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6

[佳作转载] 唐代诗人李益及其诗歌成就与影响

[复制链接]

507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9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1-3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4-1-31 16:53 编辑

唐代诗人李益及其诗歌成就与影响

武威莫道是边城,文物前贤起后生。

不见古来盛名下,先于李益有阴铿。

—清·许荪芬《武威绝句》


    这首脍炙人口而又影响深远的《武威绝句》,对于武威和武威人来说,特别重要而又非常亲切,因为它是武威的名片,也是武威的骄傲。诗人以饱满的热情讴歌、赞美了武威。意谓:武威虽然是一座边塞城市,却物阜民殷,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和优秀的文化传统,自古享有盛名,一代贤人名士承前启后,在著名诗人李益之前早就有一位大诗人阴铿呢!

    许荪荃,字友荪,安徽合肥人,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曾官翰林院侍讲、陕西学使。他在任陕西学使(主管陕甘文化、教育的长官)期间,曾多次到凉州,创作了《武威绝句》等歌咏武威的许多诗篇。这首诗重点点出了我国诗歌史上著名的两位凉州籍诗人—李益、阴铿。特别是李益,在唐代诗坛颇负盛名,他的《从军北征》《夜上西城》《夜上受降城闻笛》诸篇,艺术造诣极深,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一书中曾评价说:“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东汉曾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烈士武将,多出凉州”之说,汉唐时期,凉州不仅出了不少名将,同时也出了不少著名文人,真可谓人杰地灵,确实是“文物前贤起后生”。《武威绝句》重点讲述武威文化积淀的灿烂深厚和人文荟萃。两位诗人时间相隔一千多年,是武威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写照。

    本文试图对李益家世与生平、诗歌创作成就与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简明而比较全面的叙述,以使我们家乡父老了解、理解这位武威籍的优秀诗人,武威的亮丽名片。

    李益(746-829)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他是一位诗名早著而又长寿的诗人,在唐代宗大历(766-779)、唐德宗贞元(785-805)时期众多的诗人中,他对中晚唐的影响最大,也最能体现大历诗歌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大历时期,有钱起、卢纶、韩翃、李端等十位诗人,他们官位不高但富于才情,都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创作技巧熟练,其作品在艺术上的成就颇为后人称道,因之被誉为“大历十才子”。后世有人把李益列入“大历十才子”之列,以为抬高了他,其实大谬,李益的诗歌成就远远高于他们。“十才子”是这一时期唐诗的最高成就,而李益又在“十才子”之上。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李益的家世与生平

    中华李氏是一个枝叶繁茂、名人辈出而又源远流长的大族,李氏之人遍布中华乃至世界各地。陇西是海内外李氏公认的第一郡望,他们设“陇西堂”匾额和神主牌位,用以进行勿忘子孙之根和“慎终追远”的祭祖活动,既表现了李氏宗族的自豪感,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李氏门庭高贵,宗族繁盛,以陇西为郡望,这多半归功于汉代名将李广。李广(前183?-前119),西汉名将,文帝、景帝、武帝时,参加过数十次反击匈奴的战争,善骑射,号“飞将军”,以勇敢善战著称。关于他的籍贯,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开宗明义说道:“李将军者,陇西成纪人也。”李广出身将门之后,其五世祖李信是秦朝大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带兵长驱数千里,追杀燕国太子丹(荆客刺秦王的主谋)于辽东。陇西是郡名,秦置,管辖范围各朝不同,有大有小,大致相当于今兰州以东,陕西陇山以西,有时也泛指甘肃。成纪是县名,就地理范围而言,大约相当于今甘肃天水、秦安、临洮、静宁一带。所以对李广的籍贯成纪解释为以上几个地方都是有依据的。

    李广之后500多年,又一位建立大功业并为陇西李姓氏族增光的名人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创立者李暠。李暠(351-417),字玄盛,一说为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人,一说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狄道李氏与成纪李氏出自一门,且都属陇西郡管辖,两地又相距不远,后世统称陇西李氏。根据唐朝人修撰的《晋书》和《姓氏录》,李暠为李广十六世孙。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566-635),自称是李暠后裔。唐玄宗李隆基曾下诏封李暠为凉武昭王,正式被确认为李唐始祖,并追根溯源确定了辈份:高祖李渊为凉武昭王七世孙。以此类推,太宗李世民为八世孙,高宗李治为九世孙,中宗李显、睿宗李旦为十世孙,玄宗李隆基为十一世孙,肃宗李亨为十二世孙。同时,李隆基还颁布诏书:“殿中侍御史李彦允等奏称:与朕同承凉武昭王后,请甄叙者。源流实同,谱牒犹著。自今已后,凉武昭王孙宝(即李暠孙李宝)己下,绛郡、姑臧、敦煌、武阳等四公子孙,并宜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唐会要》第65卷)。据有关资料记载,李广的另一支即投降了匈奴并改姓为拓跋氏的李陵后代,几经周折经过了600多年,又回到了陇西,恢复了李姓并续了宗谱。李姓子孙在关中长安一带做官寓籍者很多,其中部分人物后来发展为关陇世族的重要成员,支持北周勋贵重臣杨坚立国为隋朝,李氏又进入了一个极盛时期。

    自南北朝开始,“李弘应王”的谶语在民间广为流传,隋末发展到“杨氏当灭,李氏当为天子”。当时天下大乱,残暴的隋炀帝杨广伙同权臣宇文述捏造罪证,设计构陷在朝为官的大贵族李氏一门。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下令抄斩李氏满门,妇幼及轻罪者一律流放西域充军屯田。当时的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首先怀疑的对象,但他后来玩起了韬光养晦之术,躲在太原终日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不理政事,转移了隋炀帝的视线,避免了满门抄斩的下场。李渊建立唐朝后不久就出于对“代己死”的李氏一门下诏平反,流落西域的李氏家族陆续回关内定居。

    唐代不同时期的三位大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和李益一样,都与李唐王室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盛唐诗人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为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九世孙,即李广二十五世孙,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属安西都护府,今属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家族可能就是当年流放到西域的李氏后代,由于天荒地僻,接到平反的诏书有前有后,在西域生活时间长了一些。李白《赠张相镐》诗二首之一:“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诗中对自己的家世说的很清楚,并将远祖追溯到功盖天地而未封侯的汉飞将军李广。

    中唐诗人李贺(790-816),字长吉,生于河南宜阳,自称为“陇西长吉”。近人考定其远祖为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唐书》说是“宗室郑王之后”,应当是唐朝皇室远支,家境破落的宗室之家。

    晚唐诗人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原籍河南沁阳,祖辈起移居河南荥阳,自述为凉武昭王李暠之曾孙李承后裔。因李承被封为姑臧侯并确定其为姑臧房始祖,近人亦考定李商隐先世为李氏姑臧房,是武威李氏之后裔,也是李唐王室旁支,论起来李商隐与李益的血缘关系是最近的,但难以确定其辈份。

    唐朝时李姓名人最多,大多与甘肃陇西、武威、敦煌关系密切,这既是研究李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陇原文化的一个亮点。

    据有关史料记载,李益祖辈是官宦人家,汉飞将军李广是其二十七世祖,李益也自称是“关西将家子”、“世将之后”。李益籍贯后世称为“陇西姑臧”(柳宗元等语),源于其十四世祖李弇(音yǎn俨)。李弇为晋朝人,先后辅佐建都姑臧的前凉王张寔及其子张骏。李弇原名良,张骏得力于他,似汉光武帝刘秀得力于耿弇,故赐名李良为李弇。李弇从此定居姑臧。这是前凉永安六年(319)以前的事。

    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李弇孙李暠(即李益十二世祖)割据河西走廊西部建立西凉王朝,初建都敦煌,后迁都酒泉。西凉李氏政权只存在21年,就被北凉沮渠蒙逊所灭,后主李歆被杀。三年后,其弟李恂也因敦煌城破而自杀,其余诸兄弟均在战乱中下落不明,惟李翻(李益第十一世祖)子李宝(406-459,李益十世祖)和祖母尹氏被执,囚于姑臧。今武威城西北皇娘娘台据说就是当年囚禁尹氏的地方,故后人又称尹夫人台,当时叫窦融台。后来李宝逃出姑臧,北投伊吾(今新疆哈密市)。北魏拓跋焘太平真君三年(442),李宝归降北魏,深受礼遇,授高官厚禄,封为敦煌公。其子李承(即李益九世祖)年方十三,因深得拓跋焘器重被封为姑臧侯。李承子李韶,是李益的八世祖,也深得孝文帝信任和器重,袭父爵为姑臧侯。史学界便把李宝、李承这一支李姓称为“陇西姑臧房”,也称“姑臧大房”。李承幼弟李冲(450-498),魏孝文帝时官至尚书仆射,曾创立三长制,主持营建洛阳新都,佐孝文帝变法,是北魏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封为荥阳侯,以后其家族便基本定居河南荥阳、洛阳一带。《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李)翻孙三人:曰丞(承),姑臧房始祖……”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承号姑臧房”。这就是“李益,陇西姑臧人”的历史由来。

    李益七世祖李瑾,官居散骑侍郎;六世祖李行之,历仕东魏、北齐、北周、隋四朝,封固始县男;五世祖李玄道,贞观初封为姑臧县男;高祖李正基,曾为太子舍人;曾祖李亶,曾官给事中,赠兵部尚书;祖父李成绩,曾为虞部郎中。李益的父亲李虬(亦名李存),曾任大理司直,赠太子少师。李益的近支祖伯中也有不少著名人物,其中堂伯父李揆是唐肃宗时期的宰相,时称“三绝”,即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李益就出身于这样一个世族家庭,和李唐王朝的建立者李渊(《旧唐书·高祖记》:“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李暠七代孙也”)及其同为李唐王室子系的大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有着同样的家族背景和血缘关系。

    关于李益的家世,学术界有较大的分歧。

    一为河南说。这是因为十世祖李宝及其子李承、李冲等先辈世居河南荥阳、郑州、洛阳一带。

    一为山东说。这是因为五世祖李玄道以后世居山东,为山东冠族,并说李益也生于山东。

    一为陇西姑臧说。这是最通行的说法。李氏为李唐国姓,名列姓氏录之首,陇西为李姓之郡望,姑臧又为陇西李姓大房(即姑臧大房),李益的诗文中也有“仆居在陇上,陇水断人肠”(《从军有苦乐行》)、“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边思》)、“本其凉国,则世将之后,乃西凉之遗民与”(《从军诗序》)等语。唐代其他与李益同时代的名人如权德舆(759-818,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柳宗元(773-819,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曾任礼部员外郎、柳州刺史等职)等提到李益时都冠以陇西姑臧云云,应当说同时代的同仁们是不会搞错的。唐代以后的许多文人大凡说到李益籍贯时,都说是陇西姑臧人。因姑臧之说影响颇大,也符合李益家世及个人情况,后世文史书籍及今人著作都将李益确定为陇西姑臧人,最权威的《辞海》和多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都是这样表述的。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汉军征服匈奴后设武威郡以至唐代,一直是州、郡治所,唐朝时为凉州总管府、武威郡、河西节度使治所,宋代以后,史书不再称姑臧。历史上行政区划变动频繁。甘肃省境在历史名山陇山以西,史书多以陇右、陇西为甘肃省的特称和专指,所以在姑臧前冠以陇西不一定是行政区划的实指,是一种习惯用法,类似于将河西走廊和甘肃许多地方说成是凉州是同样的道理。实际上,历史上的陇西郡从来未辖过姑臧县。

    代宗广德二年(764)凉州陷于吐蕃前,17岁的李益随家迁居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大历四年(769),24岁的李益进士及第,才名播于天下。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737-792?曾任苏州刺史等职)曾称赞他“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坟典。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送李侍御赴幽州幕》)。诗中的数字二十、三十、五、四当然不能拘泥,但确实反映出李益的水平和才名。“李益诗名早著”(唐李肇《唐国史补》),在大历至大和年间(766-835),李益一直是颇负盛名的诗坛大家。

    从大历四年李益进士及第,获得“出身”后,开始了他的仕宦、军旅、漫游生活,最后又回到官场。大历六年(771)为华州郑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后迁主簿(相当于县政府秘书长)、侍御史(相当于监察部门官员)等。他在贞元四年(788)所写的《从军序》中,自谓“出身二十年,三受末秩;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秩,古代指奉禄。因奉禄与官职相关,故也指官的品级。所谓“三受末秩”,指郑县尉、主簿、侍御史等,都是奉禄收入不多的小官;“五在兵间”,则指五次出佐军幕(军事幕僚)。李益才华出众,少年成名,结果却沉沦下僚,未得重用,在县尉、主簿一类的卑职上奔走,这使他感到非常失望,以至转而到军幕中寻找机会。大历九年(774),入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随军北征备边,从此开始了“五在兵间”的军旅生涯。唐朝的节度使总揽数州军政大权,权高位显,许多文人早年都在节度使府作过幕僚工作。德宗建中二年(781),李益转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的幕府,曾巡行河朔。贞元元年(785),复入灵州大都督、灵盐丰夏等州节度使杜希全幕,再次从军塞上,直到贞元六年前后,入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幕。贞元十三年(797),他又被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为从事,进为营田副使。贞元十五年(799)前后,已是垂暮之年的李益离开幽州节度使刘济的幕府,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军旅生活。在此期间,李益写了大量的边塞诗,其中有不少是名篇。驰骋边塞,亲历沙场,铸就了他的性格,也磨砺了他的笔锋,成就了他沉雄多气、风骨凛然的边塞诗。之后,他又漫游江淮,写了不少好诗,有描绘南方景色的山水诗,有刻画思妇哀怨的妇女诗,也有抒写羁旅行役、思乡送远之情的咏怀诗、酬赠诗等。贞元末年(约805)返回长安。

    元和元年(806)前后,接近花甲之年的李益时来运转,被宪宗召入朝廷为都官郎中(高级部员),后升任中书舍人(掌管起草诏旨的高级官员),出为河南府少尹(副行政长官)。元和七年(812),入朝为秘书少监(相当于副秘书长)、集贤殿学士(相当于文史馆、参事室高级官员)。后降官居散秩,不久又恢复原职,历任太子右庶子(太子府高级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秘书长)、太子宾官(太子府最高官员,正三品)等,官位不断上升。元和十五年(820),为右散骑常侍,后转为左散骑常侍(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高级官员)。文宗大和元年(827),以礼部尚书(尚书省六部长官之一,主管礼仪、祭祀、科举等,约相当于今文化部、教育部部长)衔致仕(退休)。这20多年的台阁生活,仕途上青云得志,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主要与一些官僚、文士、僧侣唱和联句,诗歌创作水平逐渐枯萎,内容相对平庸。

    概括李益的生平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天宝五载(746年)至大历四年(769年)24岁前,是束发成长,读书言兵,谋取功名,开始诗歌创作的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大历四年至贞元末年(805年)24-60岁期间,是三受末秩,五在兵间,诗歌创作的繁荣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元和初年(806)至大和三年(829年)60-84岁去世,是仕途比较畅达,生活惬意而诗歌创作水平下降的阶段。

2025

主题

23万

回帖

60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90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2-1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学习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5

主题

23万

回帖

60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90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2-1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分享,祝您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7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9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丰富的经历对其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97万

回帖

35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54799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2-2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支持,癸卯小年快乐!携手论坛,共同出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5

主题

23万

回帖

60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90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2-3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问好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5

主题

23万

回帖

60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90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2-3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问好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5 15: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