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杜诗动词的超常选择及其艺术追求

[复制链接]

5521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27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诗人笔下,相隔遥远的词被拉在一起,诗句的逻辑链被扭曲甚至断裂,诗句的意脉不是像常规遣词那样单线贯通,而是曲折迂回或多向散射;主词与述谓词或述谓词与宾词、补词之间的关系变得陌生模糊,不是那样一目了然;于是动词本身得以凸现和强化,其潜在能量得以激活和释放,甚或被赋予词典意义以外的新的表现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1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27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一般不让这种新奇的选择组合方式在一首诗中过多出现,大多是在关键和吃紧之处才用;而且这种使用,我们不能仅仅视为一种纯粹的修辞技巧,应该看到,这仍然是出于叙事、写景、抒情的需要,是审美主客体的一种超常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1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27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动词的常规使用,是事物动态的一种客观陈述,而非常规的选择则是别具匠心的表现,它往往出自诗人对动态的一种独特感受和判断,因此更具主观性,相应地便携带了更多的情感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1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27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诗人生活比较安定,心情比较闲适,面对的又是平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时,其诗作多流转自然,词语的选择较少违背常规;而当他极言时事的艰危,刻画山水的奇险,情思郁勃亢奋,则下字用语常奇崛不凡,较多超越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1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27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对客观事物具有一种敏锐的感受能力,随时产生一种出人意外的灵思妙想,这是不少超常动词使用的内在根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1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27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以形象感人,塑造生动的形象是诗歌语言艺术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这种形象性的取得,不仅依赖名词、形容词的恰当选择,而且更依赖动词的恰当选择。动词在表现人和事物的行动变化时,已经具有不同程度的描状功能,不过这种功能在常规遣词时,有时由于程式化的表现而显得比较薄弱,引不起人们更多的注意,因此诗人便利用超常驱遣使其增强,获得一种比习惯遣词更为感性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1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27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动词的习惯驱遣,多半是一种动态的线性陈述,而超常选择有时可以一反线性陈述,而成为一种意象的喻指,可以略去细节的描摹而直呈物象的风姿神韵,因而更具传神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1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27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动词与其前后的名词配搭超常,遂使意脉和逻辑的贯通中断、扭曲,因而常产生一种顿挫感和张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1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27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动词选择超常,遂使诗句意脉中断、扭曲和模糊,从而造成多义、歧义和含混,使信息量大增,产生一种朦胧浑厚的艺术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1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27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诗句意脉模糊便提供了多解的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以体会,各个人的理解很难用对或错来衡量。由此,诗句的意思虽难以指实,但它的内蕴却显得丰满而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7-11 06: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