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回复: 15

[佳作转载] 元人小令鉴赏之七

[复制链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19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4-5-19 22:21 编辑

元人小令鉴赏之七

作者/陈友冰
【双调·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 胡祗遹
       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
       一片闲云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
  胡祗遹(1227~1293),字绍开,号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北省)人。少孤,自力於学。元世祖中统初(1260)张文谦为大名宣抚使,辟员外郎。第二年,入为中书省详定官。至元元年(1264)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著《礼论》以纠时之弊政。后调户部员外郎,转右司员外郎,寻兼左司。此时阿合马当国,官冗事烦,胡祗遹建言“省官莫如省吏,省吏莫如省事”,忤其意,出为冀宁路治中,兼提举本路铁冶。在任期间岁赋超过往年,升任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宋亡后,转任湖北道宣慰副使。至元十九年(1282)任济宁路总管,后升任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治绩显著。上八事於中央枢府:曰役重,曰逃户,曰贫难,曰正身入役,曰伪署文牒,曰官吏保结,曰有名无实,曰合并偏颇。枢府采其言,著为令。后召拜翰林学士,未赴,改任江南浙西按察使,不久以疾辞归。至元二十九年,征天下年长有德者十人,以祗遹为首,祗遹以病辞不赴朝。至元三十年(1293)卒,年六十七。谥文靖。《元史》有传。子胡持,为太常博士。 
  胡祗遹为官以廉能著称。在任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时,有佃户诬告田主图谋不轨,胡祗遹勘破其奸,反将诬告者佃户治罪。济宁路总管时,郡治钜野县一带因战乱,学校荒废,“祗遹选郡中子弟教之,亲为讲说,文学最於他郡。擢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以敦教化为先务。有父子兄弟相告者,必谕以伦常之重,不获已,始绳以法。 秘书郎席郁少受学於胡祗遹,祗遹告之曰:“士所以贤於人者,以义理养心,以学问养才,能以名位养功业,以道养天下,以著述养万世”。  
  胡祗遹也是位著名的学者。其学出宋儒,著述较丰,著有《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紫山集》六十七卷。前两种已佚。《紫山集》,今存二十六卷本。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有《胡祗遹集》,为该出版社“元朝别集珍本丛刊”之一胡祗遹在文艺创作和批评方面颇有成就的。其诗文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指为质实畅达,虽不是特别出众,却有自身特色。其史学价值则早已被元史学界所重视。作为散曲名家,其散曲风格曾被明初朱权评为“秋潭孤月”。他的曲学批评如《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赠宋氏序》诸篇,被学者视为 “元代戏剧学第一人”,纪昀曾斥为“蝶狎倡优之语”的,恰恰是现存元初戏曲批评的珍贵文献。其书法也“脱去翰墨蹊径,自成一家”,与王磐同为蒙元初期北方书法家的佼佼者。  
  这首小令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对歌伎朱帘秀色艺双全、清雅脱俗、淡泊娴幽的赞美之情。朱帘秀,元初著名的青楼歌伎,朱姓,以演杂剧著称。排行第四,人称朱四姐。色艺双全、清雅脱俗、淡泊娴幽朱帘秀为其艺名,亦作“珠帘秀”。 为人清新脱俗,色艺双全,与当时的名士,如关汉卿、卢挚、胡祗遹、王恽、冯子振等多有交往,酬唱赠答,现存的元人散曲中尚存关汉卿、卢挚、胡祗遹、冯子振等文人显贵给她的赠曲,她本人也存有一曲《寿阳曲·答卢疏斋》一曲《寿阳曲·答卢疏斋》作答,后嫁与钱塘道士洪舟谷,不知所终。 
  在朱帘秀与众多文人学士的酬唱赠答中,胡祗遹和冯子振与她关系最为密切,给她的赠曲影响也最大。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在有关元朝史事的笔记《南村辍耕录》中曾有以下记载:“歌儿珠帘秀,姓朱氏,姿容姝丽,杂剧当今独步。胡紫山宣慰(按:胡祗遹号紫山,曾官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极钟爱之,尝拟《沉醉东风》小曲以赠之云。冯海粟(冯子振号海粟)亦有《鹧鸪天》云云,皆咏珠帘以寓意也,由是声誉益彰”。看来,胡祗遹和冯子振给她的赠曲、赠词皆传诵一时,对抬高珠帘秀的艺术身价关系极大。而且其表现手法皆是用借物喻人、谐音双关的手法,使人回味无穷,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但如在细加比较,冯子振的赠词似不及胡祗遹的赠曲的,下面试加说明:  
  冯子振的赠词叫《鹧鸪天·赠珠帘秀》,词云:  
  凭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愁。  
  词从珠帘秀的名字落笔,紧扣人名与实物“珠帘”之间的谐音,用双关手法来赞誉珠帘秀的清艳脱俗,让人解愁忘忧。手法十分巧妙。但此词也带有元曲诙谐幽默的特色,那珠帘秀的体型打诨开涮。据元人夏庭芝《青楼集》介绍:珠帘秀“背微偻”。冯子振便抓住珠帘秀背有点佝偻的形体特征,在“曲”、“钩”上大做文章:,形容她像一只弓虾:“虾须瘦影纤纤织”;像微驼的龟背:“龟背香纹细细浮”;像一弯新月:“海霞为带月为钩”。虽然意境、文词也不粗俗,体现的也是元人散曲的谐谑风格,但毕竟有损于珠帘秀色艺双全的美好形象,像一锅好汤杂入几粒沙子,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受。  
  胡祗遹的赠曲与冯词手法相同,皆是借物喻人、谐音双关,但咏物对象不再是珠帘上如月弯钩,而是整个珠帘。因而喻人中也就回避了“背微偻”的缺陷,而是突出她的色艺双全、清雅脱俗、淡泊娴幽。风格上也除去调侃谐谑,显得意趣纯正,格调清雅。下面对此略作分析:  
  开首二句“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是咏歌珠帘的精美质地,首句扣住“珠”,次句扣住“帘”,总体突出“秀”。此帘用料是江边翠竹,其色青润,其骨坚挺。锦缎镶织,又加上珠玉之辉,更在清纯之中有华贵之感。于是“秀”字即从中暗暗点出。在手法上,这两句表面上是咏歌珠帘,实际上是借物喻人,借珠帘的质地精美来赞美朱帘秀的色艺双全。作者一开篇仅用两句就把所咏之物与所赞之人挽合在一起,契合如此之妙,是很难得的。  
  朱帘秀之所以成为一代名优,不仅在于她有美丽的容貌和出色的技艺,更在于她清雅脱俗,有着高洁的内心世界,而且后者似乎更重要一些。但用文学语言来表现一个女人举止、修养、意态,这比勾勒她的容貌。发肤、姿态要困难得多,就像王安石所说的那样:“意态由来画不成,当年枉杀毛延寿”(《明妃曲》)。那么,胡祗遹是怎样来表现朱帘秀的意态、举止之美的了,作者仍是借物喻人:“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同前两句不同的是:前两句是实写,具体描述珠帘的质地之美,构造之精,这两句则是虚拟,通过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作出某种气质、意态上的象征。珠帘在日常生活中是起着某种隔离、遮蔽的作用,作者就利用珠帘这一特征,赋予它象征意义:珠帘淡泊雅洁,如光风霁月;珠帘高挂,可以隔断红尘世俗。这实际上是对朱帘秀内在人品的讴歌。关于朱帘秀的为人,由于资料匮乏,我们知道的很少,但从他的一些知己好友的人品以及这些人对她的一致赞美中,亦可知其大概:他的好友关汉卿,自称是一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公开表达作为一位“书会才人”不畏高压、不甘屈辱的铮铮铁骨和淡泊名利的泪落襟坏。他给朱帘秀的赠曲中称赞她“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这同胡祗遹在曲中把朱比作隔断红尘的光风霁月,一片任卷舒的闲云如出一辙。朱帘秀的另一位好友卢挚,(朱现存的唯一一首散曲就是赠给他的),其为人一如他自己醉酒后的表白:“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葫芦提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沉醉东风·醉酒》),亦是位内心淡泊、厌弃尘俗的高洁之士。他在给朱帘秀的赠曲中亦是表达对朱人品的倾慕:“爱林下风姿,云外歌声。宝髻堆云,冰弦散雨,总是才情”(双调·蟾宫曲·赠朱帘秀)。其内涵亦是杀三个方面:朱的佳丽、朱的才情,朱的人品。《世说新语》品藻阮籍、嵇康等竹林名士风度时,称赞嵇康“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称阮籍是“濯濯如春月柳,谡谡如松下风”。卢挚说朱帘秀有林下风姿,是暗把朱比作正始名士,遗世独立,潇洒而淡泊。从上述朱的友人、知己的品格、操守以及他们对朱的称赞来看,说朱的为人清雅脱俗、淡泊幽娴大概是不为过的。  
  清雅脱俗、淡泊幽娴,只是朱帘秀内在品格的一个方面。作为社会地位异常低下的歌伎,又生活在异族统治、蔑视才情,“八娼、九儒、十丐”的元代社会,要保持高洁的操守和正直的人品,但有清雅脱俗是不够的,还必须坚贞刚毅,面对任何邪风恶雨都能从容镇定。这一点,朱也是具备的,胡祗遹又通过对珠帘的咏歌对朱加以赞颂:“一片闲云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珠帘一领,挂于门前窗外,历尽夏日冬雪,阅遍朝云暮雨。风吹帘动,任意款摆,如一片闲云浮于天际,随风舒卷,无拘无束。这是门帘、窗帘的真实写照,也是朱的从容镇定、应对自如品格的形象再现。“朝云暮雨”,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除了表示时间和气候的特征外,还有种处世的内涵,即任凭乱云飞渡仍从容镇定。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滕王阁》诗赞颂滕王阁,曰:“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就显示出高阁临渚,阅遍风云变幻而不为所动的沉稳感。胡祗遹曲中的“朝云暮雨”即由此点化而来。而“闲云”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则是旷达、悠闲、从容、无机务心等内涵的集合。如形容隐逸者如闲云野鹤,李白说自己的心态是“浮云游子意”等皆是如此。此曲中的“闲云”则侧重于“安详从容”。以此赞美珠帘秀虽为地位卑下的风尘女子,深处风月场中却不为金钱权势所动,面对元代社会特有的“花花太岁”却不为所侵,就像珠帘面对变幻风云却不为所攘、不为所侵一样。 
  最后想说的是:这只曲最大的特色借物喻人、谐音双关手法,也是对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手法的继承和创新。两千多年前中国第一部民歌集《诗经》中《魏风·硕鼠》、《召南·行露》等皆是借物喻人,借骂偷吃麦黍、咬坏家具、脑满肠肥的大老鼠来骂残民以逞的权贵。《楚辞》中的《橘颂》更是借橘咏志,表达青年时代的屈原那储满才华。又高洁坚贞的操守。到了六朝乐府,这种比兴手法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喻体不但在物象上相似,而且字音相同,如用“莲子”喻“怜子”,用“蚕丝”喻“残思”, 用“芙蓉”喻“夫容”; 以“石碑”之“碑”喻“悲伤”之“悲”, 以“布匹”之“匹”喻“匹配”之“匹”。所谓“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石阙生口中,含碑不得语”等。胡祗遹的这首赠曲正是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曲作者处处咏歌珠帘,赞美其质地精美、姿容秀美以及所造成的绝佳意境,但处处又在咏歌这位名妓,赞美她的姿容、风韵和内在品格。更可贵的是,曲作者不但有对传统的继承,更有对传统咏物诗的创新。咏物诗,贵在借物喻人,包孕丰厚,其要旨在于不黏不脱,虚虚实实,恰到好处。不可太黏太实,否则见物不见人,失之于肤浅;也不可太脱太虚,否则不知所云,失之于空泛。一些咏物佳篇,如左思咏涧底松,陈子昂咏兰,张九龄咏丹橘,杜甫咏胡马、咏苍鹰,皆能抓住咏歌对象的主要特征,刻意摹其形,现其神,再由精神生发联想暗示:或是由涧底松屈于山上苗指斥门阀制度的压抑人才(左思《咏史》);或是由空谷幽兰、岁华摇落而生年岁渐老、壮志难遂的深悲(陈子昂《感遇》);或是借丹橘的岁寒心,胡马、苍鹰的剽悍来咏歌自己的志向(张九龄《感遇》、杜甫《房兵曹胡马、《画鹰》),皆能“不即不离、不缚不脱”(《圆觉经》)胡祗遹的这只散曲亦继前人之余绪,借珠帘的质地、形态和风韵来赞叹朱帘秀的容貌、才华和品格,亦得咏物诗之要旨。尤其是在内在精神的联想和暗示之上,又能扣住同字同音,借此而赞彼,做到珠联璧合,这也是对传统咏物诗手法的创新,这也是他的赠曲在诸名公赠曲中独领风骚的原因所在。
  附        
  胡祗遹,字绍闻,磁州武安人。少孤,自力於学。中统初,张文谦宣抚大名,辟员外郎。明年,入为中书详定官。至元元年,授应奉翰林文字,寻兼太常博士,著《礼论》以纠时之弊政后调户部员外郎,转右司员外郎,寻兼左司。时阿合马当国,官冗事烦,祗遹建言“省官莫如省吏,省吏莫如省事”忤其意,出为冀宁路治中,兼提举本路铁冶,将以岁赋不办责之。及莅职,乃以最闻,改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  
  江南平,迁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有佃户讦田主谋为不轨,祗遹察其诬,坐告者。十九年,迁济宁路总管,上八事於枢府:曰役重,曰逃户,曰贫难,曰正身入役,曰伪署文牒,曰官吏保结,曰有名无实,曰合并偏颇。枢府采其言,著为令。济宁移治钜野县,兵后流亡,未复土,不知学。祗遹选郡中子弟教之,亲为讲说,文学最於他郡。擢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以敦教化为先务。有父子兄弟相告者,必谕以伦常之重,不获已,始绳以法。召拜翰林学士,不至,改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未几,乞病归。二十九年,征耆德十人,以祗遹为首,以病辞。三十年卒,年六十七。延祐五年,赠礼部尚书,谥文靖。子持,太常博士。  
柯劭忞《新元史》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三
  席郁,字士文,大名人。以御史荐为殿中知班。御史中丞崔斌尝目之曰“是读书明理,吾知其不回挠也”累迁秘书郎。郁少受学於胡祗遹,告之曰“士所以贤於人者,以义理养心,以学问养才,能以名位养功业,以道养天下,以著述养万世”故郁之学醇然不杂,其立身如古独行君子焉。
  仙吕一半儿 四景
  轻衫短帽七香车,九十春光如画图,明日落红谁是主?漫踌躇,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纱厨睡足酒微醒,玉骨冰肌凉自生,骤雨滴残才住声。闪出些月儿明,一半儿阴一半儿睛。
  荷盘减翠菊花黄,枫叶飘红梧干苍,鸳被不禁昨夜凉。酿秋光,一半儿西风一半儿霜。
  孤眼嫌煞月儿明,风力禁持酒力醒,窗儿上一枝梅弄影。被儿底梦难成,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冷。  
  中吕阳春曲 春景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睛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双调】沉醉东风
  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避虎狼,盟鸥鹭,是个识字的渔夫。蓑笠纶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
  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双调·寿阳曲】别朱帘秀 卢挚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双调·寿阳曲】答卢疏斋 朱帘秀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朱帘秀作为元初京城名妓,为人清新脱俗,色艺双全,与当时的名士,如关汉卿、卢挚、胡祗遹、王恽、冯子振等皆有交往,酬唱赠答,但现存的元人散曲仅有卢挚和她的两首唱和曲。而且这曲《寿阳曲·答卢疏斋》也是朱帘秀今存的一首散曲作品,因此无论是在散曲史还是青楼史上都有相当的价值。  
  《寿阳曲·别朱帘秀》是卢挚赠给朱帘秀的一首散曲。根据此曲中“痛煞煞好难割舍”等句推测,俩人间分明有一段情缘,可能是因为双方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感情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最终只好分手。据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朱帘秀最后嫁给钱塘道士洪舟谷,不知所终。从卢挚此曲中所说的“画船儿载将春去也”,此曲也许就是写在朱帘秀离别京都乘船前往江南之际,临别之际卢挚写的赠别曲。曲中抒发了两人相聚的欢乐尤其是别离时的痛苦,感情真挚而强烈。  
  这首曲的特色除了选材的别致和感情强烈真挚外,最大的特色是在语言上,它既通俗直白又能化俗为雅,表现出作者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前面曾说过卢挚散曲的风格主调是清丽,文辞略有藻饰,显得明媚而自然。稍后的著名散曲家贯云石称赞说:“疏斋妩媚如仙女寻春,自然笑傲”如前面赏析过的【双调·沉醉东风】·重九,整首曲就像幅清淡的水墨画:色调清丽,淡淡哀愁,而且这种淡雅意境、清丽格调的形成与典故的运用关系极大。在这首小令中,可以说无句没有典故,甚至一句数典。有时明用,有时暗用;有时正用,有时活用。题红叶、白衣送酒既是明用典,又是创造性的活用。但这首【寿阳曲·别朱帘秀】则一反主体风格,多用口语,显得直白而俚俗。如开头三句纯用口语,不作渲染,不加粉饰,质朴而俚俗作者。当时的感情澎湃,不可遏抑,于是脱口而出,不暇推敲,越去粉饰,越有真意;越少做作,越近自然,越能叩开人们的心扉。“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正是作者的“真”,正是作者“心头舌尖”必欲说出的一句话,因而在感情色彩上特别显得真实、强烈而深刻。“才”字极言欢悦之短促,“早”字极言离别之骤然,虽是极普通、极常见用语,却极为准确,极见作者语言锤炼的功力。“痛煞煞”更是口语,“越是平易不加修饰,越见出感情的真挚。 “好难割舍”四字亦是如此,虽无人物形态、语言上的具体描写,却将两情依依、久驻难分的一幕,完整地反映了出来,它与柳永《雨霖铃》中描绘“好难割舍”的名句“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具有同样的功效。  
  此曲语言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直白俚俗,还在于化俗为雅,变熟为新,在极俗极熟的声口之后,继之以极雅极新的曲辞,使之“俗而不俗,文而不文”。如果说此曲的前三句是通俗直白的话,那么后两句“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则是俗中有雅,化俗为雅。  
  首先,它化虚为实,将“春”这个抽象的季节特征化为具体的意象,让船载向江南。这虽是化用南宋太学生俞国宝《风入松》中名句“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但比起俞作更富情韵,内涵也更加丰厚。春天明媚可爱,就像他的意中人朱帘秀,现在朱帘秀要离开他去江南,就像留不住的春光要别离北方大地回归一样。画船载走的春天,也载走了情人。春的温暖,春的明媚,春的生机和活力,情人的温婉、情人的聪慧、情人的遣绻,都被那只画船儿载走了,于是作者的空虚寂寞、凄凉惆怅之感,便在字里行间强烈地透露出来。  
  其次,景中有情,在“画船载取春归去”这个越去越远的镜头中,也有昔日余情的回顾和眷恋。从卢挚的数只思念朱帘秀或别离后寄给朱的散曲中,都提到江边和画船。这里不但是两人相会缱绻场所,甚至是两人初次相会的定情之地,如作者在《蟾宫曲·醉赠乐府珠帘秀》中有句云“系行舟谁遣卿卿”,两人的初次相会就有可能是在江边,朱帘秀就是乘画船来的。在他的两首同调曲中,回忆两人的相识、相会、相亲相爱也多与长江有关:“金蕉叶,银萼花,卷长江酒杯低亚。醉书生且休扶上马,听春风玉箫吹罢”(【双调·寿阳曲】之二);“攒江酒,味转佳,刻春宵古今无价。约寻盟绿杨中闲系马,醉春风碧纱窗下。”(【双调·寿阳曲】之四)。因此此曲将俞国宝《风入松》中名句“余情付湖水湖烟”坐实,赋予实事、实情、实感,因此内涵更加丰厚。当然,卢挚在此的表达方式也是对传统中优秀手法的继承。在江头送别的古人诗词中,常常是在描述送别场面后又转换时空,抒写与送别地有关的回忆和遥想,以增大诗词的容量和别情的深度,如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后又遥想别后孤独的情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周邦彦的《兰陵王·柳》更是两度转换时空:先是由“酒趁哀弦,灯照离席”的水边别离现场转换到“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的别后孤独离恨;再由别后转换到当年两人的相识、相会、相亲相爱:“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卢挚这只小曲的表达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再次,是给我们一个典雅空明、余韵悠悠的结尾。古人的许多经典中,很多都是靠结尾的余韵悠悠出名的,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皆是如此。此曲中结尾“空留下半江明月”也是如此。他明显是借鉴了白居易的经典名作《琵琶行》中的“归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的诗意:作者举目四望,斯人已去,只留下了江上冷清清的月影,在近处的波面上瑟瑟晃漾。“半江明月”就像“孤峰月照半江水”一样,除了孤寂感外,还有一种残缺感,它正是作者送别朱帘秀后的残破心灵的反照。借眼前的景语,带有象征的意味。
  朱帘秀为人清新脱俗,色艺双全,与当时的名士,如关汉卿、卢挚、胡祗遹、王恽、冯子振等多有交往,亦有酬唱赠答。但在现存的诸名士给朱帘秀的赠诗中,多是赞美她的才艺和美貌,有的甚至拿她形体上的缺陷嘲谑,唯有卢挚这首【双调·寿阳曲】·别朱帘秀重在两人之间的情感,通过别时的感受来表达自己对朱的爱慕难舍之情。而且语言直白又能话俗为雅,感情真挚深沉,因而深深打动了朱帘秀,写下了这首和曲【双调·寿阳曲】·答卢疏斋。而且是她仅存的一首小令。  
  这首和曲最大的特色也是在语言和情感表达上,真切、自然,赠答之间相映相承,珠联璧合,与卢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无数,烟万缕”,既是离别场景的实写,也渲染了离别的气氛。无数青山,既是两人别情的见证,又遮断了航程,阻隔了望眼;而烟岚万缕,则又象征着两人间割不断、理还乱的情丝。用青山绿水、云霞烟岚来渲染别情、象征愁绪,这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如欧阳修的“渐行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苏幕遮》);杜牧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寄扬州韩绰判官》);范仲淹的“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皆是如此。朱帘秀把这种手法移入散曲创作之中,可以说是很成功的尝试。  
  背景之后就是人物出场了。这是位有才有貌的玉堂人物。玉堂,翰林院的雅称。宋太宗淳化年间曾赐匾翰林院,称之为“玉堂之署”。卢挚做过翰林院承旨,所以朱帘秀称他为“玉堂人物”。当然,这不仅是指官衔,更有“才华过人、玉貌堂堂”这类夸许和敬慕之意。但今日,这位才华出众、器宇轩昂玉堂人物却形容憔悴,垂头丧气。为什么?曲作者没有点破原委,因为对方在赠曲中已说得很明白:“痛煞煞好难割舍”。赠曲显而和曲隐,赠曲详则和曲略,这样一唱一和,才显得相得益彰。接着下去的两句“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则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感受了,在手法上则是紧扣对方的赠曲:卢挚在赠曲中先是化虚为实,说目送情人远去,是“画船儿载将春去也”,将“春”这个抽象的季节特征化为具体的意象以借代情人朱帘秀:要离开他去江南,画船载走的春天,也载走了情人。春的温暖,春的明媚,春的生机和活力,情人的温婉、情人的聪慧、情人的遣绻,都被那只画船儿载走了。“空留下半江明月”则是用象征手法渲染气氛:作者举目四望,斯人已去,只留下了江上冷清清的月影,在近处的波面上瑟瑟晃漾。“半江明月”就像“孤峰月照半江水”一样,除了孤寂感外,还有一种残缺感,它正是作者送别朱帘秀后的残破心灵的反照。借眼前的景语,带有象征的意味。朱帘秀虽是才艺双全,但在曲辞上自然比不上这位玉堂人物,但情感的真挚、离别之苦一点也不逊于对方。只是表达手法改为直白的内心倾诉:“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这条别船,在卢挚的眼中是“画舫”,在朱帘秀的眼中则是“蓬窗”。这大概是在倾诉别后的处境和心境:离开京都歌伎生活,作为一个贫民女子,今后只能是守着茅屋蓬窗度日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形容丈夫去世后自己的孤苦凄凉处境时写道:“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朱帘秀化用此意,形容自己别后的处境和心境。而且“倚篷窗”比起李清照词中的“守著窗儿”更有着一种居住条件的区隔,也增添了一种空旷疏懒的慵态,这大概也是歌伎与贵族妇女的不同。至于最后一句“恨不得随大江东去”则是直接道出自己的心声,它也是两人离愁别苦达到最浓处的必然结果,卢挚赠曲的结句“空留下半江明月”亦系此意只不过他说得含蓄一点,化用了北宋词人晏几道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鹧鸪天》)的词意罢了。
  总之,这首短短只有五句的小令,既写出对方的心境和形容,也道出自己的1情感和心境;既有人物活动的描叙,又有场景气氛的铺垫;有景物描写,也有情感的主观抒发。而且这些都是用极为真挚又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其是结句更为坦率直露,它既是元代散曲的特色,也反映出这位女艺人的性格特征。作为元代社会最低贱的“八娼”,与上层玉堂人物之间能有这样的友谊和情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当然也是对那个社会的无声的反抗!  
  最后想提及的是,在当时名士与朱帘秀的交往中,关汉卿与朱帘秀的交往更值得一提。如果说卢挚这首【双调·寿阳曲】·别朱帘秀的价值有别于其它人的赠曲,重在两人之间的情感,通过别时的感受来表达自己对朱的爱慕难舍之情,那么,关汉卿与朱帘秀的交往的价值更高,因为它不同于卢挚、胡祗遹、王恽、冯子振与朱的交往与友谊,那是达官显贵对一位歌伎的爱慕和才艺的赏识,而是两位杂剧艺术家的心心相通,对杂剧表演艺术的交流和感受,更是两位刚正不阿艺术家反抗世俗和恶势力的同道。据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介绍,关汉卿不仅会编杂剧、写散曲,而且参加表演实践,去导演,甚至当演员:“面傅粉墨,躬践排场,偶娼优而不辞”。他赠朱帘秀的【南吕·一枝花】套曲中就以梨园领袖的身份和行家里手的眼光对朱帘秀的表演艺术作出高度评价:
  首句“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是以物喻人,以珍贵的虾须镯、珍珠帘来谐音赞美朱帘秀。 “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是描摹赞美她的舞态。接下来就从后台化妆写起,延及整个表演过程,摹写她惊人的表演技艺:“似雾非烟,妆点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是写后台化妆,点出她的化妆就不同凡俗;“摇四壁翡翠阴浓,射万瓦琉璃色浅”,以珠帘的乍一展开就光彩四射,来烘托朱帘秀的一出场亮相,就光彩照人,震慑了全场观众;“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是交代演出地点,渲染其一流场地,顶级观众;以此烘托朱帘秀的风流华贵 。下面则是记叙朱帘秀的生活遭遇和两人的情谊。  
  正是关汉卿这首赠朱帘秀的【南吕·一枝花】套曲,触发了二十世纪杰出剧作家田汉的才思,在1958年写出了不逊于卢挚、胡祗遹等古人赠曲的剧本《关汉卿》。剧本以关汉卿与朱帘秀交往共同为主线,反映两人不惧迫害共同反抗邪恶势力的坚贞,以及建立在惺惺相惜基础上的相亲相爱,剧中以共同创作排演《窦娥冤》而遭受迫害将全剧推向高潮,其中感人至深的曲子《蝶双飞》由田汉代关汉卿创作,由剧中女主人公朱帘秀半朗诵,半吟唱: 
  将碧血,写忠烈,
  作厉鬼,除逆贼,
  这血儿啊,化做黄河扬子浪千叠,
  长与英雄共魂魄!
  强似佳人绣户描花叶;
  学士锦袍趋殿阙;
  浪子朱窗弄风月;
  虽留得绮词丽语满江湖,
  怎及得傲干奇枝斗霜雪?
  念我汉卿啊,
  读诗书,破万册,
  写杂剧,过半百,
  这些年风云改变山河色,
  珠帘卷处人愁绝,
  都只为一曲《窦娥冤》,
  俺与她双沥苌泓血;
  差胜那孤月自圆缺,
  孤灯自明灭;
  坐时节共对半窗云,
  行时节相应一身铁;
  各有这气比长虹壮,
  哪有那泪似寒波咽!
  提什么黄泉无店宿忠魂,
  争说道青山有幸埋芳洁。
  俺与你发不同青心同热;
  生不同床死同穴;
  待来年遍地杜鹃花,
  看风前汉卿四姐双飞蝶。
  永相好,不言别。 
  同年六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当时在文艺界,大专学校和知识群体中曾引起极大轰动,好评如潮,不亚于他当年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也“虎踞龙盘今胜昔”,超过卢挚、胡祗遹、关汉卿等人的赠曲。
  附
【双调】寿阳曲 卢挚
银台烛,金兽烟,夜方阑画堂开宴。管弦停玉杯斟较浅,听春风遏云歌遍。
金蕉叶,银萼花,卷长江酒杯低亚。醉书生且休扶上马,听春风玉箫吹罢。
诗难咏,画怎描,欠渔翁玉蓑独钓。低唱浅斟金帐晓,胜烹茶党家风调。
攒江酒,味转佳,刻春宵古今无价。约寻盟绿杨中闲系马,醉春风碧纱窗下。
【双调】寿阳曲·别珠帘秀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双调】寿阳曲·夜忆
窗间月,檐外铁,这凄凉对谁分说。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把灯吹灭。
灯将残,人睡也,空留得半窗明月。孤眠心硬熬浑似铁,这凄凉怎捱今夜。
灯将灭,人睡些,照离愁半窗残月。多情直恁的心似铁,辜负了好天良夜。
灯下词,寄与伊,都道是二人心事。是必你来会一遭儿,抵多少梦中景致。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小令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对歌伎朱帘秀色艺双全、清雅脱俗、淡泊娴幽的赞美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祗遹和冯子振给她的赠曲、赠词皆传诵一时,对抬高珠帘秀的艺术身价关系极大。而且其表现手法皆是用借物喻人、谐音双关的手法,使人回味无穷,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祗遹的赠曲与冯词手法相同,皆是借物喻人、谐音双关,但咏物对象不再是珠帘上如月弯钩,而是整个珠帘。因而喻人中也就回避了“背微偻”的缺陷,而是突出她的色艺双全、清雅脱俗、淡泊娴幽。风格上也除去调侃谐谑,显得意趣纯正,格调清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手法上,这两句表面上是咏歌珠帘,实际上是借物喻人,借珠帘的质地精美来赞美朱帘秀的色艺双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句是实写,具体描述珠帘的质地之美,构造之精,这两句则是虚拟,通过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作出某种气质、意态上的象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只曲最大的特色借物喻人、谐音双关手法,也是对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手法的继承和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卢挚此曲中所说的“画船儿载将春去也”,此曲也许就是写在朱帘秀离别京都乘船前往江南之际,临别之际卢挚写的赠别曲。曲中抒发了两人相聚的欢乐尤其是别离时的痛苦,感情真挚而强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曲的特色除了选材的别致和感情强烈真挚外,最大的特色是在语言上,它既通俗直白又能化俗为雅,表现出作者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曲语言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直白俚俗,还在于化俗为雅,变熟为新,在极俗极熟的声口之后,继之以极雅极新的曲辞,使之“俗而不俗,文而不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它化虚为实,将“春”这个抽象的季节特征化为具体的意象,让船载向江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景中有情,在“画船载取春归去”这个越去越远的镜头中,也有昔日余情的回顾和眷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蕉叶,银萼花,卷长江酒杯低亚。醉书生且休扶上马,听春风玉箫吹罢。
——【双调·寿阳曲】之二
攒江酒,味转佳,刻春宵古今无价。约寻盟绿杨中闲系马,醉春风碧纱窗下。
——【双调·寿阳曲】之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是给我们一个典雅空明、余韵悠悠的结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5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4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出对方的心境和形容,也道出自己的1情感和心境;既有人物活动的描叙,又有场景气氛的铺垫;有景物描写,也有情感的主观抒发。而且这些都是用极为真挚又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其是结句更为坦率直露,它既是元代散曲的特色,也反映出这位女艺人的性格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98万

回帖

35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588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23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一路精彩分享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19 05: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