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23

[作品赏析]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鉴赏

[复制链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4-18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5-4-18 14:21 编辑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鉴赏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
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
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十九岁的李贺从家乡昌谷来到洛阳应府试,这一组《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 即为当时的应试之作。原诗各按一年中十二个月份为题,外加闰月,共十三首。各首均依不同的季节月份来咏物描景。除歌咏自然景物外,诗中又多言宫中之事,所以方扶南就说这组诗“皆言宫中,犹古 《房中乐》”(《李长吉诗集批注》)。这里所选为第三首,即歌咏阳春三月之诗。从诗中描写的情况来看,诗人是以京城长安为背景的。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东风,在古代久已成为春风的代称,《礼记·月令》就说孟春之月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春风吹拂,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大历诗人韩翃曾用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来形容长安的暮春之景。李贺在这里就以更为凝炼的语言,首先以“满眼春” 来总写他对春光的总体印象,然后又以含有丰富意象的“花城柳暗” 来表现那花团锦簇、绿红无数,柳阴如盖、柳絮飞舞的烂漫春光。“愁杀人” 三字,是以含蓄的手法极度赞美大好的春光,但也暗寓了恼春、怨春与惜春的情绪。在上一首《二月》诗中,就有“劳劳胡燕怨酣春”的诗句。早春二月,已有怨春之意,更何况这春意更浓、更酣的阳春三月呢?当然,恼春、怨春的目的,仍在于惜春。这就为下文的进一步写景抒情作了准备。上二句是总写“春城”长安的春光,按下二句转写宫中:
    “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 “复宫深殿”,形容层出迭压、宫殿如云的皇宫,它给人以威严之感,也给人以压抑之感。但诗人用 “竹风起” 三字轻轻一转,不免使人在惊异之余,受到压抑的神情也随之缓解。“竹风” 之中,也许伴有悦耳的窸窣之声响,也许伴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在这复宫深殿之中,最能体现春姿春态的,大概也无过于竹了。“新翠舞衿净如水”,诗句以拟人的手法,将新竹的摇曳美姿与少女宫娥的舞姿融为一体,意象模糊暧昧。这也难怪宋代的刘辰翁认为是写竹,而清代的王琦认为是写宫娥舞女了。竹,本是四季常青,但经冬入春的苍竹与新笋抽芽的嫩竹,毕竟还是有别的。“新翠”的婀娜嫩绿,与少女宫娥的舞姿,的确有神似之处。而“净如水”三字,则又将她们连系得更加紧密,使你难以分辨。这一切不仅令人有纯洁、高雅、脱俗之想,还更给人以蓬勃向上、春意盎然之感。下面又转而扩大视野:
    “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光风转蕙”,出自 《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汉王逸注:“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色。转,摇也。”又:“天霁日明,微风奋发,动摇草木,皆令有光,充实兰蕙,使之芬芳而益畅。”言“百余里”者,泛言其范围之广,若依杜牧言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 《阿房宫赋》),似应指皇宫,但李贺这里恐怕还是兼整个春城长安而言。所以下句又申言道:“暖雾驱云扑天地”。“暖雾”,指融融的春光,其内涵极为丰富,读者尽可以想象补充。这融融的春光,大有驱赶乌云、扑天盖地之势,它可以牢笼万物,也更可以使人心醉神迷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军装宫妓:指穿着军装的宫女,扫蛾: 即画眉。夹城: 遗址在今西安,这是专供皇帝出游的一个通道。据《雍录》记载:“开元十二年(732),筑夹城通芙蓉园。自大明宫夹车罗城复道由通化门,次经春明门、延喜门,又可以达曲江芙蓉园,而外人不知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 皇帝经由夹城外出春游,伴随的宫女们淡扫蛾眉,身着军装;沿途的旌旗随风摇曳,一派人马喧阗、喜气洋洋,犹如春风一样给人以暖烘烘的感觉。然而诗人却陡然转笔写道:
    “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曲水: 即曲江,它与芙蓉园及夹城相连接,是唐代长安的乐游胜地。阳春三月,曲江池畔应是春意正浓、春色迷人之所,但诗人却预感到春之将尽,飘香一去而不返,正如梨花落尽,而池苑已经如秋之冷落凋零了。清代王琦说以上四句:“言銮舆临幸曲水,从行宫妓改作军装,锦旗摇飏于夹城之中,一去未归,有无限喧阗;而宫苑之中,梨花落尽,寂寞人踪,虽当春盛之时,却似深秋之景。”诗人情感的急剧变化,正是惜春之情的自然发展,这与开始的“花城柳暗愁杀人”,正是一脉相承的。
    清代姚文燮说:“贞元末,好游畋。此诗言花城柳暗,人各怨别,不知春宫之怨,较春闺更甚耳。复宫竹色如沐,舞衣初试,互照鲜妍。銮舆一出,香薰百里。而深宫少女,未得与游幸之乐。流水落花,心伤春去;闲庭萧寂,情景如秋。”(《昌谷集注》)未免有些牵强。作为一首应试诗,诗人不过是在咏物描景之中,又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情。李贺是皇室后裔,然而家道中衰,遭世多难。这样一位有才华的青年,有志难伸,抑郁寡欢。因而在诗中表现怨春与惜春的情绪,不仅有伤时叹世之意,也更有自悲遭遇之慨。光阴虚掷,青春将逝,这就是李贺惜春之情的内在原因。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颇有特色。诗中意象浓密,含蕴丰富,但并非杂乱无章的堆砌,而是经过了一番苦心的经营。首先,诗人巧妙地将赞美春光与怨春惜春的情绪结合在一起,使二者相辅相成,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怨春惜春之情愈深,就愈见春光之浓盛;而春光愈浓盛,也就更显怨春惜春之情深。这就是心灵与自然的妙合。其次,诗人在描写长安春光时,采用了他惯用的腾挪跳跃的手法,镜头一远一近,物象一空旷高远,一细实贴切。如“东方” 二句,先写总体印象,“复宫”二句,具体写新竹舞姿;“风光”二句,又转写空旷之景;“军装”二句,又具体写宫妓、夹城之状;“曲水”二句,再次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在时间与空间上,都给人以高远莫测之感。再加上诗中气氛的一再渲染、丰富色彩的不同组合,诗歌意境的构成,的确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
洛姝真珠
真珠小娘下青廓,洛苑香风飞绰绰。
寒鬓斜钗玉燕光,高楼唱月敲悬珰。
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
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迭柳香唇醉。
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八窗笼晃脸差移,日丝繁散曛罗洞。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
玉喉窱窱排空光,牵云曳雪留陆郎。
    “洛姝”意为 “洛阳美女”,“真珠”是这位美女的芳名。清初姚文燮曾对这首诗有如下一段疏解性的文字:“芳姿艳质,步步生香。寒鬓玉钗,高楼唱月。此亦何异兰风桂露之幽翠,而第以供深思之哽咽乎?只因花袍白马,久不归来,以致浓蛾香唇,乞作蜀山之梦。……因念市南曲陌,楚腰卫鬓,四时欢笑,每调歌喉而留陆郎,何已之不如也!贺盖托言以明所遇之不偶耳。”(《昌谷集注》卷一) 这“托言以明所遇之不偶”一句,对我们理解此诗的主旨颇有启示。
    全诗十六句,按诗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十二句为第一部分,后四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每两句又为一个层次,逐层推进,较为详尽地描写了女主人公真珠一夜间的活动及其复杂微妙的心情。
    “真珠小娘下青廓,洛苑香风飞绰绰。” “青廓”犹言 “青天”。“洛苑”当是洛阳城中的一座苑囿。“绰绰”,舒缓之意。这两句开门见山,写真珠身带袅袅飘动的香风来到洛苑,有如仙姬神女自天而降。着一 “下” 字,又着一“飞” 字,真珠飘然而至之状宛如亲睹,用字极为传神。
    “寒鬓斜钗玉燕光,高楼唱月敲悬珰。” “玉燕”指玉钗,用《述异记》所载神女遗汉武帝玉钗,传至昭帝时宫人共谋欲碎之,玉钗化为白燕升天事。“悬珰”,悬挂着的玉珰。这两句写真珠鬓间斜簪一支晶莹闪光的玉钗,登上高楼,击悬珰以为节,对月歌唱。
    “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 “红弦” 代指筝声,盖唐时筝弦为红色,有张祜《筝》诗“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可证。这两句写夜渐深沉,露冷风清,真珠犹自抚筝而弹,筝声掩抑低徊,有如哽咽之声,寄托着她幽怨的情思。
    真珠的筝声何以如此哀怨?第七句作了解答:“花袍白马不归来。”原来是她心上的人儿迟迟未归,故将满怀愁绪寄托在怨声之中。“花袍白马”,寥寥四字,活画出一个纨绔子弟的形象。第八句“浓蛾迭柳香唇醉”,言其蛾眉紧锁,有如柳叶之迭而不舒;香唇紧闭,有如醉酒之缄默不语。这句刻画了真珠若有所思的忧郁神态。
    “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金鹅屏风” 谓屏风之上绣有金鹅。“蜀山梦”,用宋玉《神女赋》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事。“鸾裾凤带”,极言真珠妆饰之华丽。这两句,上句意谓:“花袍白马”终于不归,真珠不得已倚屏风假寐,期望能如巫山神女一般,与自己的心上人在梦中相会。下句意谓: 由于真珠身着鸾裾凤带,梦魂殢重难行,不能如巫山神女一般行云行雨,故终未如愿。不过这句乃是形象化的说法,其实是真珠由于忧心忡忡,终夜不能成眠,因而她所期待的梦境根本无从出现。
    “八骢笼晃脸差移,日丝繁散曛罗洞。”“八骢”,王琦以为当作“八窗”,且举鲍照诗“四户八绮窗”为证(见《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一),其说近是。“罗洞”,指窗纱上的小孔。这两句大意为: 真珠于朦胧之中,恍惚觉得有亮光在眼前晃动,转过脸一看,只见日光透过窗纱,丝丝缕缕射进屋中,原来天已大亮了。
    以上为第一部分。这十二句以真珠为主人公,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场景则似在洛苑的一座高楼之上。这十二句也许会给读者带来迷惑不解:如此一位多才多艺的美人,何以遭到她心上人的冷遇?她的那位 “花袍白马”彻夜不归,又究竟去了何处呢?看来还得从第二部分的四句中去寻找答案。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 “曲陌”,曲折的小巷,此指妓女所居之地。“秋凉”,指秋天萧条冷落的景象。“楚腰” 用楚灵王好细腰美人事,“卫鬓”用卫子夫因发多而美深得汉武帝宠幸被立为皇后事,比处皆借指 “曲陌” 中妓女的妖容冶态。这两句意为: 洛阳城南曲折的巷陌是妓女的聚居之地,那里一年到头热闹非常,浓妆艳抹的妓女多得如同四季盛开的鲜花。
    “玉喉” 排空光,牵云曳雪留陆郎。” “(tiao) ”,言歌声宛转之妙。“排空光”,犹响遏行云之意。“牵云曳雪”,谓妓女拉扯着客人的衣衫殷勤挽留。“陆郎”语出乐府 《明下童曲》“陆郎乘班骓”,原指陈后主的狎客陆瑜,在此处可以理解为泛指那些时常光顾“曲陌” 的纨绔子弟,或者理解为特指真珠的那位“花袍白马”亦无不可。这两句说: 妓女们轻舒歌喉,歌声美妙,嘹亮入云,她们娇态毕露,拉扯着那班荡子的衣衫,殷勤地挽留他们。
    以上四句,场景转换到了 “市南曲陌”,主人公也换成了 “楚腰卫鬓”。这四句暗示出那位“花袍白马” 的行踪,而真珠失宠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这首诗文字较为艰涩,寓意也较深曲,其主旨何在,颇费索解。当然,此诗有可能是一首纪实之作,诗人据所见或所闻,直书其事,以表达对真珠不幸遭遇之同情。但我以为,如果联系李贺坎坷蹇塞的身世及其创作继承了 《楚骚》“美人香草”的比兴传统等因素来考虑,则更有可能是一首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感的作品。诗人通过娼妓妖媚惑人、名姝反遭冷落这一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兰蕙摧折、萧艾方滋的社会现实,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牢骚愤懑之情。姚文燮注《昌谷集》,以史证诗,虽多穿凿附会,但他指出此诗“托言以明所遇之不偶”,可谓先得我心,故我以为其言“对我们理解此诗的主旨颇有启示”。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两点较为显著:
    第一,结构奇突,通过反跌的手法,有力地强化了主题。
    这首诗的结构很不匀称,前一部分为十二句,后一部分只有四句。前十二句诗人用浓墨重笔,从才艺出众、气质雍容、姿色美艳、妆饰华贵、感情深沉专一等各个侧面,精心地刻画出一个动人的美女形象。但后四句陡然逆转,却又把这一形象的价值轻轻地一笔勾销了。而且前十二句越是把真珠描绘得可爱可贵,其结果却是她越被反跌得可叹可悲。这种奇突的结构形式,更加深刻地突出了真珠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有力地强化了全诗的主题。
    第二,大量使用华丽的词藻,构成斑烂多采的艺术境界。
    李贺遣词,力求华贵艳丽。在此诗中,风是 “香风”,弦是 “红弦”,唇是“香唇”,喉是“玉喉”,洞是“罗洞”。诗中又点缀了许多富于美感的事物,号“兰风桂露”、“花袍白马”、“浓蛾迭柳”、“金鹅屏风”、“鸾裾凤带”、“楚腰卫鬓”等等。故而诗中镂金错玉,一片珠光宝气,构成了一种斑烂多采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与女主人公真珠的身份十分相称,为更好地烘托气氛、刻画人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浩歌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骑名贵之马,偕友游春,筝人美酒,旖旎风光,此境此时,自当胸怀舒畅,欢愉之至。然而,一个身材修羸的中唐青年诗人,却绞凝着他那极富个性的庞阔通眉而神驰象外了: 他那抑郁而深幽的双眼,透过初春那含杨笼柳的淡淡烟霭,看到的只是飞速流逝不息的时光;一颗哀愤难平的心灵,又在这时光的长河中思幻着、追寻着。他为生不逢时而恨叹,为年命难久而悲伤,更为少年无为而激愤,他想象着一展宏图的时刻……千思万绪,化作一曲与这良辰美景不相谐和的 “浩歌”!
    他,就是李贺,怀才不遇的李贺,“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而又常念 “少年心事当拏云”(《致酒行》)的李贺!
    《浩歌》 作于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期间 (元和六年~元和八年,881~883)。怀才抱志却因父名瑨肃,有违科举家讳而不得进士的李贺,对这负责朝会祭祀礼程的奉礼郎一职自是不屑为之。他在《赠陈商》 一诗中,对此时的长安生活有如下述说:“……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臣妾气态间,唯欲承其帚。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这里既有对生活现状的郁烦,更有对锥从囊出之日的期待。可以说,《浩歌》正是李贺长安生活时期,于郁愤中自激、于苟且中希望的特殊心境和情怀的典型写照。
    诗题“浩歌”,语出 《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意即大声歌唱。于此题材,诗人出常越轨,不入叙事绘景而生情之窠臼,从虚处着手,开篇便现“鬼才”之笔,入幻入诡,气度非凡。南风将山吹成平地,天帝遣天吴把海水移了过来。“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生实”的王母仙桃花开千遍的时候,彭祖、巫咸那样长寿的人也不知死过多少回了。前两句是写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之可惊;三、四句进一步说时光疾逝、人生短暂之可叹,用笔雄奇而达意曲宛。宋人刘辰翁评这首诗说:“从 ‘南风’ 一句便不可及,佚荡宛转,真侠少年之度。” (见姚佺《昌谷集注解定本》)十分中肯。钱钟书先生说李贺:“其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咏叹。”又说:“他人或以吊古兴怀,遂尔及时行乐,长吉独纯从天运着眼。亦其出世法、远人情之一端也。所谓 ‘世短意常多’、‘人生无百岁,常怀千岁忧’ 者非也。”(《谈艺录》)道出了李贺诗多感时叹世,而又与他人之不同,这不同可说也正是“侠少年之度” 的体现。如“劫灰飞尽古今平”(《秦王饮酒》)、“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天上谣》)、“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梦天》)、“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日月长”(《三月过行宫》)等等,与《浩歌》开篇取意如出一辙,皆感慨而又不失勃勃英气。这也正是《浩歌》全篇的主旋律。
    一番空阔虚幻的想象之后,诗人才把笔触着于周身现实。以虚引实,谋篇独到。马是名贵之马: 因毛色青白相间、恰似连钱花纹而得名的“连钱骢”;景是“娇春”之景:烟霭淡笼杨柳,一片娆柔妩媚。五、六句写实,看似尽力描绘春游景象,实际却是轻笔——这本应赏心悦目的情境,只是作为诗人真正要着意抒写的激荡胸臆的铺衬而已。所以,当歌女捧杯劝酒的时候,郁肠百结的诗人又沉湎于难以抑止的遐思之中了。“筝女”,即歌女。“金屈厄”,谓酒器之华贵,这样的酒杯自是盛着美酒。“神血未凝”,精神与血肉不能相凝聚,喻说生命难久。“身问谁”,即“身向谁”,指无人知遇,无所归依。前人评李贺诗“不屑作经人道过语”(王琦《李长吉歌诗编序》)、“语奇而入怪”(周紫芝《古今诸家乐府序》),于“神血” 句可见一斑。生命何其短促!想到神血两离,谢世而去的时候不会久远,却空怀才志无人赏识,这金杯美酒又岂能开愁展眉!“神血未凝身问谁?”这既是质问上苍何以生命苦短?又是诘问时世何以道途多难?这有力的一问,便又牵出下面的翩翩思绪。
    不必听曲滥饮,枉自颓沦,行一时之乐,要知才志之士从来就难受赏识重用,象平原君那样明才纳贤的人哪里还有?实当买丝绣像 有酒就祭奠于他啊!“丁都护”,当即 “丁督护”,未必实写,只是代指。“无主”,是说无知遇纳才之人,同时也是不满当政者的微词。这几句,诗人用语颇工心计。“不须浪饮丁都护”,勉人励己,两层含义;对平原君的思慕,又隐含对当朝之“主” 的斥责,语义双关。前贤已不可遇,后世尚不可知,“人生几何”,于今又在苟且,归宿何在?此感之悲,此情之愤,无以复加!传说李贺是因“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而“去”,又说李贺死后曾于其妻郑氏梦中以仙居乐事慰之:“上帝神仙之居也,近者迁都于月圃,构新宫名曰白瑶,以某荣于祠,故召某文士数辈,共为《新宫记》。帝又作凝虚殿,使某辈如乐章。今为神仙中人,甚乐……”云云 (详见《太平广记》 卷四十九引唐张读《宣室志》)。后人撰此故事,可说既是告慰亡灵,又是苦涩的自慰。生之不可得而死后得之,这悲剧岂是李贺一人独有?!“有酒唯浇赵州土”,李贺的遭遇和感慨不知引起了古往今来多少怀才不遇之士的深切共鸣!悲则悲矣,哀则哀矣,但在这悲哀激愤之中又透露出诗人与众不同的豪迈与豁达,这为全诗振作激越的结尾作好了铺垫。
    诗的最后四句,是全篇情感的总结。李贺诗中以“漏”写时处不少,如:“暗黄著柳宫漏迟” (《河南府试十二月·正月》)、“晚漏壶中水淋尽”(《湖中曲》)等,却多不如此句“漏催水咽玉蟾蜍”为佳,只因仅限于“时”而不见“情”。“漏催”句,一个“咽”字十分生动传神,它不仅准确地摹出铜壶滴水迟缓幽细的状貌,而且更拟人化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抑难堪的情感。“卫娘”,这里代指侑酒歌女。“新绿”,喻青春秀眉。李贺诗中多以“绿”喻发眉者,如“绿鬓年少金钗客”( 《残丝曲》)、“长眉凝绿几千年”(《贝宫夫人》)等。“秋眉”,是与 “新绿”相对而言,乃 “绿”眉霜变,“秋姿白发生”(《伤心行》)之意。“长吉又好用代词,不肯直说物名”(钱钟书 《谈艺录》),此为一例。“刺促”,蹇迫,意受役于世。《昌谷诗》 中有“刺促成纪人”句。这里表现出诗人对奉礼郎生活的不满。时光是迅疾而无情的,是它使沧桑巨变,催人寿短;是它使前贤离我远去,空留追思;又是它将使眼前这位歌女的满头秀发变得稀疏斑白,不堪梳拢,而不再是“一编香丝云撒地”(《美人梳头歌》)了。时光在滴漏声中逝去,然而,一个二十男儿又岂甘空耗青春,受役于世而庸碌无为!诗的结尾四句与开篇紧密照应,但同是感时,用笔却迥然;一是虚幻宏阔,一是真切具体;一是从变化中看迅疾,一是从迟缓中作对比。不能不说诗人的谋篇炼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几经扬抑回转的一曲,最后在细弦处崩出了情感的最强音!
全诗开篇雄阔突兀,布局严谨而独特,遣词造句新奇近怪,设境炼意奇诡曲婉,无不体现着李贺诗歌雄奇险劲的特点,是一篇有代表性的佳作。
    从思想情感上看,《浩歌》表现的不仅仅是抑郁凄伤,更表现出一种自激图强精神。“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尽管李贺对自己的人生前途不无晦暗的预感,但是才高气盛的诗人却一直在期待着 “古剑庸一吼” 的时刻,然而,希望终于在短暂的二十七个春秋中化为泡影。知不可为而为之,于无望中希望着,这是悲剧之最悲处——从这个意义上看,一曲 “浩歌”,毋宁说是一曲悲歌!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以“满眼春” 来总写他对春光的总体印象,然后又以含有丰富意象的“花城柳暗” 来表现那花团锦簇、绿红无数,柳阴如盖、柳絮飞舞的烂漫春光。“愁杀人” 三字,是以含蓄的手法极度赞美大好的春光,但也暗寓了恼春、怨春与惜春的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恼春、怨春的目的,仍在于惜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翠舞衿净如水”,诗句以拟人的手法,将新竹的摇曳美姿与少女宫娥的舞姿融为一体,意象模糊暧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暖雾”,指融融的春光,其内涵极为丰富,读者尽可以想象补充。这融融的春光,大有驱赶乌云、扑天盖地之势,它可以牢笼万物,也更可以使人心醉神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经由夹城外出春游,伴随的宫女们淡扫蛾眉,身着军装;沿途的旌旗随风摇曳,一派人马喧阗、喜气洋洋,犹如春风一样给人以暖烘烘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诗中表现怨春与惜春的情绪,不仅有伤时叹世之意,也更有自悲遭遇之慨。光阴虚掷,青春将逝,这就是李贺惜春之情的内在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诗人巧妙地将赞美春光与怨春惜春的情绪结合在一起,使二者相辅相成,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怨春惜春之情愈深,就愈见春光之浓盛;而春光愈浓盛,也就更显怨春惜春之情深。这就是心灵与自然的妙合。其次,诗人在描写长安春光时,采用了他惯用的腾挪跳跃的手法,镜头一远一近,物象一空旷高远,一细实贴切。如“东方” 二句,先写总体印象,“复宫”二句,具体写新竹舞姿;“风光”二句,又转写空旷之景;“军装”二句,又具体写宫妓、夹城之状;“曲水”二句,再次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在时间与空间上,都给人以高远莫测之感。再加上诗中气氛的一再渲染、丰富色彩的不同组合,诗歌意境的构成,的确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绰绰”,舒缓之意。这两句开门见山,写真珠身带袅袅飘动的香风来到洛苑,有如仙姬神女自天而降。着一 “下” 字,又着一“飞” 字,真珠飘然而至之状宛如亲睹,用字极为传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7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8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句写真珠鬓间斜簪一支晶莹闪光的玉钗,登上高楼,击悬珰以为节,对月歌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8 15: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