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1|回复: 12

【转帖】[才女] 图诗肇始《盘中诗》(苏伯玉妻)对对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3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奇趣诗苑和诗台首席版主、趣园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7187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25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绿艾苑 于 2019-12-25 19:53 编辑

一、作者介绍

苏伯玉妻,姓名,贯籍,生卒年均不详。晋人,一说汉人。伯玉出仕蜀地,久而不归。他的妻子居住在长安,作《盘中诗》以寄,倾诉思念之情。

欢迎您访问《奇趣诗苑》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3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奇趣诗苑和诗台首席版主、趣园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7187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艾苑 于 2019-12-25 19:53 编辑

二、诗图源流


1、《回文类聚》原图







《盘中诗》是一种杂体诗,载于《玉台新咏》。无图,旧说写于盘中,屈曲成文,故称“盘中体”。


桑世昌复原的形状,圆形,一百六十七字 比常见的一百六八字版本,少了一个“作”字






欢迎您访问《奇趣诗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3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奇趣诗苑和诗台首席版主、趣园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7187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您访问《奇趣诗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3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奇趣诗苑和诗台首席版主、趣园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7187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艾苑 于 2019-12-25 19:54 编辑

3、板桥书法





欢迎您访问《奇趣诗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3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奇趣诗苑和诗台首席版主、趣园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7187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艾苑 于 2019-12-25 19:54 编辑

4、后人考图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回文类聚提要》中早就说过:“苏伯玉妻《盘中诗》据《沧浪诗话》自《玉台新咏》以外,别无出典,旧本俱在,不闻有图,此书绘一圆图,莫知所本。考原诗末句称‘当从中央周四角’,则实方盘而非圆盘。所图当亦妄也。”

1)郭沫若复原的形状,正方形.一百六十九字,郭沫若在“姓为苏”后面添了一个“氏”字,还有,古人的的盘,只有圆形和长方形,未见有正方形




欢迎您访问《奇趣诗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3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奇趣诗苑和诗台首席版主、趣园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7187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艾苑 于 2019-12-25 19:54 编辑

2)饶少平复原的版本,长方形,一百六十八字。





欢迎您访问《奇趣诗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3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奇趣诗苑和诗台首席版主、趣园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7187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艾苑 于 2019-12-25 19:55 编辑

3)周渊龙《文字游戏》附图


《玉台新咏》中收为椭圆盘,字排成方形,读法一致,更合“当从中央周四角”的提示读法。有“作”字。





欢迎您访问《奇趣诗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3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奇趣诗苑和诗台首席版主、趣园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7187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解读与欣赏




1、解读




《回文类聚》上称它为“盘中诗”。




传说苏伯玉曾官游蜀地。他一到四川,就被奇丽的山川景致吸引住了,整天与朋友们流连于山水之间,再加上政务繁忙,迎进送出,竟渐渐把留在长安家中的妻子淡忘了。苏伯玉的妻子,别看她名不见经传,可是一位兰心慧性的多情才女,丈夫一去数载,迟迟不归,连书信也不见一封。妻子看见人家夫唱妇随,其乐融融,心里又是思念,又是怨恨。她决心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诉说给丈夫,让“负心”的人能深知妻子的痴情。于是,她就把自己的心意全部“盛”在一只盘子里,寄给远方的丈夫

苏伯玉接到“盘中诗”后,从政务和游乐中醒悟过来,对远在长安的妻子牵肠挂肚起来。往日的恩情之情袭上心头,那卿卿我我的相爱情景又历历在目。他左看右看,反复琢磨,终于读出了这首“盘中诗”: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


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心中悲。北上堂,西入阶。


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


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智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令时人,知四足。与其书 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苏伯玉读完全诗已百感交集,又见妻子唯恐自己一片念夫之意不能被他读懂,深情地在诗末点明“当从中央周四角”的读法时,他再也无法抑止自己思乡之情,便立刻整理行装回归故里。

《盘中诗》见于宋人桑世昌《回文类聚》及清人朱象贤《回文类聚续编》。书中说:“汉苏伯玉之妻作《盘中诗》。回文之体遂兴。”共167字,47句。实际还不是正式的回文,因其不能回读。不过词序上的经营,也同后来的回文有些相似,故也不妨说是回文的先导。其诗构思布局的曲折与文中缠绵之意相互映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成为千古佳话。






欢迎您访问《奇趣诗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3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奇趣诗苑和诗台首席版主、趣园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7187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2、苏伯玉妻《盘中诗》赏析
  
  此诗首见于《玉台新咏》第九卷。从其列于傅玄诗与张载诗之间推测,作者苏伯玉妻当为晋人。或以为是傅玄的作品,那是后来的《玉台新咏》版本漏刻了此诗作者所造成的误会。苏伯玉不见记载,其妻自然更不可考。只从诗中得知,她家住长安,丈夫在四川服吏役,久而不归。她思夫心切,便写下此诗,抄录于盘中,以诗代书,以盘代函,寄给丈夫。此诗的奇特不仅仅在写于盘中,更在于文字的排列不同一般。它从中央到四周作盘旋回转,如珠走盘,屈曲成文。由于原图早已失传,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现在还很难确定,古今都有人为它做复原工作,但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从其形状说,有从一般的盘形考虑,认为原图应该是圆的;有从诗中的“当从中央周四角”考虑,认为图可能是方的。从文字的排列说,有人认为是从里层到外层均依顺时针方向旋转;有人则认为应该是每一层变换一个方向。从每一个字的朝向说,有人认为是随盘回转,一律朝中心;有人认为可能是一律朝上,与一般写法无异,如此方能显示其难读。不管哪一种设想,都证明作者是一个很有心窍的女性。她想通过不同于一般的书写与传递工具,不同于一般的文字排列方式,打动丈夫的心,以获得一种综合效应。
  
  就诗本身说,也是一首非常纯朴、坦诚而热烈的爱情诗。开头连用三个比兴,引出思夫题旨。山上的树高高的,栖息其上的鸟备受山风与寒冷袭扰,其鸣声必然是悲哀的,其中隐喻自己正被相思困扰。鱼赖水生存,泉水深深的,其中的鲤鱼必然长得肥。此从反面映衬自身得不到爱情的滋溉而消瘦。空无所有的谷仓里的麻雀,常常要忍受饥饿之苦,其寓托自身渴念丈夫之苦不言自明。然后点明旨意:“吏人妇,会夫稀。”意即我这个役吏的妻子与丈夫见面的机会是多么稀少啊。由于有了上面三个比兴的引发,这毫不掩饰的表白,不仅非常自然,而且更显得是久积于胸,是一种刻骨的相思。以下便转入由于“会夫稀”而产生的热烈的思恋。
  
  “出门望……当语谁”一段主要从一些反常的举动上写出自已的思夫之情。天天出门望着丈夫归来,已说明她盼夫心切;竟然把一个穿白农的男子认作自己的丈夫,更见其到了心神恍惚的地步。这失望自然使她十分悲伤,可她进得门来,并没有扑到床上大哭一场,而是匆匆地“北上堂,西入阶”,来到织布房,坐上织机,默默地织起布来,借奋力劳作来驱散心中的忧伤。这无疑是一种高尚的胸怀,是劳动妇女的一种可贵品质。然而这究竟是一种愿望,再紧张的劳动也是减轻不了心中的痛苦的,所以机杼声中夹带着长长的叹息声。
  
  “君有行……下者谷”一段,写的是自己在机杼声中自煎愁肠的内心活动,其中有怀念,有疑虑,有怨恨,有誓言。先是想,您何日何时出门,我记得清清楚楚,可什么时候归来却遥遥无期。我对你的思念就像衣带上扎的结,纠结交连,难解难分。接着便虑及丈夫是否已经变心:“君忘妾,天知之。”这是久望不归必然要产生的怀疑,意为你要是把我忘了,另有新欢,那只有天知道了,我这个远居家中的弱女子是无从得知的,也是无可奈何的。进而表明自己的忠贞不二的态度:“我忘君,罪当治”,是严词保证;“我有行,宜知之”,是剖明心迹。“行”指品行,意思是我有端正的品行您应该知道。随即用四种永无变化的事物作比:“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低者谷。”就是说我对您的爱情就像金是黄的,玉是白的,山是高的,谷是低的一样,万古不变,始终如一。这些都是“吏人妇”的极度思虑,有深度,也有力度,在表现对丈夫的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中,包含着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的抗争。
  
  “姓为苏……令君马肥麦与粟”一段,转为对丈夫的直接呼唤。意思是说,苏伯玉呀苏伯玉,您人才出众,足智多谋,家在长安,只身在蜀,为什么要爱惜您的马,不驱马回来呢?快一点回来吧,我将准备千斤羊肉百斛酒举行盛大的家宴欢迎您,慰劳您,也将准备充足的麦与粟,把您的马喂得肥肥的。此中有赞颂,有责备,有许诺,感情复杂而炽热,思夫之情达于高潮,诗也就到此结束。
  
  “今时人”以下,只是就其文字的特殊排列方式,指明读此诗的方法,与内容无涉。从这几句话的口气看来,不像是女诗人指点丈夫如何读此诗,倒像是局外人附加上去的读诗说明。“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很像是附加者对其同时代的普通读者说的话,如果看作是女诗人对丈夫说的,则与前述内容大相径庭,因为它带着明显的轻蔑意味,一个对丈夫如此倾慕与渴念的妻子,对丈夫决不会如此出言不逊的。
  
  一般的征妇诗多诉说独守空闺之苦,而此诗却重在表现对丈夫的热切思念,一往情深。在写法上也不是一般的直抒衷肠,而写了某些行动与细节,带点叙述成份,这就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自身的性格:温顺、多情而坚强。如此一个颇富个性的形象,在古代的征妇诗中实不多见。
  
  此诗大多数是三字句。三字句语气急促,一般不容易表现委婉缠绵的情思,此诗虽也写的是爱情,却是重在表现出门望夫夫不归所产生的躁动不安的心绪和激烈的思怨,所以倒也协调,并不因为这三字句而有什么妨碍。加上它不用典,不雕饰,接近口语,颇有几分歌谣风味,这又与劳动妇女的身份非常贴近,情辞相切,别具一格。
  
  它的独特的文字排列方式,决不能视为与丈夫逗趣,实是包含着深曲良苦的用心。它的屈曲成文是否象征着她的九曲回肠,我们且不去猜测;作者企图用这种方式使她的丈夫感到惊讶,受到刺激,以触动他的思妻归家之念,从而获得文字以外的效果,则是一目了然的。这爱情与智慧的产物给了后人深刻的启示。它的屈曲成文,引发了回文诗的产生,所以有人把它看作回文诗的萌芽。当然它还不能称为回文诗,因为它还不具备回文诗的基本特征,即顺读倒读皆能成诗。另外,它写于盘中,使诗与日常用品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精美别致的工艺品,这又启发了更为宏伟巧丽的《璇玑图》的产生。


欢迎您访问《奇趣诗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30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奇趣诗苑和诗台首席版主、趣园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7187

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研究论文




《盘中诗》新探(转)

陈新

汉诗?晋诗?

《盘中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卷九,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很有名的一首诗,但诗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朝代人,历代却颇多争议。

一说作者为汉苏伯玉妻。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论杂体,则有:……盘中,《玉台集》有此体。苏伯玉妻作。写于盘中,屈曲成文也。”同时代的桑世昌《回文类聚》亦题“苏伯玉妻”。此后明胡震享《唐音癸签》、胡应麟《诗薮》、冯惟讷《古诗纪》,清沈德潜《古诗源》均作“汉苏伯玉妻”。

一说作者为晋傅玄。清冯舒在《诗纪匡谬•苏伯玉妻盘中诗》中说:“《乐府解题》云:《盘中诗》傅玄作。《玉台新咏》第九卷有此诗,亦曰傅玄。其为休奕诗无疑也。”纪容舒《玉台新咏考异》虽认为题“苏伯玉妻作”不为无据,否定了作者为傅玄,但又据赵宧光传宋嘉定乙亥永嘉陈玉父重刊本以为苏伯玉妻乃晋人,说:“按《沧浪诗话》列盘中诗为一体,……又此诗列傅玄、张载之间,其为晋人无疑,《诗纪》《诗乘》并列之汉诗,亦未详何据。”其子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玉台新咏提要》中也说:“又如冯惟讷《诗纪》载苏伯玉妻盘中诗作汉人,据此知为晋代。”

今人郑振铎、逯钦立先生也主晋诗说。逯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将《盘中诗》列入晋诗,引纪容舒《玉台新咏考异》云:“逯按:上说甚是,今列诗于此。”

苏伯玉妻为汉人,盘中诗为汉诗,本无疑问,所以会出现晋诗说,一是自冯舒起一些论者误解了《乐府解题》(《乐府古题要解》)有关《盘中诗》的一节文字。按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盘中诗》云:“盘中诗,右盘屈书之。傅休奕云:‘山树高鸟(鸣)悲。’末云‘当从中央周四角’是也。”审其辞气,吴兢引傅玄语乃指“盘屈书之”的《盘中诗》之解读方法,并非指傅玄为《盘中诗》作者。二是因为《玉台新咏》版本流传中诗作排列溷乱所致。严羽所见徐陵《玉台新咏》,《盘中诗》本列《乌孙公主歌》后,《汉成帝时童谣歌》前,而冯舒、纪容舒所见永嘉陈玉父重刻本《盘中诗》却溷列傅玄诗后,且失题“苏伯玉妻”,这极可能是版本传抄过程中遗漏补入时讹置。故以《盘中诗》为傅玄作实不足为据。

另外,由诗的风格看,傅玄诗以三言为主杂以七言的杂言诗仅一首,而且只有三句:“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三言较多的一首为《云中白子高行》,但其形式则杂以三、四、五、七言成篇,其他三言诗少见。

较之《盘中诗》三、三、七式的奇绝格调,与汉代一些歌诗如汉乐府《东门行》则颇为接近,尤与汉广川王去《为崔修成歌》相类,去(广川王刘去)之后昭信妒,欲专爱,乃禁闭诸姬,去怜之,为姬崔修成作歌曰:“愁莫愁,居无聊。心重结,意不舒。内茀郁,忧哀积。上不见天生何益!日崔隤,时不再。願弃躯,死无悔。”(《汉书本传》)故断《盘中诗》昉自《广川王去歌》当不为武断。

再从诗所表现的情趣看,《盘中诗》饶有古趣,鱼水、饥雀都是廋辞,亦与汉代歌诗相近。另外,郭沫若先生在分析了诗中“白衣”为汉代致仕而归之官吏常著之服饰后进一步推断说:“妻留长安,夫在四川做小官,可望其骑马往还,正是天下一统的时候,不像分裂时的三国,也不大像统一局面尚未固定的晋初”,“故我说它‘当是东汉时的作品’”。(再谈《盘中诗》,见一九六二年四月七日《光明日报》)

因此,《盘中诗》的著作权归汉苏伯玉妻(可惜失其本人姓氏)是毋庸置疑的,它绝非傅玄所作,故也不可能是晋诗。

回文?回环?

前人对“回文”的界定虽不严密,但徐陵并未将《盘中诗》看作“回文”,《玉台新咏》所辑如王融回文诗《春游》“枝分柳塞北,叶暗榆关东。……”即标明为《迴诗文》。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宋严羽《沧浪诗话》、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徐师曾《文体明辨》也都将《盘中诗》单列,未收入“回文”。

将《盘中诗》视作“回文”,当缘自宋桑世昌《回文类聚》,桑氏所谓的“回文”,概念本十分模糊,他将顶真、反复、连珠等诗体,甚至如苏轼以字体大小、笔划缺损、位置正反、排列疏密等结构行款变化寓以诗意的神智体诗都作为“回文”加以辑录。清代朱存孝《回文类聚补遗序》亦云:“诗体不一,而回文尤异,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陈望道先生赞同这说法,在《修辞学发凡》中风趣地写道:“(回文)原来是几个太太创造出来的文体。创造的原因,大体相同,都是因为同男人分离得太久了,思念男人,造这玩意儿寄给男人看的。”1979年新版《辞源》“回文”条也说:“……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回文为道原所创,已失传。今所传者以南朝宋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古。”(以苏伯玉妻为南朝宋人,不知何所据?同书《盘中诗》条作“汉苏伯玉妻作”,不误。)

汉语修辞学中的“回文”,指运用词序回环往复的语句表现两种事物或情理的相互关系。此种修辞手法古已有之,如《老子•下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诗体中的“回文诗”,是“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回文诗》)意思是正读倒读都可贯联成为有意义、合辙合韵的诗篇。“回文诗”的格式有二:一是全诗可倒读为另一首诗,一般只写出顺读的一首,倒读的那首由读者去体会;另一种是诗中后一联诗句为前一联的倒读,或每联的对句均为出句的倒读。前者如前面提到的《玉台新咏》所辑王融《春游回文诗》。后者如梁简文帝《咏雪诗•颠倒使韵》:“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匳;匳粉飘落花,舞蝶乱飞盐。”再如宋苏轼《菩萨蛮•回文》:“落花闲院春衫薄,衫薄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回环”是回文与“反复”、“连环”、“顶真”等修辞手法的结合,所谓“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复成文”(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晋苏若兰《璇玑图诗》当属此类诗体。又如宋钱惟治《春日登大悲阁诗》:“碧天临逈阁,晴日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敛闲亭。”此二十字,正读倒读,回环反复,可成诗四十首。不过,古今多数论者,为简明计,大多将“回环”归入“回文诗”体。
回过头来再看《盘中诗》,此诗既不能倒读,更无法回环反复读,仅是“盘屈书之”“屈曲成文”,即在文字位置排列上作巧妙安排,以增加解读的难度和趣味,也就是“由文字的离合游戏,进一步而到了‘当从中央周四角’一类的文字部位的游戏”(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故郑子瑜先生也说:“这诗实际上不能算是回文诗,不过它的读法盘旋屈曲,有点类后来的回文,所以桑世昌(实是朱存孝——笔者)说《盘中诗》是回文的肇端。”(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

故曰,苏伯玉妻《盘中诗》既非“回文”,亦非“回环”或“反复”,《盘中诗》乃是独创,就是“盘中体”。

圆盘?方盘?

徐陵编纂《玉台新咏》时,将《盘中诗》写成何种形状,已不可考,唐吴兢、宋严羽所见《盘中诗》行款如何,亦无从知晓。宋代桑世昌奉旨辑《回文类聚》,将《盘中诗》写作圆盘形,除中间的“山”字外,其它字均随盘回转,一律朝向圆心。但由诗中“今时人,知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来看,“角”在此处只能解释为“隅角”,则此盘应为方盘,诗在盘中以螺旋式回旋,由中央及于四角。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回文类聚提要》中早就说过:“苏伯玉妻《盘中诗》据《沧浪诗话》自《玉台新咏》以外,别无出典,旧本俱在,不闻有图,此书绘一圆图,莫知所本。考原诗末句称‘当从中央周四角’,则实方盘而非圆盘。所图当亦妄也。”郭沫若先生在《拟〈盘中诗〉的原状》(见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光明日报》)一文中曾将其拟成方乘(阵)图。

因原诗一百六十八字,列为十三的方乘后少一字,郭氏认为“姓为苏”下当夺一“氏”字,应补足之。后有人以为中间空一字,不补“氏”字,也正好列成一方盘。郭氏又作《再谈〈盘中诗〉》(见前引)加以辩说:“原诗分明说‘当从中央周四角’,如果正中一个字空在那儿,到底以哪一个字为‘中央’呢?(着重号为原有——笔者)所以当中一个字不能空,原诗照道理应该是一百六十九个字。”看来,《盘中诗》原作写成方形的推测是比较可信的。

问题是,这“方盘”是什么盘?盘,是古代盥器中的承水器,多用于宴前饭后洗盥,形制一般为圆形,但也有方形的。其质地早期为陶制,商周后则多为铜制,少数也有铁制的。陶、铜、铁盘内可否写字(不是铸字)?颇值得怀疑。
铜铁盘内底或外底写字均不方便,不仅不易着墨,且极易磨损,托人携带也甚为不便。因此笔者大胆地提出一个推测,《盘中诗》之“盘”,非盥洗之器,乃是弈枰,即围棋盘之“盘”。围棋棋盘今定型为纵横各十九道,但据文物考古研究,古代有纵横各十七道、十五道的棋盘,而且有纵横各十三道的,如一九七七年在内蒙辽代古墓中出土的一副围棋盘就是纵横各十三道,与《盘中诗》之“盘”暗合。棋盘除陶、石制外,多为木制,还有织锦的,在木或绢锦之类棋盘上题字,是十分容易的,携带当然也很容易,历代笔记中也不乏棋盘题诗的佳话。两汉及魏晋时期,女子也多精于弈道,如史载戚夫人就曾陪汉高祖刘邦下过围棋,民间围弈也十分普及,从乐府诗“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棋”便可看出围棋在民间流传广泛的程度。闺闱之内,诗书琴棋,夫妇对弈,充溢着爱与美的逸情雅致。苏伯玉妻因丈夫“被使在蜀久而不归,……居长安思念之,因作此诗”,(《玉台新咏•苏伯玉妻盘中诗注》)并书之于夫妇常弈之棋盘,倩人带至蜀地,“使伯玉感悔,全在柔婉,不在怨怒,此深于情也”(清沈德潜《古诗源•苏伯玉妻盘中诗注》),当是极自然而合乎情理之事。

另外,我们还可以后代的“盘中诗”来印证一下。明代闽中文人吴晋叔和清代巫信本各有一首写在十九道围棋盘上的写盘诗《四景词》,这两首写盘诗都以各不相重的三百六十字写成,正好布满棋盘上除“天元”之外的三百六十个交叉点。两词均各分四段,“屈曲成文”,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时景令,并将棋理的妙旨真谛融入其中。后来这两首“写盘诗”都成了一种独特的围棋记谱法。(参明代古谱《石室秘传》及清过百龄《三子谱》)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其渊源都来自对苏伯玉妻《盘中诗》书于弈盘的悟解。


因此,推断《盘中诗》之“盘”为方形围棋盘似更合情理。 (陈新)




欢迎您访问《奇趣诗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7 15: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