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1

《宋词三百首》赏析- 116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5万

回帖

145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5984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3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词三百首》赏析- 116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作者/苏轼〔宋代〕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
  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下有一个身穿粗布衣的老农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太阳高照口渴难忍好想喝些茶水解渴。于是想敲敲一农家院门,看可否给碗茶喝?
  注释
  徐门:徐州。谢雨:雨后谢神。簌簌:纷纷下落的样子。缫车:纺车,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牛衣:蓑衣之类,此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野人:农夫。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时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赏析
 此词描述词人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  
 上片写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词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发端。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声传入耳际,并好像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词人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觉余味无穷。  
  全词绘景逼真形象,叙事清新淡雅,脉脉含情,为宋词词境的拓展作出了贡献。

  (备注:原稿来自于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赏析。为了手机阅读方便,在不影响准确理解原作品和完整精要对原作进行品赏的基础上,我对原文稿做了大幅度的压缩;此外,对原作字、词、句理解上不一致时,本人在压缩、整理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个人认为,这样整理后的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理解准确、赏析兼备,更主要的是能手机展开,阅读方便。可以说虽算不上精品,但网上不会搜索到第二。希望能给热爱诗词文化的初学者提供点帮助,这便是我不辞辛苦,坚持整理的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1万

主题

55万

回帖

145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5984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4 05: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