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刘梁剑:通天尽人的源始经验

[复制链接]

5633

主题

10万

回帖

3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07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情依于景,其根本原因在于:从源始的经验来看,情总是在“丝分缕合之际”与景同时发生。“丝分缕合”意味着情与景既有分际又有相际的微妙情形。只有在这种情形之下,景才是活景、实景,情才是真情、“心之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33

主题

10万

回帖

3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07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诗句“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及“隔水问樵夫”(《终南山》)所写之景,都是“初无定景”、“初非想得”,都是与情相因相合之景——船山借佛家用语称之为“现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33

主题

10万

回帖

3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07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智”也叫做“正智”,指正常、没有发生错乱的感觉器官,大致相当于金岳霖所谓的“正觉”,它主要指眼、耳、鼻、口、身等五根。“色等境”即是与五识对应的色、声、香、味、触五境。五境相互分别,称之为“不共缘”。五根各有专属于自己的境,称之为“别转”。根与境相遇,则境本然地呈现自性,这叫做“现”——当然,前提是“有智”,或者说,正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33

主题

10万

回帖

3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07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那所谓现量,主要是直接的、真实的、分析的感觉经验:因为“除分别”,所以它是直接的;因为“现现”,所以它是真实的;因为“不共缘”、“别转”,所以它又是分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33

主题

10万

回帖

3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07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船山所讲的现成义即是强调了现量的直接性。 同样,显现真实义也是陈那所谓现量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陈那现量说未彰“现在义”,而陈那所强调的感觉的分析性则为船山所忽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33

主题

10万

回帖

3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07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船山以现量论本真的诗“初非想得”,首先强调了“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的现成义、直接义。与此相应,他自然要质疑“推敲”,并从正面主张诗“不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33

主题

10万

回帖

3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07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之“意”就是与现量相对的比量。 因此,所谓诗“不在意”,正是主张以现量为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33

主题

10万

回帖

3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07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触即觉,同时意味着世界的真实呈现——从现量说,这是它的显现真实义;从源发的作诗经验来说,则是击目经心、丝分缕合之际的“貌固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33

主题

10万

回帖

3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07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貌固有”同时也是与之相遭遇并在丝分缕合中微妙地既相际又分际的“心目”或“灵蠁”, 即情感的真实发明。实景呈现之际,真情显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33

主题

10万

回帖

3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07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貌固有”同时也是与之相遭遇并在丝分缕合中微妙地既相际又分际的“心目”或“灵蠁”, 即情感的真实发明。实景呈现之际,真情显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11-10 01: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