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2|回复: 14

针叶林说:诗写共性(有微网文与针说相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6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兮 于 2017-10-21 22:42 编辑

转文者按:大约是一年前,我有一篇《诗写个性》,当时有两位说:“错了,诗写共性”!
我记不住你的诗词,是因为它毫无个性(微网文)
《毛诗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文心雕龙·明诗》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写诗就是要表露心志,吟咏性情,自古如然。
人们的心志性情,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性相近”,大体是指先天共性的东西;“习相远”,大体是指后天个性的东西。从现代科学来看,人的先天就是千差万别的,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一样,每个人的基因都是不同的,个性也就有了天生的差异。至于后天的环境、学习、经历,那就更加是各有所从,各具千秋了。古人说过:“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逸,苦则索乐,辱则求荣。”“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正是由于七情六欲的人性的普遍存在,每个诗人吟咏性情的诗作也就包含了社会性。由于有了这样的共性,才能达到一人吟诗、众人共鸣:昔人之作,千古传诵。但是,每个诗人的心志性情又是各不相同的,每首诗歌都是一个具体诗人在具体情境中发出的心声,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个性。
在哲学概念上,共性是存在于个性之中的,我们不妨把这种关系引入到诗学上。诗的生命在于个性。包含于作品中的诗人的内心感受,是诗人的生命的火花,也是作品的生命。正因为诗人借助于作品,寄托了自己的生命,这作品才是有生命的。诗的社会性、现实性、时代性,都是存在于这种个性的生命之中的。每一个诗人,都是社会的人,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某个特定时代的人;诗人的个人的内心感受,同时又都是一种社会的感受,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都会带有着时代的痕迹。如果离开了个性,离开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的社会性、现实性、时代性又从何谈起呢? 可以这样断言,诗没有了个性,就没有了生命:如果离开了个性去谈什么社会性、现实性、时代性,那就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只能是一些僵死的概念,僵死的文字拼凑,毫无生气的说教,绝不是诗。
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杜甫写他自己在那个动乱的岁月中,孤苦栖身的茅屋竟被怒号的秋风摧毁,以至“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些描写,是个人的感受,个性的东西,但其中又包含了社会性的东西。因为丧乱中栖身无所的这种苦难,遭遇者绝非是杜甫一人,这种哀苦的感情可以引起广泛的共鸣。我们从这首诗中不只是读出了杜甫的个人的苦难,而是读出了一个时代的苦难。杜甫由个人的悲苦,联想到了他人大众,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诗句,这种激情的宣泄和理想的布扬,是从自身的内心感受中,很自然地引发出来的。个性与社会性、人民性、时代性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假如,诗人不是从自身的茅屋写起,没有自身内心的感受,而直接去说天下有多少贫民寒士呵,呼吁当局修筑千万间大厦,给人家解决住房困难云云,这样的诗就没有个性,就不成其为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就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就是没有任何感染力的概念化的东西。(写诗的人应该记住,你写的是“诗”,不是给政府的“提案”,提案是理性的,诗是形象的。)由此可知,没有诗的个性,也就没有社会性可言。在杜甫的许多诗篇中,充满了伤时感物、忧国忧民的情怀,都是由表达切身感受,而显示博人襟抱,由小我而至大我,这既体现着杜甫的个性,也是杜诗的伟人精神和社会历史意义之所在。
又如,李白《蜀道难》,一首描写山川风光的诗,为什么能够传唱千秋,至今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呢? 大家都会说这是诗人的天才,李白是诗仙嘛!但我们就诗篇本身来分析,可以说它的感人的力量,是来自诗人内心的一种深邃而悲壮的非常独特的感受,造就了浪漫主义色彩浓郁的艺术境界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人不是客观地单纯地去描写自然山川,而是把蜀道的高峻雄险,和蚕丛开国的远古历史融合到一起,和“六龙回日”的缥缈神话融合到一起,和“杀人如麻”的残酷现实融合到一起,这些大自然的、社会历史的、神话的、现实的种种意象,是怎样融合的呢?这种融合过程,就是诗人内心感受的过程。诗人心灵在大自然与社会历史中驰骋回旋着,诗中所写的东西,已经不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只是诗人内心所感受的东西。诗人从眼睛看到的是山是水,内心感受中变化为非山非水,内心感受表达到诗中就成为诗山诗水。大自然是山是水,诗人的个性非山非水,而写出来的诗山诗水就是个性与自然与社会的完全的融合。我们从此诗中,读出了山川的峻险瑰丽,读出诗人的旷放情怀,也读出历史的苍凉和现实的忧虑,而这一切都融溶得浑然一体。
谈过李杜的名篇,再回头对比我们当前的诗坛。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个性的写作正在大量地涌现。在写社会生活方面,很少有把自己亲身的经历境遇,身边事物的直接感触,通过内心的深刻感受,锤炼出来的好的诗作。较多见的是叙写大的事件,诸如申办奥运成功、载人飞船上天,或是四季节日、隆重庆典,堆砌一些形容词语、赞颂口号,你写我写,人云亦云,连篇套话,大同小异。在写风景名胜方面,很少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客观景象中,在诗中表达出独自的感受来。较多见的是见闻经过的叙述,或是描龙画凤的粉饰,即使加进去一两个感叹的句子,也大多是捡来的俗语,或是生硬的拼凑,完全缺少发自内心的那种真切感。有的作品几乎是把旅游介绍的小册子中的话,编成了七言句,或是套进了词牌的句式中。这些没有个性的写作,即使是完全合于诗词格律,也称不上是诗。这些作品从表面上看是写了社会现实,实际上连诗都算不上,只是伪诗而已,还奢谈什么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呢?如果要给予一点肯定的话,那种意义就如同会议厅里挂的标语,旅游景点张贴的广告一样,这也算是社会意义吧,但与诗、与艺术、与美学,都是不沾边的。
当前诗词写作中为什么往往缺少个性呢?这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思想感情问题,写作时没有找到自己的内心感受;二是表达方式问题,想要传达内心感受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意象。诗是诗人内心感受的表达,投有深切的内心感受,就不要勉强去做诗。有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还要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要写出具有个性的好诗来,两者缺一不可。
从思想感情问题来说,是否善于从外界事物中找到诗感,发现诗意,这与诗人的主观条件是密切相关的。诗人的内心感受是情趣性的,也是思想性的。诗人应当是性情中人,有爱恨感怀,有喜怒哀乐。诗人也应当是有思想的人,揆古察今,立德明志,关怀世事,心系家国。有性情、有思想,才能接受外界的反映,才能产生内心的感受。当然,诗人也还需要有那种敏锐的感觉,细心的观察,独到的发现,深切的思虑。大凡要写诗的人,都会是有一些内心感受的,但往往由于感觉不敏锐,观察不细致,思虑不深沉,感受是浮浅的、表层的、概念化的,没有找到那种属于自己的、非同别人的内心感受,也就是没有真正发现诗意,就写不出好诗来。诗人一定要细心地感觉事物,体会生活,挖掘心灵,寻找诗意。当诗人的内心感受萌发出来,荡漾起来,强烈到了必须表达的程度时,诗的创作就是水到渠成了。
从表达方式问题来说,也可以说是个艺术技巧问题。当诗人有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时,能否写出好诗来,关键在于能否找到相宜的、美感的、新颖的意象和语言。有时候虽然内心感受确是很急迫很震撼的,却只是用了一些陈旧的意象、平庸的语言来表述,这样的诗便是写失败了。过去的大家名篇中的意象,现在仍然可以借用,但如果使用不当,本来是光彩照人的语言也会黯然失色。何况许多旧的诗词套语、陈词滥调的东西,已经失去生命,不适合在我们当代诗词中使用了。在保持传统诗词格律的前提下,应该怎样去创新呢?我认为,第一是要表达新感情、新思想;第二是要为新感情、新思想找到新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创新,主要是意象语言的创新。传统诗词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意象符号,如何扬弃这些旧的符号,拓展想象力,赋予时代精神,创造新的意象,这是当代诗词写作的难点和着力点。
赋、比、兴,是传统诗词的主要表现手法。当代诗词作品中的“赋”,好多犯平铺直叙的毛病,诗意淡薄;用“比”,又大多缺乏新的意象,仍用陈旧的比喻,容易落入俗套:“兴”的手法,其实是很重要的,现在却很少用了。“兴”接近于现代诗学的象征主义,如果试将传统手法加以创新,借鉴新诗的象征和暗示性的抒情方式,拓宽想象空间,可能就会创造出新颖的鲜活的意象,突破传统的表达方式,更好地传递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并且使诗词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品位。
对仗是传统诗词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对仗,可以把意义上并无关联的一些意象连接在一起。如果把对仗与象征的手法结合运用,往往能发生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如郁达夫的名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酒醉”和“情多”,“名马”和“美人”,在意义上并不相关,借助了对仗,却使这些不同的意象有了联系,诗人要表达的是爱情的惆帐,“生怕情多累美人”是内心的情结;“酒醉”和“名马”,只是起兴的作用,是象征,是虚笔,诗人并不一定发生过“酒醉鞭名马”的实事。“美人”本来是一个很陈旧的意象,但由于诗中运刚了象征手法,有“酒醉”、“名马”起兴,意象别开生面,完全没有了陈旧感。再如聂绀弩,擅长七律,善于将社会生活用语和典故成语组合到对仗联句中,造成意象、比兴、象征、暗示的艺术效果。在一九五七年被戴上“右派”帽子后,对那场运动,他这样写道:“春风十里征花信,天下一匡扫霸才”,“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心轻白虎堂”,“天狗吞吐唯日月,鲲鱼去往总沧溟”。这些联句,对仗工巧,象征手法运用自如,含蓄而隐秘地表达了内心的怆恻和傲岸。聂绀弩遵守着传统诗词的格律规范,他的创新是表达方式的创新,这是他对诗词艺术的重要贡献。
结语:诗贵个性,诗贵独创。当代诗词的创新,应当着力于表达方式的创新。诗人的天职,就是创造意象语言,寻求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将内心感受表达为诗。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3-13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3-13 19:21 编辑

共性与个性,这个是不矛盾的。不能够写出群体的需求心态,不容易引起共鸣。不写出个人的风格特性,自然被淹没,也不一定是投入真情实感。过于个性,如果不能够征服别人,就容易被当成神经病。

点评

这真是个奇怪的论调!好比先生写一首诗:人要吃饭,这是你的个性要吃饭,共性的需求也是要吃饭,你这诗不就是废话吗?如果这个人写他没饭吃,难过,是不是所有的人(共性)都需求没饭吃难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3 2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3-13 21:06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13 19:19
共性与个性,这个是不矛盾的。不能够写出群体的需求心态,不容易引起共鸣。不写出个人的风格特性,自然被淹 ...

这真是个奇怪的论调!好比瑞丰堂先生写一首诗:人要吃饭,这是你的个性要吃饭,共性的需求也是要吃饭,你这诗不就是废话吗?如果某个人写他没饭吃,难过,是不是所有的人(共性)都需求没饭吃难过?!?

点评

是这个道理,说没饭吃难过,引起的共鸣,肯定比说没天上人间去,难过。引起的共鸣多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3 2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7-3-13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3-13 21:20 编辑

   诗写个性,赞同此看法。
   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基于个性而存在。作品表现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才能形成作品价值。而作品表达了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个性,引起共鸣,也就表现出了共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3-13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3-13 21:05
这真是个奇怪的论调!好比瑞丰堂先生写一首诗:人要吃饭,这是你的个性要吃饭,共性的需求也 ...

是这个道理,说没饭吃难过,引起的共鸣,肯定比说没天上人间去,难过。引起的共鸣多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兮 于 2017-10-21 22:44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3-13 21:36
原文是批评金筑子的一文,他那文章(金筑子《诗写个性》)把共性写成了个性,在逻辑上完全搞颠倒了!又在这 ...

诗写个性

  诗写个性。何也?因为,你看见的美,也是别人想看见的或看见过的。你一说,别人就在他的脑海里构筑起一个美的画面。因此,你所表达的,也正是别人想表达而还没有来得及表达或不会表达的。
这个性,是带有普遍性的个性。你表达的个性会引起普遍共鸣的个性。而不是只是你个人有所感,而别人听来则不知所云的个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谁都感觉得到的。春日好睡,窗外啼鸟声声,如果春雨一夜,落花必然遍地。这诗感人,就因为谁都有此经历。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虽然不是谁都有此经历的,但它同样感人。“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没见过长江,别的江河也有。即使没见过江河,也见过山林,“无边落木萧萧下”,就这一句也很感人。自己老了,可以感到老人的无耐;自己未老,也见过别的老人的无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也不是泛泛而写,而是杜甫写成都的家。成都四面环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前的河当时通长江,“门泊东吴万里船。”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前三句是别人有所见但谁都以为平常,而第四句就是旅人独有的了。不是旅人者,凭最后一句也可感知旅人在外之思乡之苦。
我们现在来读一首今人的诗:
栏杆拍遍短长亭,难解胸中未了情。
几处莺歌春蕾绽,谁家云破月华明。
枝头红豆因愁发,天际奔雷挟恨鸣。
逝者如斯长已矣,危楼独坐听秋声。
长亭是一处,短亭是一处。“几处莺歌春蕾绽”,这是春天。“谁家云破月华明”,这是晚上。“天际奔雷挟恨鸣”,这是另一个时间,也许是白天,也许是一个没有月的晚上。“危楼独坐听秋声”,这又是在秋天,坐的已不是长亭短亭,而是危楼。
场境不是一处,时间不是一时,因此不是写“这一个”,没有个性,而是东拉西扯。这诗,恐怕并未感动作者自己,当然也感动不了别人!

关于诗写个性

我的《诗写个性》,公然使原百家的知味堡人、针叶林、学鸣诗韵在他们的联都一角用长文短文互相唱和,不一而足。
诗的个性即文学的个性,即作者用诗即文学的手段表现的“这一个”。他们却说“个性是心理学名词”。肚子饿了要吃饭,这是共性,这是科学道理。狼吞虎嚥才是吃饭的特殊性,把这个人和这个场面表现出来,这就是诗即文学的这一个。他们却说:谁肚子饿急了都会狼吞虎嚥,这是共性,肚子饿急了却一粒粒地细嚼慢嚥才是个性。(肚子饿急了却一粒粒地细嚼慢嚥这不叫个性,这叫有病。个性是有代表性的,有代表性才能感染别人,有病只能提供医学依据。)
最可笑的是针叶林的理论。他说写诗可以颠三倒四地拼凑,作者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物。写春天,春暖花开不合平仄,他可以用秋凉雨冷成诗。在他看来只要合律就是好诗。
针叶林更喜欢东拉西扯地举例为自己的颠三倒四找根据。针叶林举例:
一首诗中是允许写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这要看所写的主题。比如:
题隐雾亭  鱼玄机
  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
空卷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
虞美人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的词汇是可以同时出现在诗词里的。又如崔颢《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写到了不在一处甚至远到“天外”的许多地名,读者并未感到是“东拉西扯“、”“没有个性”。
鱼玄机
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
空卷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作者是叙述这个地点,当然可以是“春花秋月入诗篇”,并非作者说他在鱼玄机上赏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作者叙他在阶下囚中的当皇帝时的回忆,并非他在囚地同时观赏春花秋月。
    针叶林对于诗词理论的唯一贡献,是他比知味堡人、学鸣诗韵平添了更多的笑料。



针叶林的笑料

针叶林说:“ 一首诗中是允许写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针叶林在这里是偷换概念。我说的是你写“赏春”,你却同时又“悲秋”。你写“坐看黑龙江”,却同时又”行走彩云南”。
崔颢“行经华阴”,他当然可以看到想到: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鲁迅自嘲他的华盖运,他当然遇到、只能: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崔颢并没说他在朝拜皇帝时看到想到这些,这就是因为他表现的是“行经华阴”个性。鲁迅说的也只是他交华盖运的个性,他并非是在表现当时的梁实秋们的什么共性!
针叶林以为一首诗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出现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东拉西扯、颠三倒四都可成诗,这就是针叶林们的理论!


什么是诗写个性?

诗写个性,当然是指诗人独特的意境。这独特的意境,与诗人的生活经历、人生报负、学识修养、时代脉博的不同而不同:
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而毛泽东的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联都的学鸣诗韵却说:崔颢、毛泽东写的是共性。他解释说,什么才是个性呢?好比他自己登黄鹤楼,屁股朝上,倒着爬上去,用口咬着笔题诗才算是个性!
针叶林们就是如此制造笑料的!


点评

诗写个性。何也?因为,你看见的美,也是别人想看见的或看见过的。你一说,别人就在他的脑海里构筑起一个美的画面。因此,你所表达的,也正是别人想表达而还没有来得及表达或不会表达的。 这个性,是带有普遍性的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3 2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3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3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3-13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3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3-14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84

回帖

11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9
发表于 2017-3-14 09: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嗯,长篇大论没仔细看。太多了看不过来。以后要写短点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3 02: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