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2

《唐诗三百首》赏析- 46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5万

回帖

14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6238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12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难以确定,此时巴山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今四川,家在长安,故言)。君:对对方的尊称。归期:指回家的日期。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起句就摆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看是即景点题,但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异域的巴山,是秋天、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涨秋池”,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让读者感到似乎秋池里涨得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第四句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承“共剪西窗”而来,且共同组成一幅温暖温馨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也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情感起伏、跳跃的变化,但其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李诗,特别是晚年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这首诗虽有些欢欣折光,但总体看也是感伤的。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质朴、自然、“寄托深而措辞婉”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这诗所寄何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从诗中所表现的热烈思念和缠绵情感来看,当是李供职巴蜀时寄给西安妻子更为贴切。










1万

主题

55万

回帖

14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6238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12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1290

回帖

7372

积分

版主

新诗散文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72

热心奉献奖章

QQ
发表于 2022-7-12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问好王彦儒分区版主!
周麟(曾用笔名:麟子 江離 安吉越王)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吉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作家协会内刊联盟刊物《竹乡文学》报副主编,诗歌版主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6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