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8|回复: 3

从古知兵非好战——释《大畜》

[复制链接]

25

主题

46

回帖

50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5
发表于 2017-3-1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古知兵非好战——释《大畜》


内容提要

《小畜》篇说,国家羸弱如牛之少小。当此之时,当慢养体力,发展壮大(积云成势),不可贸然征伐(不雨)。《大畜》则是说,国家初壮如牛之成年,有争雄霸偶的能力与需求。这恰恰构成我们的危险。这时,当抑制好战情绪,守静安定。本篇论述国家“有了一个鸡蛋的家当”后,对待殷商的总体战略问题。


1.0  《大畜》翻译


【原文】《大畜》: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译文】《大畜》:国家初壮如牛之成年,当守定归静,抑好战之性(利贞);同时,有远大的目标,不故步自封(不家食),则利涉大川而王天下。


大畜,成年之牛。公牛三岁四岁壮项,即脖子长粗。壮项之牛有争雄霸偶的能力,有控制母牛的欲望。文王所担心的正是国家初壮、如公牛成年一样的好战情绪。所以卦辞说“利贞”,就是安定守静的意思。除本篇而外,在《履》、《大壮》、《夬》、《遘》等篇,多次对恃武妄为作了毫不容情的批评与否定。

贞,鼎也,定也,不移也。利贞,安定守静之谓,不是贞洁之贞。很多易学家是按贞洁义理解“贞”字的。在春秋时代有“桑中之约”、“死麇之诱”、“公子之邀”等男女情事,还没有建立起所谓的贞洁观念,哪里来的“贞洁”?也不是占卜义。

不家食,不坐享其成、坐吃山空的意思。就是说,不对殷商动武,并不是教你坐在家里“相糠头火”,安富尊荣,碌碌无为。而要自强不息、发展壮大。

这样守定安静、自强不息,国力自然不断强大,这就是最好的戡商。同《遘·九五》的“壮大自己就是消灭敌人”有相同的意蕴(见《释〈夬〉、〈遘〉》)。所以,安定守静、自强不息,是涉河而王天下的根本政策。


【原文】初九,有厉,利已。

【译文】初九,危险在于成就(利已);危险在于国家初壮如牛之成年。


厉,麻烦、危险。有厉,有危险之谓。

已,过去。这里是指以往的成就。利已,看重、依赖于以往成就之谓。

本来,本爻的爻辞极其简单,如果孤立的翻译此爻,肯定是困难的。只会有“危险在于成就”一句。至于“危险在于国家初壮如牛之成年”,则似乎为翻译人所妄加的。但是,如果对照卦辞的“大畜”(牛长大了),你就不会认为是妄加的了。况乎,军事力量的增强,也是姬周重要的成就呢。


【原文】九二,舆说輹。

【译文】九二,若安富尊荣,或恃武争强,国家就如散了架的牛车,无法前进了。


舆,车。或可为牛车。《睽·六三》:“见舆曳,其牛掣”。

说,就是脱,是脱的同音假借字。

輹,《说文》曰:“车轴缚也”。大约是捆绑“辀”(俗称车杠子)与车轴的皮绳。

说輹,脱輹,绑车轴与车杠子的绳子断裂了。绳子断裂,车就散架了。这是用车之散架,比喻国家的分崩不前。国家为什么不前,主要是安富尊荣、或恃武争强所致。


【原文】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译文】九三,国家初壮,当如骏马奔驰,积极有为。整治武备,娴于舆卫,守国之安,大利将来。


良马逐,骏马奔驰。用以表述国家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与《颐·六四》的“虎视眈眈,其欲逐逐”遥相呼应。都表示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曰,语词。闲,娴熟。舆卫,车战攻守。舆,车。《周易》中有“师或舆尸(《师·六三》)”、 “君子得舆(《剥·上九》)”、 “舆说辐(《小畜·九二》、《大畜·九二》)”、“曰闲舆卫(《大畜·九三》)”、“壮大于舆之輹(《大壮·九四》)”、“见舆曳(《睽·六三》)”等七处,可见舆在殷末已经成了非常成熟的交通运输工具。虽然我们不能断定,在殷末,舆车是否已经成为战争工具?至少可以肯定,车已经成了重要的经济发展要素和战争辎重系统了。

卫,《说文》无卫字。另有“衞”字,《说文》曰:“宿衞也。从韦帀、从行”。故舆卫之卫,疑即“衞”字,环城墙周帀转圈戍卫之意。所以,舆卫就是守国的意思。


【原文】六四童牛之牯元吉。

【译文】六四,骏马奔驰,娴于舆卫,守国而已,非为好战。对好战如公牛者,要穿上牛鼻桊,上上之吉。


童牛,快成年的牛。牯(gù),《说文》:“牛马牢也”。实际场合并非是一定是将牛关进圈牢,而是在牛鼻子上穿鼻桊,以绳子将牛拴在木桩上,达到禁牯的目的。

或者在牛还小时予以阉割。在贵州湄潭,乡民阉牛叫“捆牛”。经阉割后的牛,变得温顺驯服,不再东奔西突去争雄打架、找老婆。这个“捆”字所表示的对牛的禁牯,非常切贴而形象,不必一定是要将牛关在圈内才叫牯。所以“童牛之牯”也可理解为阉割。

牛三岁受教,禁牯手术(穿鼻桊,阉割)应在三岁前进行,三岁前的牛就叫童牛。

但是,在这里,文王并不是给你传授驯牛的技术,殷之先人王亥已经是个畜牧专家,不必文王在此弄斧。而是借驯牛的技术比喻、趁早控制国家初壮后的好战情绪。


【原文】六五豮豕之牙吉。

【译文】六五,骚动如公猪者,亦当阉割,吉祥。


牙,雄性猪狗生殖器。《汉语大字典》:“方言。《本草纲目·兽部·豕》:‘(豕)牡曰豭,曰牙。’清西崖《谈征·名部下·牙猪》:‘牙猪,牙即豭的转音也’。……‘牙狗即公狗’”。

豮,《说文》曰:“羠豕也”。《段注》:“羠,騬(chéng)羊也。騬,犗(jiè)马也。犗,騬牛也”。四字互训,皆为阉割去势之谓。

豮豕之牙,就是阉割公猪的生殖器官,使之失去争雄霸偶的能力与需求,变得温顺驯服。这里,文王也不是给你传授牧畜技术。阉割之牲畜易肥,在畜牧业为社会经济支撑的时代,当是常识,不需饶舌。这里也是一种比喻,就是要将那些好战不静情绪,要像阉割公猪一样阉去的意思。


【原文】上九何天之衢亨。

【译文】上九,不准过河正是为了过河;控制好战正是为了战而胜之。这些措施于“荷商之衢”有利,大国(壮大国家)之道。


亨。享,祭祀。祭祀是诸侯王的特权。即令这些诸侯王有特权,也不是可以随意祭祀的。必须在为国家的发展壮大取得一定的功烈时,才可以祭祀,例如国土的扩大等。这样一来,“亨”就是大国——壮大国家的代名词。

何,甲骨文、金文,象人横扛戈戟、歌乐而归的样子,形意凯旋。后来失去了凯旋之义,仅仅保留了扛荷义,为“荷”之原字。疑问词之“何”,在甲骨文时代为“曷”。《周易·损·卦辞》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就是例子。将荷重之“何”借为疑问词之“何”,是《周易》成书以后很久的事。“何(荷)”被借为疑问词后,另造“荷”代替“何”。《周易》成书于甲骨文时代,所以“何”就是“荷”。所以,“何天”不是“哪天”;“何天之衢”不是“哪天上街”。

天,应该理解为“天邑商”之“天”。天邑商也叫大邑商,商之都城。《周书·多士》:“肆予敢求尔于大邑商”,说明殷末时代的商都叫“大邑商”。在甲骨文,“大”与“天”同字,所以又叫天邑商。“天之衢”,显然就是就是商之衢,商都之城市街道也。

“何天之衢”,朱熹曰:“何其通达之甚也”。老童子说:“朱老先生,何其谬误之甚耶?”正如前所说,何其通达之“何”字,在《周易》成书时还没有领“准生证”呢!何以释为“何其通达”呢?也不是“天上宫衢,今昔何年”的天衢。我们说,“何天之衢”就是“荷商之衢”,获得天邑商(大邑商)之城市街道之谓。


3.0  《大畜·彖》翻译


【原文】《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译文】《彖传》说:大养贤才谓之大畜。上卦为山,象君刚;下卦为乾,象臣健。君刚臣健,交相辉映,所以刚健笃实辉光。君王在上归正贤才、驾驭贤才,就是大政。所谓“不家食吉”,是说国家应该养育贤才,以备国家使用。所谓利涉大川,说明养育贤才符合天之大道。


大畜,大势畜养品德、畜养贤才之意。

刚健笃实辉光,是说上卦为山(),象君刚;下卦为乾(),象臣健。两德辉映,就叫“刚健笃实辉光”。

刚上而尚贤,能止健,是说上卦为艮()为刚,象征君王的禀正,又有尊重贤才、驾驭贤才的愿望与能力。止健,驾驭贤才之谓。所止者“”也。

大正,大政也。君王治国之道。

不家食,是说不让贤才在家吃饭,由君王养起来,也有“框”(控)起来的意思。

养贤,养育贤才、使用贤才之谓。


4.0  《大畜·象》翻译


【原文】《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译文】《大象传》说:山象君王,天象百姓。天在山中,民入君怀,是为大畜(广有百姓)。感此象意,君王当效仿历代圣贤言论、事迹,用以涵养自己的道德学识,以临天下。


这是一篇教育君王的言论。

天在山中,是说《大畜》的上卦是山(),象君王;下卦是乾(),象百姓。天在山中,就是民入君怀。有了百姓,自然就有了王位。所以,君王要以前代圣贤的言论、事迹作为榜样,涵养自己的道德学识,作为君临天下的资本。


5.0  《彖传》、《大象传》与《大畜》的差别

《周易.大畜》讲,当国家初具规模如牛之成年时,要控制自己的好战情绪,不要像公牛一样,到处争强霸偶。但是,仅仅是抑制好战情绪而已,并不是叫你故步自封,坐享安乐(家食),不思进取;

而《大畜.彖》则是论述国家养育贤士的政策;

《大畜.大象》则是教育君王,要以历代的贤君为榜样,涵养自己的道德学识,以临(统治)天下。

三者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焦点不一,绝不和谐。有人硬说“《大传》(《彖传》、《大象传》)乃释《易》之津梁”,不知有何根据?


6.0  从古知兵非好战

“从古知兵非好战”,这是成都武侯祠上的联句。全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销,从古知兵非好战;不省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知兵,治兵、用兵之意。治兵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确实需要深思。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不可不察,意指不可不明白、不可不谨慎对待也。战争,关乎国家生死、民族存亡,确实需要谨慎对待,不可儿戏。特别是在核武器储量足以将地球炸沉的时代,更是如此。

我们有很多慷慨之“士”,在国际关系中,动不动就想拼刺刀,或者扔原子弹、氢弹,好像这才是真正的爱国者,才能表现出华夏民族的英雄气概一样。

老童子对这样的勇士持批评态度,这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我觉得:


战争,不是为消灭敌人,而是为保护自己;

     备战,是为抑战,而不是为挑战。


华夏的繁荣,从殷商时代开始,就是游牧民族抢劫的目标。华夏对他们的态度,历来只是抵御。即令是将他们赶出塞北,赶到西亚,也只是抵御的方式而已,并不想赶尽杀绝。一条万里长城,就是华夏民族对“兵”的诠释——抵御、自卫。

长城,肯定不是进攻武器。

周文王对好战、恃武妄为的人的批判是严厉的。好战如公牛争雄者,要梏将起来;好战如牙猪者,要阉去“蛋蛋儿”,总之不要好战。

文王这样批判好战情绪,那么是不是不要武力呢?当然不是,只是需要中等适度的武力、足以保护自己而已。

《夬.九五》:“萈陆夬夬,中行无咎”,是说:“萈羊避祸,在中者生”。“中行无咎”,是说,萈羊避祸,跑在前面的有陷阱、罗网之灾。跑在后面的有箭矢、猎犬之厄。而跑在中间的有充分的回旋余地躲过灾难。形象地论述了国家“武备的中等适度”的政策原理。

对待战争的态度,以保存国家为度,过则成灾。

任何一个民族,总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难道我们能靠武力消灭另一个大国?成吉思汗的“粉丝”们,若你有能力将航母开到哈德孙河口去放焰火,也不是那个帝国的末日。说不定正式他们梦醒的清醒剂,就像鬼子占领我们的首都南京所起到的效果一样。成吉思汗的铁蹄,反倒成全了莫斯科帝国。

大国的衰亡,源于自我衰败;大国之死,一定是自己的灭亡。

这样的警句,也适合于我们自己。若我们不能涵养生机,死亡的将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当自己衰弱的时候,就是“鬼子进村”的时候;当我们没有还手之力的时候,就是八国联军二、三进进北京的时候。

1962年,我们的农民在饿饭,我们的居民每月吃23斤粮食(还不是净大米),我们两个人穿一条裤子(每年每人发三尺一寸布票),蒋介石也要反攻大陆了。是蒋介石强了吗?显然不是,而是我们弱了。若我们一直坚持“共富”(实乃共同贫困),而不是“先富”(发展壮大,能人领着富裕),我们国破家亡的日子还远吗?

大国之间的生死,是生命力的比拼,就像《遘.九五》的“以杞包瓜”,就是杞树与瓜的生命力比拼。当杞树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从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后,与之同园的瓜也就枯死了。而且是不可逆转的胜败。

苏联的解体,虽然有美国在制约,但没有攻进彼得堡、莫斯科吧。解体,则是长时间不能表现出“社会主义的‘先进的生产力’”所致;奥斯曼帝国的衰败,源于争夺皇位的分裂所致;百濮被楚庄王赶到云贵川的不毛之地,是不能凝聚民族的合力所致;八国联军进北京,是清王朝的绝对腐朽所致……,都是内因起决定作用,都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如果能对美帝作点预测,他们依靠美元剥削世界,用以维持高消费、高福利。高福利,致使全民的懒惰、无创造力、生产力(特朗普力图改变这个),这是国家的全民腐败。当某一天美元剥削不灵了的时候,帝国也就轰然倒下。我将这个观点向我的美国朋友讲述的时候,他也有同感。并举例说,希腊就是高福利拖垮的国家。

华夏民族是勤劳的民族,连奥巴马也无可奈何地说:“他们很勤劳”。但也不保证哪一天我们的福利过度,致使全民的懒惰——也即全民的腐败,不待敌人的枪炮,我们自己却先垮下来了。当然,全民腐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只是懒惰。

大国的生死,决战于自己的生机,而不是枪炮。

现在,虽然我们在造航母、飞机、导弹,应该按在万里长城上添砖加瓦理解,而不是要以武力“引领世界”。

我希望华夏的民族的发展,要像周文王一样,以发展国力致胜。华夏民族不要战争,但有能力制止战争。这就是不惧战,但不好战。

我希望我们的发展壮大,是生机的强势。至于什么是我们的生机,该政治家来回答了。


结束!

                                       2017/3/9  于遵义石佛山庄


各位胖友,本“坛”是诗词大家的俱乐部,我在这里饶舌,是否有碍胃口(倒胃)?若有不适,告诉老童一声。

发表于 2017-3-1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是国学,尽管发,只是知音太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5

主题

10万

回帖

29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潇湘夜雨版总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29697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24 1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益,远祝秋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1036

回帖

3756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首席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3756
发表于 2017-9-2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版(现更名为《古今诗话》):应与诗词有关的国学,不然太宽泛了。因为我们是诗词论坛。如,古今论诗语录,文章,古代诗人介绍,古诗库,与诗有关的故事,典故,也即“诗话”,给大家提供学习资料,引用资料。可以转载,也可以撰写的。
-------庄溪水.雷海基<leihaiji@sina.com> 2017/9/23 21:46:29

个人体会,如果文章是以网络为展示平台,最好照顾网络文字阅读特点,短平快。1,短,尽量不要过1000字,500是适度的。2,平,尽量写的通俗,少用典,开门见山,提纲携领,逻辑清晰,写骨头少修饰。不写废话,文字生动。3,快,语句简短,多断句,节奏快。个见,以前在海外写博客的体会
---------天高云淡<luhenghan@gmail.com> 2017/9/23 22:10:41


       将庄溪水和天高云淡二位总版主的意见转述于此,请各位同仁好好地学习领会一下。
       我以为庄溪水老师指出了我们《古今诗话》版的内容范围,应是与诗词有关的国学,细分有:1、诗话;2、诗论;3、诗评;4、有关古诗词的故事典故。不然太宽泛了,因为我们是诗词论坛,这为《古今诗话》指明了主攻方向。
      天高云淡老师则强调网络文章短、平、快的写作方法。每篇以500字为度,最多不超过1000字。
      二位老师的意见高屋建瓴,切合实际,具有指导性与可行性。敬请各位同仁发帖之前好好地对照一下本版发帖的内容与文章篇幅的大小,做到有的放矢,把本版办得更好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2 14: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