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4|回复: 9

对唐代崔颢和李山甫各举一首出律诗与合律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4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唐代崔颢和李山甫各举一首出律诗与合律诗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李山甫《寒食》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李山甫《隋堤柳》
曾傍龙舟拂翠华,至今凝恨倚天涯。
但经春色还秋色,不觉杨家是李家。
背日古阴从北朽,逐波疏影向南斜。
年年只有晴风便,遥为雷塘送雪花。
       崔颢的《黄鹤楼》,前四句中有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黄鹤一去不复返”不合律。李山甫《寒食》中也有两句:“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不合律。而后代人又都说是这两首诗好得很。前一首被誉为唐七律第一,后一首被誉为“三点两点雨,十枝五枝花”最妙。这叫一些只知格律不知诗味的人很想不通!然而这样的诗又是只能有其一,不能有其二的,叫那些模仿者“此路无门”,只有哎声叹气。其实大可不必,君不见他两的律诗也写得很好吗?你能赶上他两的合律诗,你就能理解那两首不合律诗的魅力了!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9-2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9-25 13:58 编辑

  唐人的律诗,其要求,应该是在两种情况下而有宽严之别,一种是在应试的严,另一种是非应试的宽。不是应试的情况下,偶有出律也不妨,当然,这里是另有多种原因的。一般来说,唐诗人是熟悉格律的。

  另,第一首有几种流传版,我以为“白云”为正确,不然的话,连标题就有四个“黄鹤”词,凡事不过三,到三已经是出奇之作。过三是令人感觉太多。   卷130_31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白云去(一作黄鹤),此(一作兹)地空馀(一作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评

改成“已乘白云去”的话,更不成体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14: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9-26 1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9-25 13:08
唐人的律诗,其要求,应该是在两种情况下而有宽严之别,一种是在应试的严,另一种是非应试的宽。不是应试 ...

改成“已乘白云去”的话,更不成体统。

点评

欢迎参与议论。 先生如是说,想必有精辟见解。不妨拿出来让各位见识见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2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9-2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9-26 14:35
改成“已乘白云去”的话,更不成体统。

欢迎参与议论。
先生如是说,想必有精辟见解。不妨拿出来让各位见识见识。

点评

苏星空老师好!冒昧了,非常抱歉!觉得第一句不是黄鹤的话,第三句黄鹤的出现就有点突兀感。其它的一些看法,在下于“诗词理论”版块有拙贴谈到,如果老师有空,还请屈尊指导。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6 2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9-26 2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9-26 20:58
欢迎参与议论。
先生如是说,想必有精辟见解。不妨拿出来让各位见识见识。 ...

苏星空老师好!冒昧了,非常抱歉!觉得第一句不是黄鹤的话,第三句黄鹤的出现就有点突兀感。其它的一些看法,在下于“诗词理论”版块有拙贴谈到,如果老师有空,还请屈尊指导。谢谢!

点评

不客气,不是冒昧,先生所说也非没有道理。 在某一角度上来看,确是“第一句不是黄鹤的话,第三句黄鹤的出现就有点突兀感。” 但是,按这个理来看的话,也可以这样问,没有第一句的“白云”,第四句的“白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7 2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9-27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9-27 21:41 编辑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9-26 21:34
苏星空老师好!冒昧了,非常抱歉!觉得第一句不是黄鹤的话,第三句黄鹤的出现就有点突兀感。其它的一些看 ...

不客气,不是冒昧,先生所说也非没有道理。
  在某一角度上来看,确是“第一句不是黄鹤的话,第三句黄鹤的出现就有点突兀感。”
  但是,按这个理来看的话,也可以这样问,没有第一句的“白云”,第四句的“白云”从何而来?如果说首联意境是鹤去楼空”,倒是符合常理,因为毕竟是写黄鹤楼。但联又来一次“鹤去云空”,就显得太不自然了。
  崔颢 原诗到底是“黄鹤”还是“白云”,是一直都有争论,各有道理。 我是认为“白云”才是崔颢 原意。但因先生对《黄鹤楼》一诗的研究有一定的水平,故有此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9-28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9-28 22:19 编辑

  在历史上,主张“昔人已乘黄鹤去”,而非“昔人已乘白云去”,最有影响力的是明末清初 的学者 金圣叹。
  他说:有本乃作「昔人已乘白云去」,大谬。不知此诗正以浩浩大笔,连写三「黄鹤」字为奇耳。且使昔人若乘白云,则此楼何故乃名黄鹤?此亦理之最浅显者。至于四之忽陪白云,正妙于有意无意,有谓无谓。若起手未写黄鹤,先已写一白云,则是黄鹤、白云,两两对峙。黄鹤固是楼名,白云出于何典耶?且白云既是昔人乘去,而至今尚见悠悠,世则岂有千载白云耶?不足当一噱已;

    在这之前,有高步瀛(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在质疑《唐宋诗举要》载吴正传(师道)《礼部诗话》:“「崔颢〈黄鹤楼诗〉题下自注云:黄鹤乃人名也。其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黄鹤楼,云乘白云,则非乘鹤矣。当以颢之自注为正。”  时说:「吴说非是。起句云乘鹤,故下云空馀,若作白云,则突如其来,不见字安顿之美妙矣。后世浅人见此诗起四句三黄鹤一白云,疑其不均,妄改第一黄鹤为白云,使白云黄鹤两两相俪,殊不知诗之格局绝不如此。(观太白〈鹦鹉洲〉可知。)又恐人不以为然,并妄造为崔氏自注之语。然古书所载,无以黄鹤楼为人名者。山名之说最为确正。  高举人 此说也值得参考。

   豌豆角 先生的“觉得第一句不是黄鹤的话,第三句黄鹤的出现就有点突兀感。”观点和 高举人的“若作白云,则突如其来,”观点几乎一样。 豌豆角 先生 观点 也是 有历史性的。

   觉得,重新整理一下这个历史性的不同看法,倒是很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9-29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9-29 22:57 编辑

       可以看到,前面的一番议论,是起因于 吴师道(元朝 婺州兰溪(今属浙江金华兰溪)人。进士,召为国子助教,寻升博士), 在《礼部诗话》写道:“「崔颢〈黄鹤楼诗〉题下自注云:黄鹤乃人名也。其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黄鹤楼,云乘白云,则非乘鹤矣。当以颢之自注为正。”   
      尽管后来有人怀疑其真实性,但是他却揭示出此诗的合理的思路,应是能解释高举人的“若作白云,则突如来,”的疑惑。“人去楼空”,总比“鹤去楼空”来得更为符合人的情怀吧?    作为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应该充分引起注意的。

      崔颢  诗的 “白云”,“黄鹤” 这个是非,好像可以追溯到元朝,或在元朝之前。 吴进士 所说证据,似乎是为了证明“白云”才是 崔颢〈黄鹤楼诗〉的原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9-30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9-30 20:39 编辑

     近代主张“白云说”有 施蛰存 (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学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章略)。

     其中最有证据的“白云”说是 台湾学者黄永武(《敦煌的唐诗》 --黄永武 整理  台北洪范书店,1987年 )对此有专论:“昔人已乘白云去”,英华、河岳、国秀、唐诗纪事均同,《唐诗纪》及《全唐诗》也还作“昔人已乘白云去”,只在“白云”下注“一云作黄鹤”,可见宋代以前的书还没有乘黄鹤的说法,元代吴师道诗话中曾讨论乘鹤还是乘白云的问题,提及当时人曾附会“黄文袆驾鹤登仙于此”、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才开启后人改成“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奇想。明人吴琯等作《唐诗纪》,犹以“白云”为正,兼采异文“一云作黄鹤”。直接改成乘“黄鹤”的可能是清初顺治十七年(西元一六六零)“选批唐才子诗”的金圣叹,他不但以乘“黄鹤”为正,并批评说:“有本乃作‘昔人已乘白云去’,大缪,不知此诗正以浩浩大笔,连写三“黄鹤”字为奇耳!且使昔人若乘白云,则此楼何故乃名黄鹤?此亦理之最浅显者。至于四之忽陪白云,正妙于有意无意,有谓无谓,若起首未写黄鹤,先已写一白云,则是黄鹤白云,两两对峙,黄鹤固是楼名,白云出于何典耶?且白云即是昔人乘去,至今尚见悠悠,世则岂有千载白云耶?不足当一噱已!”金氏强词夺理,乘鹤的附会乃起于元代,而崔诗原本是白云黄鹤,四句迴环,用意绝妙。被金氏这几句恫吓,所以清初康熙五十六年(西元一七一七)时编《唐诗别裁》的沈德潜,在卷十三里录的诗变成“昔人已乘黄鹤去”,连“一作白云”都免了!孙洙编《唐诗三百首》是在乾隆癸未年(西元一七六三),律诗部分参考《唐诗别裁》不少,自然也作“昔人已乘白云去”了!至今传送人口,迷本忘原,待敦煌本出,才更确信唐人原本如此。


注:  敦煌三六一九号卷子所载的此诗,头两句是:“昔人已乘白云去,兹地空余黄鹤楼。”

点评

苏先生的考证很有道理。宋代方虚谷録的《唐宋诗三千首》(瀛奎律髓)中,只有“昔人已乘白云去”。《全唐诗》是清人编的,也是“昔人已乘白云去”,只夹注“亦作黄鹤”,可见也以白云为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9-30 19:57
近代主张“白云说”有 施蛰存 (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学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章略)。

  ...

苏先生的考证很有道理。宋代方虚谷録的《唐宋诗三千首》(瀛奎律髓)中,只有“昔人已乘白云去”。《全唐诗》是清人编的,也是“昔人已乘白云去”,只夹注“亦作黄鹤”,可见也以白云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2 2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