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18

[课件] 元曲的修辞美(通感 )

[复制链接]

1784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2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2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曲的修辞美(通感 )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人的认识活动,一般是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进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
人的各种不同的感官,只能对事物某些特定的属性加以认识,因此在人们从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各种感觉器官相通的过程。人类艺术活动的“通感”实际上就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通感用于文学创造,便赋予了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如“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人用通感的修辞写了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

1784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2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1.通感用形象化的比喻展示出来了没有具体形象的事物,重在表达对某种事物的体验感受,是不同感官之间相同部分的联系。
    如:〔双调•驻马听〕吹
元·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此曲通过对笛声的描绘表现了吹笛人的高超演技。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借助想象和比喻,立体地再现了悠扬清雅的笛曲。这笛声可听“裂石穿云”这笛声可见:从苍凉、悠远、凄清的笛声中,读者似乎看到了“霜天”的凄清,“沙漠”的旷远,“鹧鸪”的低回翻飞;这笛声可感——笛声具有“感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使得因为美妙的笛声遏止的行云把凤凰台都遮住,满树梅花感动得纷纷飘落,化作黄昏的片片飞雪,送来的阵阵幽香。
全曲虽然很短,但却包蕴十分丰富,层次分明而衔接浑成。以丰富的联想,贴切的比喻,生动的夸张,自然巧妙、毫无斧凿之痕的用典写出了自己对笛曲的独特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4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2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2.通感对意境有强化作用,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个“影”字,而境界全出矣。
    这句话很贴切地道出通感与境界的关系,由于通感的运用而使诗歌生出意境。
又如贾岛《客思》中“促织声尖尖似针”将“促织声”的听觉感受转化为“针”的视觉与触觉感受,以针的形状来比喻促织声,则意味着促织声如针一般无孔不入,再配之以“针尖”的实象,如针钻入心里,愈显烦闷,加强了无言的愁思,就把客思的疾痛表达得无以复加。
如:〔双调•寿阳曲〕云笼月
元·马致远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寿阳曲:又名“落梅风”。
此曲写的是旅居在外的丈夫思念远方妻子的情景。全篇以叙事为主,却以景物描写作为起笔,对情景的烘托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云层遮住月情景的烘托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云层遮住月构造出昏暗凄凉的意境。同时,这样的事物最容易引起旅人的思绪。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此颇见功力。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情自然更加深切了,所以作者接下来便说“两般儿助人凄切”了。一个“助”字,暗含深意,说明主人公的凄切之情其实早已有之,用于此处,可谓精妙。 
后两句直接进行细节描写,看似思维跳转,实际上却并不突兀。 “剔银灯”这一动作,意指灯影昏暗,需要将其剔亮,这就与前文“云笼月”所构造出的黯淡之景相互映衬,结构仍然是镇密的。末句可以说是全曲的神来之笔,剔灯的目的,是要使其变得明亮,这样才好借灯光将自己的心思写在信笺上,却不料一声长叹,无意间竟把灯给吹灭了。这个片段用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足见主人公长吁的强烈。主人公的愁绪虽未能写出来,这样一个细节非常巧妙的展现在读者眼前。
全曲精致玲珑,风格俊逸清丽,造境极有情致。论曲境,一首短曲,概括西湖绝美的景观,荷花美,兰舟美,人美,水美,月美,歌美,组合成美丽夜景,构成一幅绝美的西湖夜游图。论曲艺,其画面美,语言美,用韵美,造境美,作者流露出的感情也美。全曲几乎句句有景,字字有情。此曲以意境烘托情感,浑然天成,本身就像一杯醇厚的美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4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2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3.通感的分类
(1)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五官可以相通,但最易打通的视觉与听觉,正如唐代学者孔颖达所言:“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视觉与听觉之间的通感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听觉表现视觉:这种表现方式能给事物以动态美。
    如:苏轼的《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星似乎明亮而平静,小星星闪烁不定,在诗人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声面,一个“闹”字在宁静的夜空中更显得其活泼自在又乖巧的意境。
    另一类是视觉表现听觉,这种形式能使虚化的东西实化,达到化虚为实,虚实结合的境界。
    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4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2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叠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个幽远凄清的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4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2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如:〔南仙吕•醉扶归〕明·《江流传奇》(格二)
望得望得肝肠断,哭得哭得泪珠乾。你去为官已开幡。怎不把你亲娘管,常言道子孝母心宽,也不坏了我秋波眼。
《江流记》,南戏剧本。铭《陈光蕊江流和尚》。也叫《陈光蕊》。宋元人作,姓名不详。剧本今不传,仅存曲词残篇。见《宋元戏文辑佚》。叙述唐代洪州知府陈光蕊携眷赴任,水贼刘洪将他推落江中,并强占其妻殷氏,并冒名到洪州为官。时殷氏已身怀有孕,不久产下一子,刘洪迫她将此子投入江中。此子漂流至金山寺,为寺僧所救。取名江流。十余年后,江流与其母相会,报了冤仇。陈光蕊则得龙神救护而复生,合家团圆。
此摘调是儿子在外为官多年不回家,母亲独守在家,盼儿归的一段爱恨交加的唱词。首两句把母亲盼望儿子早日回家,望眼欲穿、泪水哭干的寂寥无奈的心情,通过"望得”“哭得” 两组叠词和“断”“干” 二字,描写得深刻透彻。作者从三个角度刻画了母亲盼儿归的心情,运用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手法。还综合运用了反问、对仗、描写、叙述、议论等手法,语言言简意赅、犀利透彻,直戳人心,真情打动读者,充分体现了作者缜密的构思和高超的语言表现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4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2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2)视觉与触觉的通感
    如:石柔《绝句》“来是万缕弄轻黄”,
    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
又如:〔南仙吕•鹧鸪天〕明•《琵琶记》
万里关山万里愁,一般心事一般忧。亲闱暮景应难保,客馆风光怎久留。〔前腔换头〕他那里,漫凝眸。(正是)马行十步九回头。归家只恐伤亲意,阁泪汪汪不敢流。
此曲开篇两人即将相隔万水千山,怀念远地亲人的愁思随即开始。双方都有一样的心事,一样的忧愁。然后才有“马行十步九回头”,这是视觉。尾句段“归家只恐伤亲意,阁泪汪汪不敢流”这是触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4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2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3)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
如:杜甫的《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清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
又如:刘长卿的《秋日登台上寺远眺》“寒磬满空林”,以触学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4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2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如:元·倪瓒〔双调•水仙子〕
吹箫声断更登楼,独自凭栏独自愁。斜阳绿惨红消瘦,长江日际流。百般娇千种温柔,金缕曲新声低按,碧油车名园共游,绛绡裙罗袜如钩。
此曲为触景怀人、游子思闺之作。曲子上半曲(前五句)写凭栏之所见所闻。所见是夕阳斜照、绿惨红瘦的暮春晚景,所闻是鸣咽幽咽、哀哀欲绝的箫声。此段突出游子之愁怀,强调一个“独”字。曲子下半曲(后三句)抒发于此凄凉情境中对旧日恋人的思念之情。回忆佳人的娇媚形貌,细数与之温存缠绵的难忘时光。此段突出昔日之欢,强调一个“共”字。
曲子今昔对照,两相反衬,充满了浓浓的恋意愁情。此曲曲风凄婉纤柔,曲语悲切含蓄,含不尽之意,让人为之兴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4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2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如:元·倪瓒〔双调•水仙子〕
吹箫声断更登楼,独自凭栏独自愁。斜阳绿惨红消瘦,长江日际流。百般娇千种温柔,金缕曲新声低按,碧油车名园共游,绛绡裙罗袜如钩。
此曲为触景怀人、游子思闺之作。曲子上半曲(前五句)写凭栏之所见所闻。所见是夕阳斜照、绿惨红瘦的暮春晚景,所闻是鸣咽幽咽、哀哀欲绝的箫声。此段突出游子之愁怀,强调一个“独”字。曲子下半曲(后三句)抒发于此凄凉情境中对旧日恋人的思念之情。回忆佳人的娇媚形貌,细数与之温存缠绵的难忘时光。此段突出昔日之欢,强调一个“共”字。
曲子今昔对照,两相反衬,充满了浓浓的恋意愁情。此曲曲风凄婉纤柔,曲语悲切含蓄,含不尽之意,让人为之兴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4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2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4)其他感官的通感
①有听觉和嗅觉的通感:
如:陆机的《拟西北有高楼》“哀响馥若兰”;
    ②有视觉与嗅觉间的通感
如李白的《酬殷佐明赠五云裘歌》“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③多种感官间的相通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这句话将听觉、视觉、触觉互通。
如:〔南仙吕•掉角儿序〕清•无锡麒•吴兴道中观插秧者•小令
听田讴水乡最宜,鸣秧鼓梅天新霁。转桑阴时看笠欹,立草泥不嫌脚腻。这边抛,那边接,井字排,针尖簇,绿混东西。风来暗长,雨来更肥。娇儿比一般田稚,煞费栽培。
本曲听觉、视觉、触觉互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4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12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2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中吕•山坡羊〕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饮
元·刘时中
微风不定,幽香成径,红云十里波千顷。绮罗馨,管弦清,兰舟直入空明镜。碧天夜凉秋月冷。天,湖外影;湖,天上景。
注释:牧庵:姚燧,元代散文家,刘致的老师,对刘致有知遇之恩,所以的题目中会有一个“侍”字。
此曲写姚、刘二人秋夜泛舟对饮的情形。曲子的前三句分别从触觉、嗅觉、视觉,描绘美好的秋夜,通过“微”“幽”营造出静谧的氛围。但“红云十里波千顷”,西湖之美并未被深沉的夜色隐藏,相反还在夜色的映衬下显现出一种朦胧娇柔的美。用“红云”喻夜色下的荷花,十分巧妙。“绮罗馨,管弦清”写出了曲中人闲逸悠然的心情,他们泛舟观景,不知不觉中也成了景的部分。
作者简介:
刘时中(约元成宗大德年间前后在世),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生卒年、生平、字号均不详,约元成宗大德年间前后在世。官学士,时中工作曲,今存小令六十余支,套数三四首,以水仙子西湖四时渔歌最著名。他的两套散曲作品《端正好.上高监司》,一扫曲坛吟风弄月、离愁别恨的旧习,直接以创作来评议当时现实政治的重大问题,这在元散曲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前套由十五支小令组成,描写在天灾人祸下,广大贫苦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悲惨遭遇。后套由三十四文小令组成,长达1800字,为元代散曲之冠,是揭露当时江西库吏的营私和钞法的积弊的,尽管其中也表现出作者的阶级局限,但其战斗性和思想艺术成就是不容置疑的,因而在现行的高校文科教材中几乎都有详细分析。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巴蜀辞赋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015
发表于 2023-5-2 2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巴蜀辞赋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015
发表于 2023-5-2 2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8759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巴蜀辞赋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988
发表于 2023-5-3 20: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老师,拜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8759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巴蜀辞赋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988
发表于 2023-5-3 20: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老师,拜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8759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巴蜀辞赋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988
发表于 2023-5-3 20: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老师,拜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8 18: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