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2

辞赋中的景物描写(1)

[复制链接]

4882

主题

6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副首版

辞赋理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476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15 1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辞赋中的景物描写(1)


  引子:辞赋文题小议
辞赋创作离不开景物描写,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写好景物,是每位辞赋习作者重要的课题。关于景物描写,近日我阅读了“东方闲情系列”,书中篇章文采强,景物描写多,是值得参照的文学样板。

  事先说明一下,古典文章并不一定全是辞赋体式。有些篇章虽未以赋名,实际属于赋文范畴;有些文章不属赋类,其中个别段落有表现为赋体形式。学习古典文章,大可不必在此较真、纠结。对于古典文章,本人概括总结为:古典文章全是文言文体式,其半数以上符合赋体。而赋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对偶铺排句式”为主。

  表现为赋体的古代文言文,多以“记”、“说”、“赋”、“序”等字来命名。明确一下,以“赋”命名者,当属赋体无疑。以“序”命名,亦属于辞赋,当代辞赋学者将其归入骈文的范畴。而“记”、“说”亦是辞赋范畴,其中的“记”多以事件描述为主;其中的“说”多以记述议论为主。文题虽有些区别,其体式是基本一致的,可统归赋文(辞赋和骈文)范畴。

  第一节:景物描写概述

  人的存在,离不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这两大环境是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实际上,文章所反映的现实,就是人与自然或人与社会的多重关系。

  赋文创作,从反映的内容上看,多与自然环境有关。换而言之,自然环境公诸于文,就是景物描写。

  景物多种多样。从大的角度可将景物分为两类,即:1、自然景观;2、人文景观。

  下面,做一下书面解释。

  自然景观又可称为天然景观,是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河流、草原、荒漠、沼泽、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居住场所),还包括服饰、建筑、音乐等。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为城堡、宫殿、陵墓等,以及各类宗教建筑景观。

  厘清了这些概念,对于创作具有指导性。个别人写作盲目,篇名命名为“**山赋”,其内文用了80%以上的篇幅介绍山上的庙宇,内容与标题不是很吻合。本意写自然景观,可重心落在了人文景观上,实际是跑题了。写作手法上,人文景观可起画龙点睛作用,但不应是主干。两类景观,表现主题的是主要部分,而衬托主题的是次要部分,要分清主次。

  单纯来讲自然景观,离不开:山川池沼、花草树木、风雪月霞、鸟兽虫鱼……凡此种种,在文中出现是综合的有机表述,绝不可能是单纯之景。

  自然界景物繁多,写作亦不是简单的列举,而是有序的布局、衔接。

  下面以“山水”为主题,简要介绍“山赋”与“水赋”的写作思路和常用手法。

  第二节:山类游记

  描述山的古典文章有不少,主要包含两大类:1、以山为环境背景的游记作品;2、以山为描述对象的赋文作品。下面分别分析探讨。

  先看一下古人作品:

  柳开:《游天平山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陆游:《过小孤山》
  朱熹:《百丈山记》
  乔宇:《恒山记》
  钟惺:《修觉山记》
  袁中道:《西山十记》
  谭元春:《游南岳记》
  袁枚:《游黄山记》
  姚鼐:《登泰山记》
  恽敬:《游庐山记》

  以上作品,皆是以山为背景的游记。值得注意的事,由于是游记,文中更注重“游历”的经过。鉴于此,游记中的主体内容是以记述在山上山下、山里山外的所见所闻,可以侧重于山,也可以分别侧重于洞穴、崖谷、草木、生物……所记内容繁多,皆是游历。如此灵活,不属跑题,这就是游记的优势。

  可以看出,上面标题后面多以“记”命名,这是游记命名的主特征。在山名前再冠以动词,比如“游”、“登”等字,这是游记命名的副特征。个别游记,没有主特征,只有副特征,比如《过小孤山》,这也是命名一法。

  此外,有些游记只有山名,而无游记的主副特征,亦属游记范畴。

  例1:袁宗道的《大别山》:“余住山中,饱看二日。朝则炊烟,暮则返照,浓淡掩映,备诸变态。”显然,作者身在大别山中,游记性质突显。

  例2:袁宏道的《飞来峰》:“余前后登飞来峰者五:初次,与黄道元、方子公同登,单衫短后,直穷莲花峰顶,每遇一石,无不发狂大叫;次,与王闻溪同登……”

  山名类游记,文中必要元素是人,多以第一人称“余”或“予”或“吾”等字出现。个别游记,虽未以此类字眼出现,作者将自己的名字写入文中,是第一人称的变格,所见所闻所感的性质是相同的。

  通过以上列举分析,今人再写山类的游记,文中若出现第一人称等,应以游记的主副特征命名为优先考虑,冠以赋名则偏离游记性质。内容与标题的吻和,这是品评文章质量的最主要标准,应该重视起来。

  虽然如此,亦有特例。以赋命名的游记有:晋代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宋代乐雷发的《游紫霞岩赋》。现选取《游紫霞岩赋》三段开头,品读一下:

  余与客挟琴携尊,游而乐之。趣无竟兮逸思狂,神恍惚兮魂飞扬。庆此生之上方,忘步蹴之周章……(第二段开头)

  已而,出洞府依仙案,背危崔踞苍版。丹灶烹葵,石盆漩琖。恣狂舞而高歌,任浅斟而细啖。进丝桐以宣和,信履道之坦坦。(第三段开头)

  未几,策藜催归,斜阳送暖。出谷口而舒目,渺乾坤于一盼。玉辔踏春以追随,曾不让彼天台之游玩。(第四段开头)

  ——可以看出,作者在紫霞岩主要以游玩为主,对山的描述很少,游记性质十分明显。

  第三节:山类赋文

  翻开文史搜索,最早描述山的赋作当属司马相如的《梓山赋》,由于历史变迁,现仅存篇名。其后,出名的“山赋”当首推晋代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在《幼学琼林》有:“孙绰词丽,诗赋掷地作金声。”所言掷地金声的作品,就是《游天台山赋》。此山指浙江的天台山。

  下面具体探讨一下山的写法。

  第1类:并列夸饰之法。

  例:《游天台山赋》    晋·孙绰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

  ——此为第一段开头部分。方丈、蓬莱,皆是海上仙山,这是为天台山做铺垫。皆玄圣之所游化,是对这些山具灵性的描述。只有将天台山与仙山相提并论,才能使天台山跃升档次,这是并列夸饰的手段。

  第2类:考据史实之法

  例:《九疑山赋》     宋·黄表卿

  天下一景,湖南九疑。按诸古以为据,考其图而可知。龙驾不还,万世衣冠安在?马蹄所至,十分山水之奇。载尧天而身属尧民,履舜土而心知舜事。数十年千百载之遐迹遗踪,三十六七十二之洞天福地,此则居其一也。

  ——赋文开头,就是追溯历史。忆及尧舜,应知此山古老。此段文字的对仗极其工整,对仗句式由短到长,显得逐渐庞大起来。词汇浅易,不显累赘。

  第3类:拟人比类之法

  例1:《霍山赋》      唐·皮日休

  太始之气,有清有浊。结浊为山,峻清为岳。其山厥臣,其岳维君。淮南之镇,曰霍为尊,岳之大,与地角壮,与天勍势。荆豫华嵩,青沂兖岱,如垤而秀,如块而锐。岳之高,千仞万仞,苍苍茫茫,日月相避其光,望之数百里外为天栋梁。

  ——此赋将山岳比喻为臣与君。这里有“岳之大”、“岳之高”,其文后面还有“岳之尊”、“岳之气”、“岳之灵”、“岳之德”。无疑,这里是以霍山为“岳”为“君”。各领骈句形容霍山的巍峨高大,层次鲜明。

  另外,文章开头表述山的构成:“太始之气,有清有浊。结浊为山,峻清为岳。”

  例2:《华山赋》      唐·杨敬之

  岳之初成,二仪气凝其间。小积焉为邱,大积焉为山。山之大者曰岳,其数五,余尸其一焉。岳之尊,烛日月,居乾坤。诸山并驰,附丽其根。浑浑河流,从禹以来,自北而奔。

  ——杨敬之的《华山赋》也写了山岳的构成机理,与《霍山赋》都认为山岳由气凝所化。不仅如此,《华山赋》中出现了“岳之尊”、“岳之作”、“岳之殊”,与《霍山赋》写法如出一辙。杨敬之,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皮日休,生于834年以后。从二人年龄推算,《华山赋》要早于《霍山赋》。可以说,皮日休刻意模仿了杨敬之《华山赋》的写作手法。

  第4类:特点分类之法

  例:《黄山赋》    袁瑞良

  黄山兮,山之极品,美之图腾.妖娆天下兮,魅冠五洲。形神俱美兮,势气兼备。有其高者,无其俏;有其险者,无其娇;有其秀者,无其美;有其奇者,无其媚。徐霞客登黄山而天下无山,叹为“观止”。李太白过黄山而文思泉涌,口吐华章。往者已矣,来者嘘唏,岂能不踵武先贤,由慨而慷!

  ——此赋作在开头,从多元审美来观察黄山。其后正文分别有:

  黄山之名兮,无仙而名。曾为沧海兮,兀然成峰。(第二段开头)
  黄山之魂兮,寡欲清心。不求奢华之形兮,不发喧嚣之音。(第三段开头)
  黄山之势兮,巍峨摩天。倚长天而望瀚海兮,竖巨壁以断长风。(第四段开头)
  黄山之形兮,山之大成。若五岳之微雕兮,似名山之缩影。(第五段开头)
  黄山之文兮,山水相融。山激人之智兮,水启人之心。(第六段开头)
  黄山之景兮,美奂美仑。登斯山而望兮,妙境纷呈。(第七段开头)

  ——分类描述,表现井然有序,是袁瑞良赋作的一大特点。

  第5类:地理拓展之法

  当代人作景物赋,将地理位置推出,继尔拓展成文,这是常见的手法,多见于“百城赋”。推而广之,山赋、江赋、湖赋、亭赋……概述地理位置的更多。下面以张友茂的《史山赋》为例,介绍一下地理拓展之法。

  例:《史山赋》       张友茂

  若夫史地,乃中条山阳城要塞,王屋山之摩天,历为扼守晋豫陕之要冲,势扛中原之九鼎。盖巍巍中条,西障同蒲,东枕太行,北帐太岳,南扼黄河。

  ——这段描写地理位置的文字,出现在《史山赋》第二段12句之后,表述位置使人对此山的位置有大致印象,便于理解。

  第6类:天文气象之法

  以天文星象定地理位置,大家熟悉的是《滕王阁序》中的“星分翼轸”。可以说,天星分野定地理位置,是古人常用的方法。在当代,对天星分野不是很熟悉,就容易用错,故而要慎重运用,切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011年08月13日《湖南日报》刊登彭崇谷的《衡山赋》,文有天星分野定位之法。

  例:《衡山赋》   彭崇谷

  天南巨岳,度应玑衡。轸星对应,寿岳钦定。龙蛇逶迤八百里,祥瑞参差七二峰。春观花锦,夏惊云凌,秋醉日出,冬赏雪晶。层峦叠翠,银杏松樟竞绿;溪涧回绕,清泉虫兽同吟。水帘洞珠飞玉溅,会仙桥雾遏云凝。振臂长呼,群壑回应跌宕;侧耳聆听,百鸟啁啾嘤鸣。

  ——可以看出,这段文字不但有天星分野,还有春夏秋冬四季的简要描述,将天文与气象结合起来。继尔描述层峦、溪涧,具体到水帘洞、会仙桥。“振臂长呼”,引入人物,从景及人,再到百鸟,真可谓引人入胜。这段描述是成功的创作手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7类:曲笔言他之法

  人们常说“环顾左右而言他”,在赋文中也有这种现象。这是曲笔言他入题之法,虽不可取,亦是作赋之法。研习赋文,应注意到这种情况。首段曲笔言他,后面可恰入正题,亦符合为文之道。

  例:《亭山赋》     后魏·姜质

  司农张纶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天水人姜质遂造亭山赋,行传于世,其辞曰:
  夫偏重者爱昔先民之由朴由纯。然则纯朴之体,与造化而梁津。濠上之客,柱下之史,悟无为以明心,托自然以图志,辄以山水为富,不以章甫为贵,任性浮沈,若淡兮无味。今司农张氏,实踵其人,巨量焕于物表,夭矫洞达其真,青松未胜其洁,白玉不比其珍。心托空而栖有,情入古以如新,既不专流宕,又不偏华尚。卜居动静之间,不以山水为忘,庭起半丘半壑,听以目达心想。进不入声荣退不为隐放。

  ——此赋来源于《洛阳伽蓝记》。在这么长的段落里,主要讲的是司农张纶,是以人的感性入文,所提山水只是衬托之句。此类曲笔表面似与主题不相关,实际上亭山的出现是由张纶建设而成,无形中介绍了亭山的成因。

  为了解该赋文,再列举一段文字:

  若乃绝岭悬坡,蹭蹬蹉跎,泉水纡徐如浪峭,山石高下复危多,五寻百拔,十步迁过,则知巫山弗及,未审蓬莱如何。其中烟花露草,或倾或倒,霜干风枝,半耸半垂,玉叶金茎,散满阶坪。

  ——很显然,这篇山赋并不是以山为主,而是以园林为主。文字风格怪异,体现了元魏时期(南北朝时代北方的魏朝)辞赋多元化的特点。

  第8类:分景记述之法

  从描述对象来看,自然景观中又往往包含人文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互相包含的情况会越来越多。描述自然景观,回避不了人文景观的客观事实。如此,分景记述就成为赋文谋篇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看过杨晓雁写的《西樵山赋》,其谋篇布局就属于这种情况。

  例:《西樵山赋》   杨晓雁

  若夫山石嶙峋,独匠心可镂;潭光潋滟,非圣手难工。(第二自然段开头,整段写“山石”、写“潭”、写“壁”、写“洞”,为总写)
  尔乃春台云簇,古寺钟鸣。三六洞流泉,水泠泠以玉漱;七二峰拱月,云冉冉而霞蒸。(第三自然段开头,景区的“台”有钟鼓台、逍遥台、百花台,根据下文联系,自然指钟鼓台,这是一个景致)
  及夫丹山擅画,翠谷栖身。二樵有素,四绝无伦。(第四自然段写山谷,是一个景致)
  至若神道碑前,忆献夫之胆气,仰辰台畔,铭若水之心声。(第五自然段写神道碑)
  若夫莲台新筑,香火重焚。菩萨丰神之绰约,樵山气象之雄浑。(第六自然段写莲花台)

  ——以上示例,是景物赋文的写法之一。对于山赋的归类总结,实际亦可推及至“亭、台、楼、阁”,不必拘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掌握方法,对于指导创作,开拓视角有一定好处。

  小 结

  山水赋文是辞赋爱好者比较关注的内容之一。本堂课讲了关于“山赋”创作的常用手法,主要侧重于文章开头,这是由于文章写法,多由开头而定下基调,故如此。

  写哪类风景,就要研究此类风景的特点。就山而言,其特点亦呈现多方面,不止于上述山赋所列内容。

  天下名山众名,特点又不尽相同,若写五岳之山,都用同样的特点形容,就会有雷同的感觉,这是应该避免的。现列出山的五种特点,供参考。

  山的特点分别有:奇、雄、险、幽、秀……

  再说明一下,山类游记和山类赋文,从文体来讲并没有区别。从写作手法来看,游记侧重于人的因素,赋文侧重于景的因素。掌握了这些要点,对于创作山类辞赋或许有些帮助。

1831

主题

8万

回帖

2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兼诗台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632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8-16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2

主题

6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副首版

辞赋理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476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16 2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皖江轻舟 发表于 2022-8-16 16:58
欣赏了,问好!

感谢来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2 07: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