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2

《宋词三百首》赏析- 59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5万

回帖

14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6380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8-8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宋代〕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风光与江南大不同。雁群飞向衡阳没有一点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悠悠之声,银霜满地。夜深了,人们都难以入睡,将军须发皆白,士兵在默默地流泪。

注释
塞:这里指西北边疆。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等。千嶂:崇山峻岭。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羌管:一种乐器。征夫:出征的将士。

赏析
此前,很少有人用词来写边塞生活。这首词开边塞词先河。
上片写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异”领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
下片写戍边人思乡之情。前两句含三层意思:“浊酒一杯”解不了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故发“归无计”慨叹。接下来,“羌管悠悠霜满地”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落泪“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是此词最显著的特点,对其后词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创作背景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该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1万

主题

55万

回帖

14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6380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5万

回帖

14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6380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8-22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彦儒 发表于 2022-8-8 07:32
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18 14: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