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5|回复: 37

《切韵》及以后韵书的变迁与四声、近体诗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5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9-5 16:51 编辑

《切韵》及以后韵书的变迁与四声、近体诗的关系



    陆法言的《切韵》,虽然自己说是“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但这只限于韵部的划分。而对于四声的定位,还是沿用沈约的划分,这可从永明体的四声与《切韵》四声定位完全相同来证明。唐代的近体诗平仄依《切韵》四声,与永明体诗中的四声没有区别,就也可看做是唐近体诗无论是四声上还是形式上,都是永明体的继承。不同的是唐近体诗只是选择了永明体五言八句、中两联对仗、押平韵的一种,而抛弃了押上去入的三种。然而唐的两次增广《切韵》,宋的“大宋增广切韵”,都只增加了韵部,而没有变更四声的定位。按理,随着时代的变迁,四声定位也会同时发生变异。为什么时代变迁了的韵书却不能将四声定位同步变迁呢?这就是沈约时代永明体四声的力量!唐近体依永明体四声不变,宋近体诗四声依唐近体不变,元明清不变,民国、毛泽东时代不变,当前及以后亦不变。至于宋代修的《集韵》、元代修的《中原音韵》不能用于近体诗,就因为其中的四声定位变了!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9-6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6 06:15 编辑

《切韵》及以后韵书的变迁与四声、近体诗的关系

    陆法言的《切韵》,虽然自己说是“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但这只限于韵部的划分。而对于四声的定位,还是沿用沈约的划分,这可从永明体的四声与《切韵》四声定位完全相同来证明。唐代的近体诗平仄依《切韵》四声,与永明体诗中的四声没有区别,就也可看做是唐近体诗无论是四声上还是形式上,都是永明体的继承。不同的是唐近体诗只是选择了永明体五言八句、中两联对仗、押平韵的一种,而抛弃了押上去入的三种。然而唐的两次增广《切韵》,宋的“大宋增广切韵”,都只增加了韵部,而没有变更四声的定位。按理,随着时代的变迁,四声定位也会同时发生变异。为什么时代变迁了的韵书却不能将四声定位同步变迁呢?这就是沈约时代永明体四声的力量!唐近体依永明体四声不变,宋近体诗四声依唐近体不变,元明清不变,民国、毛泽东时代不变,当前及以后亦不变。至于宋代修的《集韵》、元代修的《中原音韵》不能用于近体诗,就因为其中的四声定位变了!===================================================

《切韵》收字12158个,《广韵》收字26194个,《广韵》比《切韵》多出【14036】字。

《广韵》比《切韵》超出的【14036】字,其【声调】和【韵部】,还能算是《切韵》的!

假如,唐朝诗人使用了【14036】之内的字,还能是【近体诗平仄依《切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9-6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韵》这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唐代孙愐作,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732)之后。因为它定名为《唐韵》,曾献给朝廷,所以虽是私人著述,却带有官书性质,比起较它早出的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还更著名。《东斋记事》说:“自孙愐集为《唐韵》,诸书遂废。”但原书已不存在。据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所录唐元和年间《唐韵》写本的序文和各卷韵数的记载,全书5卷,共195韵,与王仁昫《切韵》同,上、去二声都比陆法言《切韵》多一韵。不过从卞永誉所录《唐韵》序文中所记载的《唐韵》收字、加字的数目看,又不像是根据王仁昫《切韵》编修的。《唐韵》对字义的训释,既繁密又有出处、凭据,对字体的偏旁点画也极考究,使得韵书更加具有字典的性质。这也是《唐韵》更加受人重视的一个原因。=======================================

三羊问金筑子:【刊谬补缺切韵】,是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6 0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问的好,老金把切韵看成一层不变的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6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韵》里的字其四声定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的增补只是将增补字的四声定位补进去,不改变原有字的四声定位。韵部是可调整的,《切韵》为193部,唐增补为197、204。宋增补为206。从切韵的随时代变化也可认为:声调是不能变的,押韵则是可变的!

点评

声调是不能变的,押韵则是可变的! -----金筑子这里的诡辩术在于:混淆押韵与韵部的区别,因而企图导致声调与押韵无关----即一个字在句中的声调(平仄)可以与句尾不同。比如“滑”用在句中是仄声,用在句尾押韵是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1:30
【字】,可以增补;【调】,可以增补;【韵】,可以增补 《切韵》的【字】、【调】、【韵】,增补以后,还是《切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1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9-6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6 11:58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6 08:02
《切韵》里的字其四声定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的增补只是将增补字的四声定位补进去,不改变原有字的四声 ...

【字】,可以增补;【调】,可以增补;【韵】,可以增补

《切韵》的【字】、【调】、【韵】,增补以后,还是《切韵》?
《切韵》,既以成书,其【字】、【调】、【韵】,一万年也不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9-6 19:18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6 11:56
【字】,可以增补;【调】,可以增补;【韵】,可以增补

《切韵》的【字】、【调】、【韵】,增补以后, ...

新增的字包括调、韵归入相应的地方。韵部作了调整增加,有所变动。它依然是切韵音系,故称增补切韵。因为近体诗不用《切韵》押韵,增加几个窄韵对近体诗不产生影响。

点评

新增的字包括调、韵归入相应的地方。韵部作了调整增加,有所变动。它依然是切韵音系,故称增补切韵。因为近体诗不用《切韵》押韵,增加几个窄韵对近体诗不产生影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23:59
新增的字包括调、韵归入相应的地方。韵部作了调整增加,有所变动。它依然是切韵音系,故称增补切韵。因为近体诗不用《切韵》押韵,增加几个窄韵对近体诗不产生影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1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9-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6 19:51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6 19:16
新增的字包括调、韵归入相应的地方。韵部作了调整增加,有所变动。它依然是切韵音系,故称增补切韵。因为近体诗不用《切韵》押韵,增加几个窄韵对近体诗不产生影响。

韵书,与诗歌押韵有关。《切韵》,与近体诗押韵何干?或者说,《切韵》并非近体诗押韵的专利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6 19:48
韵书,与诗歌押韵有关。《切韵》,与近体诗押韵何干?或者说,《切韵》并非近体诗押韵的专利产品! ...

三羊怎么还不明白:近体诗的字调平仄是依切韵的,而近体诗的押韵韵部则不依切韵。依切韵韵部的合用、同用、独用押韵也是后人根据唐诗的实际分析的,并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

点评

《广韵》比《切韵》超出的【14036】字,其【声调】和【韵部】,还能算是《切韵》的! 假如,唐朝诗人使用了【14036】之内的字,还能是【近体诗平仄依《切韵》】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2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9-6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6 20:23
三羊怎么还不明白:近体诗的字调平仄是依切韵的,而近体诗的押韵韵部则不依切韵。依切韵韵部的合用、同用 ...

《广韵》比《切韵》超出的【14036】字,其【声调】和【韵部】,还能算是《切韵》的!

假如,唐朝诗人使用了【14036】之内的字,还能是【近体诗平仄依《切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诗人使用了【14036】之内的字,还能是【近体诗平仄依《切韵》】吗?
--------------
这些字既然增入切韵,后来有人作诗用了新增入的字,当然还是依切韵。好比三羊的羊编漏了,唐人补进阳韵,难道这羊会跳出来说它不归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6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9-6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7 00:07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6 19:16
新增的字包括调、韵归入相应的地方。韵部作了调整增加,有所变动。它依然是切韵音系,故称增补切韵。因为近体诗不用《切韵》押韵,增加几个窄韵对近体诗不产生影响。
《切韵》收字12158个,《广韵》收字26194个,《广韵》比《切韵》多出【14036】字。
多出的【14036】字,其平上去入声调的依据,从哪里来的?你该不能说是依据《切韵》的声调而来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9-7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7 05:57 编辑

陆法言的《切韵》,虽然自己说是“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但这只限于韵部的划分。而对于四声的定位,还是沿用沈约的划分,这可从永明体的四声与《切韵》四声定位完全相同来证明。唐代的近体诗平仄依《切韵》四声,与永明体诗中的四声没有区别,就也可看做是唐近体诗无论是四声上还是形式上,都是永明体的继承。不同的是唐近体诗只是选择了永明体五言八句、中两联对仗、押平韵的一种,而抛弃了押上去入的三种。然而唐的两次增广《切韵》,宋的“大宋增广切韵”,都只增加了韵部,而没有变更四声的定位。按理,随着时代的变迁,四声定位也会同时发生变异。为什么时代变迁了的韵书却不能将四声定位同步变迁呢?这就是沈约时代永明体四声的力量!唐近体依永明体四声不变,宋近体诗四声依唐近体不变,元明清不变,民国、毛泽东时代不变,当前及以后亦不变。至于宋代修的《集韵》、元代修的《中原音韵》不能用于近体诗,就因为其中的四声定位变了!
=============以上是金筑子的主贴,以下是三羊的百度资料===========

百度资料:
《唐韵》、《广韵》、《集韵》三书,与《切韵》之间的音韵关系

《切韵》
    ​隋代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切韵》原本已佚,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敦煌唐写本切韵残卷三种,是目前所存最古的、与陆法言编撰《切韵》最相近的版本。

【简介】
    《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是在隋文帝开皇(公元581-600年)年间,陆法言的父亲陆爽在朝廷作官时,由陆法言执笔把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这八个当时的著名学者到陆法言家聚会时讨论商定的审音原则记下来,於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编写完成的。
    《切韵》原书久佚,近世也陆续有该书的残本出土,得以与《广韵》相印证。全书以韵目为纲,共分193韵;韵又按声(参见四声)归入平、上、去、入四部分。同韵的字又以声类、等呼排序。于是同音字全被归在一起。每一音前标以圆圈(称为韵纽),头一字下以反切注音。每字均有释义。

【音系】
    学界普遍认同,《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书中因此将依据后两者复原出来的语音系统称为「切韵音」,作为中古汉语的代表。但这个「切韵音」应该如何理解呢?有学者认为,它就是当时某地,譬如洛阳的实际语音(学界也有人推测,切韵代表了南北朝晚期金陵、洛阳两地士族所使用的语音)。但也有学者认为,陆法言是河北人,颜之推是山东人。陆法言《切韵序》又说:「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如果仅是记录实际语音,何须讨论决定呢?因推「切韵音」起码是折衷了南北的音系(所谓南北音系主要应当是指同出于洛阳旧音一系的金陵、洛阳两支当时的官音,而非当时的南北汉语方言)。

    《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的增补,一直是官方承认的正统。


=============================================

三羊评论:
《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
为何《集韵》不能使用于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7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三羊:广韵成书后不久又编集韵,集韵与广韵之不同在于集韵中的某些字与广韵反切注音不同,已改变了广韵字的平仄定位,因此它不能用于近体诗。但它可以用于词,词林正韵就是依集韵编成的。

点评

回三羊:广韵成书后不久又编集韵,集韵与广韵之不同在于集韵中的某些字与广韵反切注音不同,已改变了广韵字的平仄定位,因此它不能用于近体诗。但它可以用于词,词林正韵就是依集韵编成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9-7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7 07:3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7 07:22
回三羊:广韵成书后不久又编集韵,集韵与广韵之不同在于集韵中的某些字与广韵反切注音不同,已改变了广韵字的平仄定位,因此它不能用于近体诗。但它可以用于词,词林正韵就是依集韵编成的。

学界普遍认同,《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书中。因此将依据后两者复原出来的语音系统称为「切韵音」,作为中古汉语的代表。

《切韵系》,是由依据《广韵》和《集韵》复原出来的语音系统。

集韵与广韵的不同,在于收【字】、收【韵】、收【调】的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7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7 07:29
学界普遍认同,《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 ...

学界普遍认同,《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书中。因此将依据后两者复原出来的语音系统称为「切韵音」,作为中古汉语的代表。

-------------
音韵学界并不认同集韵的注音都是中古音,认为兼杂有宋时音。《词源》的注音说明:只依《广韵》,只有当广韵找不到的字才依集韵。

点评

音韵学界并不认同集韵的注音都是中古音,认为兼杂有宋时音。《词源》的注音说明:只依《广韵》,只有当广韵找不到的字才依集韵。 《广韵》与《集韵》,相隔30年。宋时音,有多少?在哪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1:26
《词源》的注音说明:只依《广韵》,只有当广韵找不到的字才依集韵。 -----自相矛盾。广韵找不到的字不能用于写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1: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7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9-7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7 11:33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7 11:21
学界普遍认同,《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 ...

音韵学界并不认同集韵的注音都是中古音,认为兼杂有宋时音。《词源》的注音说明:只依《广韵》,只有当广韵找不到的字才依集韵。

《广韵》与《集韵》,相隔30年。宋时音,有多少?在哪里?
学界普遍认同,《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书中。因此将依据后两者复原出来的语音系统称为「切韵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9-7 11:3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7 11:24
《词源》的注音说明:只依《广韵》,只有当广韵找不到的字才依集韵。
-----自相矛盾。广韵找不到的字不能 ...

问针林:你混入理论界已经十年,你有《词源》么?你说说看?!平水韵就沒编入集韵的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7 11:30
声调是不能变的,押韵则是可变的!
-----金筑子这里的诡辩术在于:混淆押韵与韵部的区别,因而企图导致声 ...

那是当然!唐近体平仄声调依切韵。押韵并不依切韵,也就是说押韵并没有什么韵书。押什么韵是人为自定的,就是许敬宗等制定的。在切韵的韵部上合而用之,但哪些合用、哪些同用,根据是什么?难道这不是句中声调同押韵声调不一样了吗?古人有东冬互押、江阳互押、元先互押,这不证明押韵是可变的吗!针叶林懂这些吗?!

点评

又在混淆押韵和韵部的区别。金筑子懂什么叫押韵吗? 押韵“是人为自定的”,切韵不“是人为自定的”?是外星人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7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7 12:09
又在混淆押韵和韵部的区别。金筑子懂什么叫押韵吗?
押韵“是人为自定的”,切韵不“是人为自定的”?是 ...

耍横不能解决无知是不是!?
平仄依切韵是依一本韵书是不是?
押韵却没有韵书,而是唐考官为了评卷有依据,弄了一个奏请“合而用之”是不是?
这合而用之却离开了切韵声调,句中平仄同句尾押韵不是一个声调了是不是?
我说的是事实,你除了漫骂什么也不懂!

点评

老金要严都严,要宽都宽,你即便不依平仄谁管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14: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7 1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山钓者 于 2016-9-7 14:11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7 13:58
耍横不能解决无知是不是!?
平仄依切韵是依一本韵书是不是?
押韵却没有韵书,而是唐考官为了评卷有依据 ...


老金要严都严,要宽都宽,你即便不依平仄谁管你?崔颢黄鹤楼不依平仄还不是七律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7 14:05
老金要严都严,要宽都宽,你即便不依平仄谁管你?崔颢黄鹤楼不依平仄还不是七律第一? ...

我说的是诗的发展史本身就如此,那是我的主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7 14: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山钓者 于 2016-9-7 14:35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7 14:18
我说的是诗的发展史本身就如此,那是我的主张?!


诗的发展史上,押韵也是由宽到严的,诗经,汉魏六朝那里听说过依韵书押韵?律诗出现后才讲究押韵,依切韵,部分韵部通用,宋以后依平水韵,那个朝代允许律诗依词林正韵押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26 0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