点评

首先说明,三羊不是【国学专家】,三羊是【国学砖家】! 三羊之说一个日本和尚真空排序的笑话! 自从【平头、上尾、蜂腰、鹤膝】诞生以来,从史家的文献和诗家的著作,一如既往都是如此顺序。古今一人独有元兢的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13:32
地卷 第二、都商量入作势。 都商量入作势者,每咏一物,或赋赠答寄人,皆以入头两句平商量其道理,第三第四第五句入作是也。皆有其例。昌龄《上同州使君伯》诗言:“大贤奈孤立,有时起丝纶。伯父自天禀,元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1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8-2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1:48
这个我还真不懂:有请三羊、苏星空先生:元兢自己论声律:“若兢于《蓬州野望》,”是否可如此行文?
...

一般习惯,当然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8-28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2:01
元兢自述,“若兢于《蓬州野望》,”“若”是否多余?“兢于《蓬州野望》”好像就行了。这“若”,“就如” ...

一不【多余】,二不是【空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8-28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2:01
元兢自述,“若兢于《蓬州野望》,”“若”是否多余?“兢于《蓬州野望》”好像就行了。这“若”,“就如” ...

空海的特出标志为【释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8-28 12:25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8 12:03
三羊,苏星空都算半个国学专家,咱们看看考据家王利器的注释:
若兢{1}于《蓬州野望》

地卷
第二、都商量入作势。
都商量入作势者,每咏一物,或赋赠答寄人,皆以入头两句平商量其道理,第三第四第五句入作是也。皆有其例。昌龄《上同州使君伯》诗言:大贤奈孤立,有时起丝纶。伯父自天禀,元功载生人。(是第三句入作)。又《上侍御七兄》诗云:天人俟明略,益、稷分尧心。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吾兄执严宪,时佐能钩深。(此是第五句入作势也)。

------

空海都商量入作势者,每咏一物,或赋赠答寄人,皆以入头两句平商量其道理,第三第四第五句入作是也。皆有其例。昌龄《上同州使君伯》诗言:大贤奈孤立,有时起丝纶。伯父自天禀,元功载生人。空海这里的“昌龄《上同州使君伯》诗言是空海称昌龄,而不是王昌龄自称。同样:“若兢《蓬州野望》”也是空海在说,而不是元兢自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8-2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8 12:3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2:21
地卷
第二、都商量入作势。
都商量入作势者,每咏一物,或赋赠答寄人,皆以入头两句平商量其道理,第三第四第五句入作是也。皆有其例。昌龄《上同州使君伯》诗言:大贤奈孤立,有时起丝纶。伯父自天禀,元功载生人。(是第三句入作)。又《上侍御七兄》诗云:天人俟明略,益、稷分尧心。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吾兄执严宪,时佐能钩深。(此是第五句入作势也)。

------

空海都商量入作势者,每咏一物,或赋赠答寄人,皆以入头两句平商量其道理,第三第四第五句入作是也。皆有其例。昌龄《上同州使君伯》诗言:大贤奈孤立,有时起丝纶。伯父自天禀,元功载生人。空海这里的“昌龄《上同州使君伯》诗言是空海称昌龄,而不是王昌龄自称。同样:“若兢《蓬州野望》”也是望空海在说,而不是元兢自述。

老金你错了!这里也是本人自称!
古人的称呼习惯:本人自称,直呼其【名】。他称【字】或【号】,或【姓】,姓氏后面附带官衔或祖籍。

这些礼仪常识,空海是知道的。

点评

三羊这回说了个明白话,不愧是孔子故里山东人,懂礼法,不象老金,远居边陲乡野,称呼人没个礼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12: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28 1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8 12:25
老金你错了!这里也是本人自称!
古人的称呼习惯:本人自称,直呼其【名】。他称【字】或【号】,或【姓】 ...

三羊这回说了个明白话,不愧是孔子故里山东人,懂礼法,不象老金,远居边陲乡野,称呼人没个礼法。

点评

首版见笑了,幼儿园的小儿科,可能老金忽视这个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12: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8-28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2:21
地卷
第二、都商量入作势。
    都商量入作势者,每咏一物,或赋赠答寄人,皆以入头两句平商量其道理,第 ...

不过话说回来,日本和尚空海也是一个好经念歪的大马哈!例如: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

  皇甫冉诗曰:(五言)======================【王昌龄诗格序号 1】
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才高汉缙绅。
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处处歌来暮,长江建业人。


  又钱起《献岁归山》诗曰:(五言)===============【王昌龄诗格序号 2】
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
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时应见,残阳且掩关。

  又五言绝句诗曰:==========================【王昌龄诗格序号 4】
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又崔曙《试得明堂火珠》诗曰:===================【王昌龄诗格序号 5】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又陈闰《罢官后却归旧居》诗曰:==================【王昌龄诗格序号 3】
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干。
买山开客舍,选竹作鱼竿。何必劳州县,驱驰效一官。
==========================================
次序乱了不要紧,这要看什么情况。有的可以乱,有的不能乱。
【1、2、3、4】,都可乱,唯独【5】不能乱。因为,王昌龄将《试得明堂火珠》排列第【5】,是因为【1、2、3、4】与【5】是两个不同的类别。王昌龄的原文,在《试得明堂火珠》之前,冠以的【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也被空海弄丢了!因为空海的大马哈,所以,我们就不能知晓的:

唐人的【五言平头】,就是今人的【五言平起式】
唐人的【五言侧头】,就是今人的【五言仄起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8-28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8 12:45
三羊这回说了个明白话,不愧是孔子故里山东人,懂礼法,不象老金,远居边陲乡野,称呼人没个礼法。 ...

首版见笑了,幼儿园的小儿科,可能老金忽视这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8-28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8 12:03
三羊,苏星空都算半个国学专家,咱们看看考据家王利器的注释:
若兢{1}于《蓬州野望》

首先说明,三羊不是【国学专家】,三羊是【国学砖家】!
三羊之说一个日本和尚真空排序的笑话!

自从【平头、上尾、蜂腰、鹤膝】诞生以来,从史家的文献和诗家的著作,一如既往都是如此顺序。古今一人独有元兢的排序,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弄了个【平头、上尾、鹤膝、蜂腰】。三羊猜测,元兢的排序有逻辑关系,从五言诗句两个声点的递换来论,依据古代8列排版,其方向是【一纵三横】的;依据现代8行排版,其方向是【三纵一横】的。

元兢《诗髓脑○文病》原文:
  一、平头。
  二、上尾。
  三、鹤膝。
  四、蜂腰。(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彫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此病轻於上尾、鹤膝,均於平头,重於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
  五、大韵。
  六、小韵。
  七、傍纽。
  八、正纽。


空海《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原文:
第一,平头。  
第二,上尾。
第三,蜂腰。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

第四,鹤膝。
第五,大韵。
第六,小韵。
第七,傍纽
第八,正纽。


日本和尚大马哈,一下四病成了俩:
一是元兢【大韵、小韵、傍纽、正纽】
二是空海【鹤膝、大韵、小韵、傍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元氏曰:“正纽者,一韵之内,有一字四声分为两处是也。如梁简文帝诗云‘……’”元兢曰:“此病轻重,与傍纽相类,近代咸不以为累,但知而已”。(二十八种病)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固知调声之义,其为用大矣。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
第一段为元氏曰------元兢曰。
第二段为元氏曰------若兢曰。
两段有什么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28 16: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5:25
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元氏曰:“正纽者,一韵之内,有一字四声分为两处是也。如梁简文帝诗云‘……’”元兢 ...

老金看样子也是读书少,语感差,元氏曰,元兢曰,这种字样都是空海摘编《诗髓脑》时所加,若兢于……这是诗髓脑文中原文。

点评

对头! 【若兢于……这是诗髓脑文中原文】,兢,是原文中的自称,其意为【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20:05
北山还是不要学针叶林,先把自己弄的很高,别人很差!这是没用的!问你:这两段行文一段就多一个元字,两段有什么差别?难道分别增一个元或减一个元,内容就大异了?! 还有,你的古文语感很高,为什么回答不了《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16: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8-28 16:21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8 16:06
老金看样子也是读书少,语感差,元氏曰,元兢曰,这种字样都是空海摘编《诗髓脑》时所加,若兢于……这是 ...

北山还是不要学针叶林,先把自己弄的很高,别人很差!这是没用的!问你:这两段行文一段就多一个元字,两段有什么差别?难道分别增一个元或减一个元,内容就大异了?!
还有,你的古文语感很高,为什么回答不了《于蓬州野望》还是“于《蓬州野望》”?!你既然如此有研究,为什么还要我这个很差的人发现提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28 16: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6:17
北山还是不要学针叶林,先把自己弄的很高,别人很差!这是没用的!问你:这两段行文一段就多一个元字,两 ...

当然是若兢于《蓬州野望》了,不是我不回答,这太初级了。元兢曰,是《文镜秘府论》增加的衍文,《眼心钞》没这三个字。

点评

终于开口了?那你顶礼膜拜的哈哈儿的《诗髓脑》却是《于蓬州野望》,我一质疑,你和针叶林不是认为是大不讳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1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8 16:29
当然是若兢于《蓬州野望》了,不是我不回答,这太初级了。元兢曰,是《文镜秘府论》增加的衍文,《眼心钞 ...

终于开口了?那你顶礼膜拜的哈哈儿的《诗髓脑》却是《于蓬州野望》,我一质疑,你和针叶林不是认为是大不讳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28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8-28 20:58 编辑

   我是偏向金子说.  按普通看法,“若兢于---。”应解释为 “如 元兢 在《蓬州野望》诗中说:” , 这样就不是元兢所说,而是海空所说的话。
   查,卢盛江撰《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有:“注⑵ 兢:《校注》此兢于《诗髓脑》中自举其诗以为例,故称名而不冠以姓,犹地卷、南卷王昌龄自举其诗之称昌龄而不冠以姓也。"  这跟王利器的注释几乎一样是没有错。
   但注意到,卢盛江:“  一,换头者,若兢《蓬州野望》诗曰:”,而 王利器: “ 一,换头者,若兢《蓬州野望》诗曰:”,有“”字的不同之处。因此再查其他版本,结果是如:王利器: " 一,换头者,若兢《蓬州野望》诗曰:。" 有一个“于”字。
   故,认为王利器 所举例子为正确。即 若兢---应解释为” 如 元兢 在《蓬州野望》诗中说",这就无论如何也无法说,这是元兢自己说的了。这正如, 卢盛江 自己说的:“兢于《诗髓脑》中自举其诗以为例---。”, 即此把“此”字略去,也一样是描述 ”卢盛江 述说,“的文法,而不是“元兢”自己说。


点评

我是偏向金子说. 按普通看法,“若兢于”应解释为 “如 元兢 在《蓬州野望》诗中说:” , 这样就不是元兢所说,而是海空所说的话。 查,卢盛江撰《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有:“注⑵ 兢:《校注》此兢于《诗髓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18:58
应解释为” 如元兢 在《蓬州野望》诗中说" …… 翻译多了个“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17: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28 1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6:38
终于开口了?那你顶礼膜拜的哈哈儿的《诗髓脑》却是《于蓬州野望》,我一质疑,你和针叶林不是认为是大不 ...

老金,张伯纬(不是哈哈儿)断句为《于蓬州野望》,说明其国学功力尚不够火侯,但不能因此否定其书,你的话我常无法理解,该说的我说两句,没什么好争的。

点评

你这样解释,我不就信服了?因为我去查《全唐诗》,《于蓬州野望》、《蓬州野望》都没有,请教你,你回答说是元兢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1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8-28 17:05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8 16:50
老金,张伯纬(不是哈哈儿)断句为《于蓬州野望》,说明其国学功力尚不够火侯,但不能因此否定其书,你的话 ...

你这样解释,我不就信服了?因为我去查《全唐诗》,《于蓬州野望》、《蓬州野望》都没有,请教你,你回答说是元兢诗。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09:01
请教三羊、北山:
《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云:“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
这是元兢的,记载在日本的文镜秘府论中,国内失传,全唐诗当然没有。
------------
北山自己说的是《于蓬州野望》!这说明是你自己没有认真读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28 1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28 16:39
我是偏向金子说.  按普通看法,“若兢于”应解释为 “如 元兢 在《蓬州野望》诗中说:” , 这样就不是 ...

应解释为” 如元兢 在《蓬州野望》诗中说"

……
翻译多了个“说”。

点评

是过于省略,容易引起误会。原贴 把“若兢于” 改为 “若兢于---曰。”  发表于 2016-8-28 2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8

回帖

17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797
发表于 2016-8-2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28 16:39
我是偏向金子说.  按普通看法,“若兢于”应解释为 “如 元兢 在《蓬州野望》诗中说:” , 这样就不是 ...

:stro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8-28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5:25
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元氏曰:“正纽者,一韵之内,有一字四声分为两处是也。如梁简文帝诗云‘……’”元兢曰:“此病轻重,与傍纽相类,近代咸不以为累,但知而已”。(二十八种病)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固知调声之义,其为用大矣。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
第一段为元氏曰------元兢曰。
第二段为元氏曰------若兢曰。
两段有什么区别?


老金有些不明白,三羊谈些小看法。

《诗髓脑》原文:
  一、平头。(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若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同声,无问平上去入,皆是巨病。此而或犯,未曰知音。今代文人李安平、上官仪,皆所不能免也。

  二、上尾。(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为上尾。)如陆机诗曰:“衰草蔓长河,寒木入雲烟。”此上尾,齐、梁以前,时有犯者。齐、梁以来,无有犯者。此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为未涉文途者也。唯连韵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也。

  三、鹤膝。

  四、蜂腰。(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彫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此病轻於上尾、鹤膝,均於平头,重於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

  五、大韵。(大韵诗者,五言诗若以“新”为韵,上九字中,更不得安“人”、“津”、“邻”、“身”、“陈”等字,既同其类,名犯大韵。)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若立字要切,於文调畅,不可移者,不须避之。

  六、小韵。(小韵诗,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名为犯小韵病也。)此病轻於大韵,近代咸不以为累文。

  七、傍纽。傍纽者,一韵之内,有隔字双声也。此病更轻於小韵,文人无以为意者。又若不隔字而是双声,非病也。如“清切”、“从就”之类是也。

  八、正纽。正纽者,一韵之内,有一字四声分为两处是也。如梁简文帝诗云:“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金”、“锦”、“禁”、“急”是一字之四声,今分为两处,是犯正纽也。)此病轻重,与傍纽相类,近代咸不以为累,但知之而已。


《文二十八种病》摘抄:

  第一,平头。

  或曰:此平头如是,近代成例,然未精也。欲知之者,上句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同上去入声一字即病。若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二字同声,无问平上去入,皆是巨病。此而或犯,末曰知音。今代文人李安平、上官仪,皆所不能免也。

  第二,上尾。

  或云:如陆机诗曰:“衰草蔓长河,寒木入云烟。”(“河”与“烟”平声。)此上尾,齐、梁已前,时有犯者。齐、梁已来,无有犯者。此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为未涉文途者也。唯连韵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也。(下句有云“郁郁园中柳”也。)

刘滔云:“……”。

  第三,蜂腰。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乎声非病也。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

  第四,鹤膝。

  第五,大韵。
  元氏曰:“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若立字要切,于文调畅,不可移者,不须避之。”

  第六,小韵。(或名伤音病。)
  元氏曰:“此病轻于大韵,近代咸不以为累文。”

  第七,傍纽
王斌云:“……”

元氏云:“傍纽者,一韵之内,有隔字双声也。”
元兢曰:“此病更轻于小韵,文人无以为意者。又若不隔字而是双声,非病也。如‘清切’、‘从就’之类是也。

  第八,正纽。
元氏曰:“正纽者,一韵之内,有一字四声分为两处是也。如梁简文帝诗云:‘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金’、‘锦’、‘禁’、‘急’是一字之四声,今分为两处,是犯正纽也。”)

元兢曰:“此病轻重,与傍纽相类,近代咸不以为累,但知之而已。”


老金有些不明白,三羊说些小看法。
从元兢的两段文字来看,前段是【定义的解释】,后段是【定义的评价】。
刘韬,不称【刘氏】;王斌,不称【王氏】等,是忌讳同姓相混。也即:刘善经/刘韬、王昌龄/王斌等相混。【元氏】与【元兢】,是同人异称。理同【元氏云】与【元氏曰】,同义异说。至于非得从【元氏云】与【元氏曰】两说中,抠出两个不同的内涵来,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大鸡蛋。
平头、上尾、蜂腰等,三个条贯之下无名无姓的【或曰】,如可考证为是【元兢曰】呢,这就要借助《文镜秘府论》的外援文献来印证。

点评

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元氏曰:“正纽者,一韵之内,有一字四声分为两处是也。如梁简文帝诗云‘……’”元兢曰:“此病轻重,与傍纽相类,近代咸不以为累,但知而已”。(二十八种病)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1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8-28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8-28 19:03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28 16:39
我是偏向金子说.  按普通看法,“若兢于”应解释为 “如 元兢 在《蓬州野望》诗中说:” , 这样就不是元兢所说,而是海空所说的话。
   查,卢盛江撰《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有:“注⑵ 兢:《校注》此兢于《诗髓脑》中自举其诗以为例,故称名而不冠以姓,犹地卷、南卷王昌龄自举其诗之称昌龄而不冠以姓也。"  这跟王利器的注释几乎一样是没有错。
   但注意到,卢盛江:“  一,换头者,若兢《蓬州野望》诗曰:”,而 王利器: “ 一,换头者,若兢《蓬州野望》诗曰:”,有“”字的不同之处。因此再查其他版本,结果是如:王利器: "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有一个“于”字。
   故,认为王利器 所举例子为正确。即 若兢于---应解释为” 如 元兢 在《蓬州野望》诗中说",这就无论如何也无法说,这是元兢自己说的了。这正如, 卢盛江 自己说的:“兢于《诗髓脑》中自举其诗以为例---。”, 即此把“此”字略去,也一样是描述 ”卢盛江 述说,“的文法,而不是“元兢”自己说

苏老师说法,给三羊有点玄虚的感觉:

【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与【若兢《蓬州野望》诗曰】,有【于】无【于】,意思一样,并无区别。古今的习惯,行文中的自称,可【我】可【吾】可【名子】。假如,以【吾】换【兢】,【若吾于《蓬州野望》诗曰】与【若吾《蓬州野望》诗曰】。【于】字加入,在于语音节奏变化。

8字句,四个节奏都是两字顿;9字句,虽然还是四个节奏,但是四个节奏减少了一个两字节奏,增加了一个三字节奏。从节奏的意义上来说,9字句好于8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8 18:18
老金有些不明白,三羊谈些小看法。

《诗髓脑》原文:

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元氏曰:“正纽者,一韵之内,有一字四声分为两处是也。如梁简文帝诗云‘……’”元兢曰:“此病轻重,与傍纽相类,近代咸不以为累,但知而已”。(二十八种病)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固知调声之义,其为用大矣。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
第一段为元氏曰------元兢曰。
第二段为元氏曰------若兢曰。
两段有什么区别?



我举的两段都是“元氏曰”,不知三羊的“元氏云”从何谈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8-28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9:09
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元氏曰:“正纽者,一韵之内,有一字四声分为两处是也。如梁简文帝诗云‘……’”元 ...
《文28病》
第七,傍纽
王斌云:“……”

元氏云:“傍纽者,一韵之内,有隔字双声也。”
元兢曰:“此病更轻于小韵,文人无以为意者。又若不隔字而是双声,非病也。如‘清切’、‘从就’之类是也。

点评

我举的是第九、十,不是你举的笫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19: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8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8 19:19
《文28病》
第七,傍纽
王斌云:“……”

我举的是第九、十,不是你举的笫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8-28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28 19:41
我举的是第九、十,不是你举的笫七。

你举的是第8
速举的是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8-28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28 16:06
老金看样子也是读书少,语感差,元氏曰,元兢曰,这种字样都是空海摘编《诗髓脑》时所加,若兢于……这是 ...

对头!
【若兢于……这是诗髓脑文中原文】,兢,是原文中的自称,其意为【吾】、

点评

对头?! ----------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8 2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2 03: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