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2|回复: 4

那年,那月……

[复制链接]

102

主题

426

回帖

4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08
发表于 2014-3-1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年,那月……
从场口到汇溪口大约两公里路,再从汇溪口走五公里山路就是苟家寨了,苟家寨翻过梁就到了王家河,它们都是四大队管(现在叫村),只是所属小队不同,苟家寨地形很好,就风水而言。苟家寨正中正向一山峰如塔高耸,远观似观音微笑稳坐莲花盘上,两腋的山势如包操的两臂,站前远视开阔,后靠山来势深远,大有接连秦岭,大巴山之脉络;两山受雨面宽大,一条溪沟顺山势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流入后河。山青青,水汪汪,苟家寨是四大队的五队,住着二十来户人家几十号人,柴方水便,世世代代男耕女织,祥和安康,大院一座一座座落在云雾之间。
翻过一道山梁,再下一道坡,便是王家河了,王家河与苟家寨背靠背,也住着一个生产队,是四大队七队,这里于苟家寨比,相对住户人口少点,可所辖地面和山场就大得多。王家河与苟家寨一样,乡村地点取名,往往是这里的大姓后面加是寨就加寨,是河就加河,就是地名了,王姓和苟姓也是一样,是明清湖广填川时来的移民,不是土著的山民,这里究竟哪姓是本身的土著族姓,问谁也不知道的,那巴人的后裔究竟是哪些,同样问不出个名堂来的,从这里的村民说话,风俗习惯来看,是明显带有湖广的味道的,解放前更明显些,因相对流动不是很大的原因,姓王的都知道来这里落业已有二十几代了,他们的祖坟上字迹虽然脱落的多,但还是看得出来一些名目的。王家河经数百年耕织,田土肥沃,民心古朴,真有武陵桃花源的景象。
我讲的故事就出在这两处,我听别人讲后不可思议,我讲出来你听后又如何呢?
            
一)19613
1961年3月的某天中午,王家河也像这里的人一样,蔫耷耷的无生气,本是复苏的季节了,自然界没改变她特有的情衷,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生存,可是,人却不能了。1959年冬月开始断粮,王家河已有三个月时间了,1960年二月起才每人每天发放十六两称的二两粮食救命。食堂的炊事员把发来的包谷、小麦或是稻谷,都磨成粉,掺和野菜搅糊糊,再按大小人分发吃。食堂是生产队最集中的地点,王家河幅圆大,分成多个食堂开伙,几本上是两套大院子(生产队的一个作业组)就是一个食堂。常言说山高皇帝远,王家河的人全靠离街远,领导管不过来,可以自救;全靠河两边的大山场,没让这里的人饿死!冬月断粮后,社员就上山找野粮了,橡子打完挖野葛根,蕨根;枇杷树皮剐完剐桐麻树皮,凡是能吃的都要拿来充饥,幸好只饿死了一些老弱和有病之人,队里的青壮和小孩没饿死一个,在那年那月,王家河真是幸运之幸运呀!这就是那里的老人常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在自给自足社会尤其是重要。
听人说,那年那月,就在附近不远的公社和大队,还出现过母亲吃儿子的事呢,也听说越靠近场边饿死的人越多,那里社员自救不能!那里在全民大炼钢铁时,所有的铁器全收缴去喂了土高炉,铁锅铁罐都要砸毁充炉子,所以,当时的领导只要看见谁家在冒烟,必将去收缴的,必将去砸锅砸罐的,气势汹汹谁不怕领导呀!1969年我插队到火石梁,生产队的人口才七十多,过了七、八年人口都还没恢复。据传1959—1960两年的时间,官方报道的全国饿死人数是三千七百万,又传是七千多万,不管怎么说,饿死人是确信无疑的事实了,我们要从另外一个思路又去想想,饿死的人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么多,范围这样大,说是自然灾害,难道是全国都在受灾害吗?读史知道,历史上受灾也只是一省或最多几省,饿死的人从未有过这样多,古时的灾民还可逃荒自救和他救呀!
王家河的腊元才八岁,还没等食堂敲梆梆,就和院子里比他小二岁的王三早早跑到食堂的桌子上候糊糊了,饿呀,腊元两只眼落在框框里,痴呆呆的无话可说。
一阵子木梆梆响后,来食堂分糊糊的都来了,大人小孩眼睛都盯着管理员的勺,生怕自已少得一口似的。
农历三月的阳光,暖洋洋的,坐在地坝阶沿石上的社员,有的还是浮肿着的,虽然供给的米糠掺着黄荆籽粉做成的消肿药都发了几块,但少了。浮肿是因缺乏营养而肿的,如果吃饱几顿油汤面或是一条一斤的鱼,不吃药肿也会消的。听不到鸡鸣,听不到犬吠,只有青蝉在叫,只有鹊鸟在林子里呼朋引伴,追逐嘻闹,该是孵抱的时节了。灾荒年月,这老鼠反而还特别多,本来粮食就短缺,还不停地生崽崽与人抢粮!在食堂喝糊糊的人都陆续回了,那张不知道是什么时代留传下来的八仙桌,还坐着腊元和王三两个孩子,糊糊早喝完了,并用手指把碗刮了,还伸出舌头舔了,碗像水洗过一般。正在这时,突然嗒地一小声,从楼板的大缝中掉下来一个光巴子的老鼠,看来才生两三天,眼都没睁呢。腊元不知道怎么了,伸手抓住没长毛的老鼠,放到嘴便咬。
腊元不傻,不痴,他饿。光巴子老鼠或许是在找它母亲吃奶吧,却掉进了腊元嘴里,那小老鼠还在腊元手中动,在放进嘴里的同时吱吱地叫。没到一分钟时间,腊元便把它吃掉了,老鼠血顺着腊元嘴角流出,王三吓呆了,痴痴地看着腊元不说一句话。
                 (二)19716
苟家寨的一条大沟流经的地方除赵家岭外就是范家沟了,可大沟两边的住户没一家姓范的,这或许是早年的人与事吧,而今住着的是杂姓,可沟名一直用着,属苟家寨生产队,也是一个作业组。
那年那月,整个国家都实施票证制度,记得当时布票每人每年两尺,不分大人小孩,不分男女都一样。穿补疤衣裤的在农村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不怕见笑的,哪里扯得到不要票的布呢,一家大小奏起来今年你缝明年他缝,小的接大的衣裤穿,色彩单一纯蓝纯黑,或是扯来白布染色,为了经久耐用,往往扯的是劳动布来缝衣裤。上街吃一碗面或是买一个包子,是要粮票的,农民就只好拿粮食换成票再买。逢年过节,是要供应一点糖酒的,都是凭证或是生产队造册,点人头供给的。1971年6月,在抓革命促生产的斗争中,在农村栽秧收麦的农忙时节,又贴出特大喜讯,农村人口每人供应白酒三两。供的地点除了供销社外就是街道上的属供销社的几个代销点,按大队分,四大队分在街道的姓代的店买,住在范家沟的朱老汉是单个子人,不知道结过老婆没,反正当时是独一个。他也属于在代同志的店买那三两白酒。
朱老汉其实并不老,才五十几岁,那时农村中的人五十几岁就好老好老了样。朱老汉蜡黄色的脸皮包裹着四轮八翘的骨,胡须花白花白长长的不剃,头不知是缺肥皂还是懒得洗,成股股成绺绺的胶结在一起,衣裤不知道多少天换一次,汗臭味在一米之外都嗅得着,他不懒,生产队挣工分分口粮从不补钱的,零花就是捡柴卖给街道上的人,一背篼百十斤要卖七角钱。所以街道上的人都认识他,不管是他人小孩只要喊一声朱老汉明天背柴来,他决不放黄,明早天才擦亮,就背上街了,多几斤也不算,只要整数的钱。
代销店的代同志年纪也不小了,只比朱老汉小不了几岁,他当然知道朱老汉的,知道朱老汉饭可少吃,酒不可不喝,视酒如命的。这些年没有酒卖,朱老汉就在自家用包谷酿酒,一次十斤,酿出的酒像甜酒一样,只不过曲药加得重,少甜加醉。代同志很同情朱老汉的,那天朱老汉来打酒,他二话不说就给他灌了一瓶,足足一斤多,也只收了他一斤的钱,朱老汉可高兴了,把酒瓶盖好,再放进背柴的背篼中,准备晚上把那只母鸡杀了炖起,慢慢喝酒。谁知道天有不测风雨,刚走不到五十米,背系断了,慌忙中玻璃酒瓶滚到石板地上,当的一声,瓶碎了。
酒流一地,朱老汉木然不到半分钟,立即伏在石地板上,把嘴贴在有酒的地点吱吱吱地吸起来,他哪里顾得着地板脏不脏,他哪里顾得着地上有无口痰,他哪里顾得着灰不灰,只顾吸正在流着的酒,他也把留在破玻璃瓶的酒用嘴吸,没顾及玻璃会划破他的嘴,就这样大约十分钟时间,他不吸了,他坐在街的中间,任过路的人怎么看他,是的,他嘴已划破,血顺着嘴角流着,他用手揩了一下,血迹更布得开,蜡黄的脸上又多了一种色彩。这下,朱老汉才累了,呆了,是醉了?是觉得可惜?他望着从代销店进进出出的打酒人。无话可说.。
好.

70

主题

1290

回帖

7372

积分

版主

新诗散文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72

热心奉献奖章

QQ
发表于 2014-3-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问好文友!:)

点评

周麟(曾用笔名:麟子 江離 江南越王)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3 09:52
周麟(曾用笔名:麟子 江離 安吉越王)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吉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作家协会内刊联盟刊物《竹乡文学》报副主编,诗歌版主编。

10

主题

351

回帖

767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积分
767
QQ
发表于 2014-3-2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年那月,难忘的岁月。问好!

点评

谢谢醉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3 09:53

102

主题

426

回帖

4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08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麟子 发表于 2014-3-1 22:15
欣赏!问好文友!

周麟(曾用笔名:麟子 江離 江南越王)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好.

102

主题

426

回帖

4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08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影醉 发表于 2014-3-2 22:11
那年那月,难忘的岁月。问好!

谢谢醉影.
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10 1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