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1|回复: 2

唐诗的传承是因为唐近体诗形式的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9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诗的传承是因为唐近体诗形式的传承
    历代没有哪一种诗体传承达一千年以上的。《诗经》、《楚楚》之后,到西汉的五言兴起,也才三百来年,再到南北朝时期,沈约发现汉语四声并用于五言句,从先秦公元前221年至南北朝时期420年,中间经历不过六百多年。再到初唐近体诗的形成才八百多年。其间経历了从四言、五言的的变化,从不讲四声到讲四声的变化。可说是没有一种完整的格律。而初唐的近体诗,却形成了五、七言,四、八句为固定诗型的近体诗,被历代诗人传承下来,至今已达一千三百多年了!
     一部《全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五、七律就占二万多首,加排律、律绝,可说《全唐诗》主要是靠近体诗传承的。焦循在其《易余籥录》中说:“论唐人诗以七律、五律为先,七古七绝次之,诗之境至是尽矣。”唐亡宋兴,宋代对唐近体诗的传承,除了自己的近体诗创作以外,有《瀛奎律髓》《唐宋近体诗三千首》和《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的精选本。然而,《瀛奎律髓》、《唐宋千家诗》却属于研究家的精选,还不是对广大读者的精选。对广大读者更加精选的是:明代的《千家诗》和清代的《唐诗三百首》。清初,康熙皇帝出于对汉人知识份子思想统治的需要,下旨编集《全唐诗》,无论是整首、残句、不同作者重复同一首诗等等,都一律搜罗。《全唐诗》编成后,又下旨编集宋元明清《四朝诗》。编成后两者都指定曹雪芹祖父曹寅刻印。在客观保存资料这一点上,清康熙功不可没。然而作为普及之功者却在民间,《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才是教人熟读的。可以说没有《瀛奎律髓》、《唐宋千家诗》就没有普及本《千家诗》,没有《全唐诗》就没有《唐诗三百首》。

5

主题

67

回帖

5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4
发表于 2016-12-14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者和普通读者的对象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2

回帖

127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78
发表于 2016-12-14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复一代,从来没间断过,其前景是无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25 2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