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3

[游山玩水] 双剑化龙

[复制链接]

7260

主题

13万

回帖

42万

积分

副站长

揄扬诗社创始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22438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1-11-5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剑化龙”典故,是中国的一个民间神话传说,它始于晋代,屡被编入地方史志,载入辞书。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历代名家广为引征,融入诗文词赋,世代相传。

典故产生在延平,绝非偶然。其主要人物、事件、地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干将、莫邪夫妻——龙泉、太阿雄雌双剑(龙);张华、雷焕、雷华——延平山川(斗、牛二宿分野)——天地人感应合一。典故展示了一幅神奇壮丽的延平地理人文历史画卷。

首先,“双剑化龙”典故源于延平山川独特的地域风貌。

《易·系辞下》:“仰则观于天象,俯则观法于地”。古人认为延平属“斗牛宿”域,两溪汇合,独占闽江干流鳌头。如志书所载:“城扼于山,溪乱于石,其巅崖律崒,急流惊湍,山川清明伟丽为东南冠”。闽江上游及三大支流建溪、富屯溪、沙溪,流域广、河道长、坡降大,两岸多高山峡谷,宽窄谷相间,呈串珠状排列。它们分别发源于武夷山脉闽浙赣交界东南面,南北方冷暖空气交会区域。“锋面雨”多,降雨充沛,且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之象。“建之水至自艮,汀、邵之水自兑,汇为剑浦(延平津)”,形成东、西溪“阴阳”之合,似雌雄蛟龙际会之势,“由巽入福于海。”“占溪山之雄,当水陆之会。负山阻水为七闽襟喉……有类建瓴,以言用兵形势……”。古往今来都被人们认为是蛟龙出入和兵家必争之地。

唐代胡曾咏《双剑潭》诗赞:

延平津路水溶溶,峭壁危岭一万重。

昨夜七星潭底见,分明神剑化为龙。

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以战略家的眼光,“开府南剑州,经略江西”;明代“延平郡王”郑成功扼守延平,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战略等。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延平山川的奇异形象和独有的“陵谷险易”“山海之冲”地貌环境孕化出”双剑化龙”传说。

其次,“双剑化龙”典故映射了延平悠久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闽江是古时七闽部落和闽中郡的中心,延平乃闽中郡属地,是福建省最早建县的五县之一,也是闽江流域中上游山区商贸行旅水上交通枢纽和通往沿海地区的必经水路。境内三江六岸,主河岸线长约300多公里,两岸民众世代傍水而居,因水而兴。《南平县志》载:“延,闽山水郡也。”“延平闽之望郡,而南平则郡之负郭,望邑也。”“双剑化龙”典故出现于晋惠帝时期,正逢“八王之乱”,导致中原士民纷纷南下闽北避难。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载:“西晋永嘉二年(308年)衣冠始入闽者八族……”。他们多择居于闽江上游流域溪岸,与闽越原住民一起,占舟楫之利,向水而生。龙,是蛇的化身物,闽人崇蛇与龙图腾崇拜是一致的,是闽越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共同图腾,也是“水神”的象征。

典故主要事件从西晋司空张华被杀、雄剑去向不明而起。到雷华剑跃延津,雌雄“双剑终合,化作神龙”。寓意阴阳和合,亲友团聚,平安吉祥,繁衍兴旺。这既是庶众的美好愿望,也是当时汉晋时期南迁士民眷恋故土和憧憬未来的精神寄托。且宋元时期南剑州(南平)贤良辈出,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如文天祥诗赞:“幕府盛才贤”。产生了黄裳、游酢和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延平四贤”等一众大儒。至明代,历史又出现神奇之合,正史及族谱均记载:典故主要人物西晋江西丰城县令雷焕及子建安郡从事雷华,其三十八世孙、明永乐进士雷诚,于明宣德年间(1427年)知延平府,且“九载秩满,闻誉烨然”。因此,龙神话产生和传承在这里是有其特殊的地域、族群、人文等历史背景。也正是这一背景为“双剑化龙”典故在延平地域文化中生长和不断演绎提供了土壤和空间,蕴育了不朽的历史传说。

唐代陈陶《续古二十九首》诗载:

雄剑久濩落,夜吟秋风起。

不是懒为龙,此非延平水。

形象地阐述了延平水域产生“双剑化龙”传说的历史祥灵 。

其三,“双剑化龙”典故是延平永恒的历史文化地标。

该典故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核心文化——龙、剑文化“和合、圆满、包容、友善、诚信、修身、进取、正义、浪漫”等元素,给人广阔深邃的文化想象表述空间。并被历代文人和民众视为“灵性、和合、刚正、进取”的历史文化符号。

“剑之灵”:龙泉、太阿双剑,传说是干将、莫邪夫妻锻铸,亦称“干将、莫邪”剑。“丰城紫气”是剑之“灵光”;“雷华剑跃”是“神物有灵”;双剑在延平津合璧“化为神龙”,是“神物终化”之应,象征夫妻团圆、爱情忠贞和挚友重逢等。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曾用典“珠还合浦,剑入延平”,指美好的事物终能复合。

“剑之光”:“紫气”乃“剑气”,“剑光”即“龙光”,喻宝剑的光芒。古人认为“书剑同源”,剑与舞、戏、书法等相融合,提倡“剑胆琴心”、文武双全、德才兼备。江西丰城剑池旁有朱熹(号紫阳)讲学的“龙光书院”,为宋高宗赵构赐名,朱熹题诗赞:“一道荣光带碧水……剑塘龙起夜寒光。”王勃《滕王阁序》“龙光射斗牛之墟”,喻人才辈出之地;《明史·舆服志》:“寻赐群臣大红苎丝罗纱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见“龙光冲斗牛”者,应试有佳音,是众多学子的梦想。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词曰:“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乃传诵千古的佳作。

“剑之人”:“张雷辨气”(张华、雷焕)并授雷焕为丰城令,是“志同道合”、知人善任之举,伯乐知己之遇。雷焕“拆狱改仓掘剑”,“施仁政,而狱空”。双剑被发掘,是埋没多年“人才”被发现之喜;唐代刘禹锡《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诗:“怪君近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把文彩与“延平剑”同赞喻;宋代黄庭坚《寄怀蓝六在延平》诗:“愿学延平两龙剑,风波际会永同游。”喻为挚友之交。

“剑之志”: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延平津》诗:“当时二龙剑,乃是山川精。……一入壮士手,长鸣除不平。”柳亚子《题张苍水集》诗:“延津龙剑沉渊久,出匣依然百炼钢。”等,喻“崇正义、尚进取,历坎坷、志弥坚……”。

与传说同源的典故成语还有:“丰城紫气” “剑气射天”“剑津宝气”“神剑跃津”“延津剑合”“神物化延平”等,无不赞扬“双剑化龙”所蕴含的“灵性、和合、刚正、进取”的优秀历史文化精神。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志士对“延平双剑”的赞美诗文,不胜枚举。他们以典故抒发情怀、抱负、愿望。体现了典故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社会教化效果。传承和发扬典故的文化精髓,对倡导和谐、进取、向善的民风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今天延平双江合流处的“双剑化龙”雕塑建筑是闽江零公里的标志。随着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延平“双剑化龙”典故这个千古传承文化地标的文化价值,将会更加绚丽璀璨。
揄扬诗社欢迎您!

3万

主题

5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云南诗词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1790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1-5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好文采
自 题 联:
玉泉石濯,续音潇洒江湖客;
林樾莺啼,叶韵矜持野叟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5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云南诗词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1790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1-5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情怀见精神
自 题 联:
玉泉石濯,续音潇洒江湖客;
林樾莺啼,叶韵矜持野叟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5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云南诗词副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1790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1-5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湖客赏学问好!!
自 题 联:
玉泉石濯,续音潇洒江湖客;
林樾莺啼,叶韵矜持野叟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11-11 0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