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6

奇文何妨于共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4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3-4 08:45 编辑

今有奇文,何妨共赏!文曰《五律由混合律向粘式律的突变》!什么叫五律?五言八句、中两联对仗的近体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它已经是律了,又如何“由混合律向粘式律的突变”?!既然是混合又如何成得了律?
什么叫永明体?永明体的特征是句子的成份讲四声搭配、句数从四句到多数双句、首联尾联之间的上下句讲对仗、句间不讲粘对与偶讲粘对。初唐选择了永明体中的“四言八句、句间粘对”一种提倡推广而已,哪来“突变”?!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针叶林先生对此文在他的理论版的回答:
搞诗词理论切忌主观武断(驳金筑子)
   我的一篇科学论文《五律由混合律向粘式律的突变》,触动了一个人的神经。这个人就是坚持十年今古混用的大雾诗作者金筑子。这位老先生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岁数不小,但特别敢说话,特别敢谩骂,特别能战斗!他对唐代近体诗的产生也有高论,说是唐代人们从永明体中“挑选”出来的,沈宋相当于育种专家。
   为此,我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阐述了偶然与必然的关系,指出了沈宋等人对定型律诗的贡献,说明沈宋等人是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创建的近体律诗,开创了诗歌史上的新时代!
     “金筑子坐不住了,近日又不甘寂寞,故伎重演,隔山放炮,发表帖子奇文何妨于共赏 》:

   今有奇文,何妨共赏!文曰《五律由混合律向粘式律的突变》!什么叫五律?五言八句、中两联对仗的近体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它已经是律了,又如何由混合律向粘式律的突变?!既然是混合又如何成得了律?
什么叫永明体?永明体的特征是句子的成份讲四声搭配、句数从四句到多数双句、首联尾联之间的上下句讲对仗、句间不讲粘对与偶讲粘对。初唐选择了永明体中的“四言八句、句间粘对”一种提倡推广而已,哪来“突变”?!”

     ------哪来突变?问题问的蹊跷。金筑子眼睛估计有问题了。我的文章中诗例和数字都在,看不懂吗?沈宋之前的诗人们如李世民王绩虞世南等写的五言八句是不是五律?他们的五律与沈宋的五律有无区别?区别在哪里?金筑子你能否回答?
    金筑子按照当代人们已经熟知的格律,在永明体诗中挑选了几首诗,就胡说是沈宋挑选出“最好的样板”,让大家“照着写就是,那有什么创造?”-----似乎唐代沈宋没有花费任何劳动,这是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问题是当时沈宋选诗的“标准”有吗?标准是谁定的?既然“粘式律律诗是最好的”,为什么沈宋还有折腰式律诗,还有古风?可见金筑子是先入为主,故意贬低沈宋的劳动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3-5 09:40 编辑

针叶林现在改口说是“沈宋等人是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创建的近体律诗”,大约是去年,针叶林和知味堡人说的是:近体诗是永明体至初唐经过了几百年、无数诗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唐太宗有几十首五言八句符合后来的近体格律的诗,然而他虽为皇帝,但他只是仿写永明体而已,所以没人说他是近体诗的开创者。正因为沈宋认识到近体诗这种形式之美,加以提倡、推广,其他人也受到启发,也认识到这种形式之美,于是近体诗这种形式就风行了!如此而已!近体诗的粘与不粘,在永明体中都有,唐太宗写的也都有,谁都可以照着写,用得着什么劳动创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3-6 08:59 编辑

问针叶林:既已是律诗,它又如何突变?律诗突变之后又成什么诗了?
水是液体,温度达100度c之后便成气体:下降到0度c之后便成固体。这就叫水在一定条件下的突变!
如果说这是针叶林颠三倒四惯了,语不择词,那么:五言八句,句中讲平仄,句间讲粘对,中两联讲对仗的这种诗,本来就在永明体中存在,沈宋如何让它突变?沈宋只是认为这种体特好,加以推广提倡,这是他们在认识水平上的高超,(比早已于他俩的唐太宗高超),而不是他俩在格律上进行了什么劳动!正如后人也跟着写这种诗在格律上不需要进行什么劳动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把针叶林的奇文续一大堆录于下:
金筑子问:
问针叶林:既已是律诗,它又如何突变?律诗突变之后又成什么诗了?
水是液体,温度达100度c之后便成气体:下降到0度c之后便成固体。这就叫水在一定条件下的突变!
如果说这是针叶林颠三倒四惯了,语不择词,那么:五言八句,句中讲平仄,句间讲粘对,中两联讲对仗的这种诗,本来就在永明体中存在,沈宋如何让它突变?沈宋只是认为这种体特好,加以推广提倡,这是他们在认识水平上的高超,(比早已于他俩的唐太宗高超),而不是他俩在格律上进行了什么劳动!正如后人也跟着写这种诗在格律上不需要进行什么劳动一样!


-----金筑子文化水平较低,估计也就是小学毕业吧,没学过物理,不懂什么叫相变。所以我要耐心解把释一下:相变不是突变。水在相变时温度是保持恒定的,但过程是缓慢进行的。如冬天湖面结冰,不是温度达到0度瞬间就冰冻的。气化也一样,水开后温度始终是100度,但要等很长时间一壶水才会气化完成,所以也不是突变。

   而就诗而言,金筑子也是外行。他说“五言八句,句中讲平仄,句间讲粘对,中两联讲对仗的这种诗,本来就在永明体中存在,沈宋如何让它突变?沈宋只是认为这种体特好,加以推广提倡,这是他们在认识水平上的高超,(比早已于他俩的唐太宗高超),而不是他俩在格律上进行了什么劳动!正如后人也跟着写这种诗在格律上不需要进行什么劳动一样!”

   还是他的老观点:沈宋是农业育种专家,“从永明体诗中挑选出这种最好的诗,加以提倡。”接着金筑子继续他的诅咒先人的恶劣品性,说什么“而不是他俩在格律上进行了什么劳动!正如后人也跟着写这种诗在格律上不需要进行什么劳动一样!”

这里金筑子的荒谬之处在于:
  1,金筑子有什么根据说沈宋是“从永明体中挑选出这种诗”?没有任何根据就是对沈宋的造谣污蔑。

  2,挑选某种诗体,要有标准。如果沈宋真有挑选,他们挑选的标准是什么?比如他们定型的七律,永明体中可有?

  3,你说沈宋“认为这种诗形式最好”,是否还有最差的形式?那为什么沈宋集子里还有折腰体古风等诗体存在?岂非故意写差的?

  4,沈宋定型了律诗“不需要劳动”?后人跟着学习写作也“不需要劳动”?金筑子在胡言乱语!

  金筑子是诗词网络中的一个另类。他坚持十年鼓吹“今古混用”,是个独一无二的既谩骂平水韵又谩骂新韵的人物。此人实际不过是跟在自由派屁股后面在抹黑中华文化而已。
唐诗要传承,首先必须在理论上正本清源。比如什么是近体诗什么是古风,近体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近体诗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基本问题不解决,唐诗难以真正地传承。有人说这些都是ABC,其实说这种话的人本身就是个诗词ABC,他对诗词基本没入门。现在很多谬论都发生在对这些ADC的认识上。包括那个谩骂古韵是哑巴韵的吟者,他懂什么诗词?自诩为天下第一骂将而已!
这些年网络中奇葩不少。比如有个叫N羊的一直在谩骂王力王渔阳赵执信,说他们是清人说,不是唐人说。按照这羊的唐人说就是元兢解释的沈约蜂腰病,是二五交替的大唐律。为了证明这大唐律,羊专门爱故意错标字的四声,以满足羊理论的需要,如去声,霭是入声等等。还说唐玄宗的古风过晋阳宫是大唐科考近体诗,笑话百出!
何谓突变?突然之间的变化。指时间之短。那么沈宋时期突然变化的有什么?诗风!
一,篇幅。延续二百多年的永明体诗,皆是五言,但句数没有限制,篇幅长短不定。而到沈宋突然之间以五言八句为主流。
二,押韵。永明体平仄均可押,但到沈宋以押平韵为主。
三,全诗的声律布局,即平仄粘对律的确立,这在沈宋之前是无人注意的。到沈宋粘式律诗成为主流。
四,诞生了七律。
永明体中存在五律的偶然性有多大?
平仄韵几率50%×八句的几率按10%×粘式可能性12.5%=0.625%,现在我找到12首,等于是在1920首诗中找到的。
所以金筑子说沈宋“在永明体中找到律诗并提倡”是不可能的。在没有确定格律时按什么标准找?
沈宋的伟大在于创制了一种全新的诗体:五律和七律,自此风行至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的突变说:
何谓突变?突然之间的变化。指时间之短。那么沈宋时期突然变化的有什么?诗风!
这真稀奇:唐代的近体诗不是形式而是诗风,这诗风是在“时间之短”中突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七律,倒可以说是沈宋创造了粘对律。因为七言在沈宋之前还没有符合粘对的律诗出现。然而,沈宋已经认识到五律粘对的重要性,把前人已备刍形的七言强调用粘对律已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发明创造了!现将沈宋之前的七律刍形举例如后:
闺怨篇
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
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
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鸟夜啼
庾信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
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栖。
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
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恒夜啼。
于塞北春日思归
陈子良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
为许羁愁长下泪, 那堪春色更伤心。
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
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送别
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饯中书侍郎来济
唐太宗
暖暖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
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芳。
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
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立春日游苑迎春
唐中宗
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
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
彩蝶黄莺末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
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2 2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