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16

[佳作转载] 独凭危堞望苍梧 —— 浅论陈与义南渡诗歌风格

[复制链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5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独 凭 危 堞 望苍 梧
—— 浅论陈与义南渡诗歌风格
      陈与义生逢南北宋易代之际, 靖康之难的发生, 将诗人的创作生涯截然界划为北宋末和南宋初两个时期。前期的陈与义, 身居京洛, 交游士林, 经太学步入仕途。然而, 北宋末期朝廷昏庸, 政治腐败,党派倾轧, 世风已坏, 诗人仕宦蹭蹬, 久沉下僚, 陈与义心境悲郁, 因此, 前期诗歌或寄寓壮志难酬的激愤, 或传达对庸俗事态的疾恶, 或反映个人的品格情操, 或表现自然界的优美景观, 具有相当的艺术性, 但与其南渡诗歌相比逊色许多。
    “靖康之变”使陈与义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突变, 他颠沛流离, 倍尝兵荒马乱之苦, 遭遇同杜甫相似。山河的破碎, 民族的浩劫和个人的苦难, 激起了诗人无限的忧伤和深沉的感慨, 使得作者的创作视野空前扩大, 艺术风格趋向沉雄悲壮, 感叹流亡, 忧愤时政, 颂扬抗敌事迹, 抒写怀乡去国之情, 形成独特的风格,现浅论如下。
   一、气势浑雄境界宏大
    陈与义流离之中, 历览胜迹, 使得他能够“万里南行眼界宽”。沈德潜曰: “江山与诗人相为对待也⋯⋯惟两相待两相遇, 斯人心之际乎宇宙之奇, 而文辞之奇得以流传于简墨。”当陈与义壮伟的情思与壮伟的山河相适遇时, 即创造出宏大的意境。壮丽的山河, 苍茫的湖海, 激发出诗人的浩瀚之气。试看他的《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岳阳壮观天下传, 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 江湖异态栏杆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 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 风壮浪涌心茫然。
    这是陈与义建炎三年流落到岳阳楼而作的诗歌, 诗人登上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遥望半壁江山, 尽收山川风物之胜, 联想“迁客骚人”代不乏咏, 便“心不孤起, 仗境方生”,触景生情, 一腔抑郁, 怆然而发。首联起句就直接破题,点出岳阳楼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它名扬天下, 面对着“绵绵”东流的浩瀚江水, 向南雄踞于江堤之上。颔联诗人的视角点发生了转移, 视线转向茫茫的南部江山, 潇湘江域,绿树青草莽莽苍苍, 直通偏远的“南服”, 西南八百里的洞庭湖杳无边际, 整个画面境界开阔, 规模宏大, 令人叹为观止。可如今, 汴京沦陷于金人的铁蹄之下, 宗社丘墟,神州陆沉,江山色变, 那苍茫的“南服树木”、“异态”的江湖处于哀哀的悲愤之中。颈联直抒胸臆,既写出了个人的身世之痛, 也写出了家国之悲; 既写出了世道的纷乱, 也用“五年”浓缩了陈与义遭受斥逐, 流落江湖的万般苦难, 一个内涵丰富的诗人形象凸现在我们面前。尾联诗人用“欲题文字吊古昔”七个字将漫长的古今历史跨越。人们不由得想起孟浩然“气蒸云梦, 波撼岳阳”的豪壮和杜甫“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的高歌。诗的前两联由近及远, 营造了广阔的空间, 将人带入苍茫的景色之中; 后两联由景及情, 点出时局的动乱,引发出悲愤的情愫和无尽的凄怆, 彰显出诗歌的气势浑雄, 境界宏大的风格。
    陈与义诗歌的这种苍严悲壮的风格, 实深受建安风骨的影响。他生逢乱世, 对久不为人所倡的建安诗歌另眼相看, “深知壮观增诗律, 洗尽元和到建安。”“书悬元和脚,语经建安力。”同时诗歌的内在精神上也接近杜甫, 南宋笺注他的诗集的胡稚即谓:“其忧国爱民之意, 又与少陵无间; 自坡以降, 谁能企之? ”类似这种风格的诗歌还有《巴丘书事》、《观江涨》、《阴风》等。他的绍兴元年所作的《雨中再赋海山楼》将这种气势浑雄, 境界宏大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百尺阑杆横海立, 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 楼上春荣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 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在? 非复当年单父台。
    这是陈与义在绍兴元年, 由湖南抵达广州, 雨中登上城南海山楼,兴起而作的诗。诗人本对雨独有衷情, 又逢登高, 感慨更是颇多。开篇就道出危楼百尺之状, 诗人独自登上高楼, 内心充满了沧桑孤寂之感, 面对着烟波浩淼的江水,放眼骋望, 胸廓如海, 情高如山, 基调苍凉豪壮。一“横”一“开”, 气势夺人, 如有千斤之重。接着境界更加阔大, 潮入远天, 风带雨回, 水天相接, 碧海茫茫, 壮观的景象激发了诗人的豪情, 他慷慨而赋, 但又默然生哀, 因为“灭胡猛士今安在”? 他只能对风徘徊而立,舒啸长生哀。整首诗境界阔大, 感情苍凉激楚, 诗风沉郁悲壮, 无怪纪昀评此诗曰: “意境宏深, 直逼老杜。”
   二、形象单纯寄托遥深
    别林斯基说: “诗的本质就是给不具名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宋史》本传说他“天资卓伟, 为儿时已能作文, 致名誉, 流辈敛衽, 莫敢与抗”。这种天赋才情, 使得陈与义有条件借助诗歌笔法把 “不具名的思想”具化出来。他有很多首诗歌都塑造了单纯的形象, 犹如在观赏一幅风景画, 给人以不同的艺术美感, 如梅、兰、雪、云、雨等客观事件都成为陈与义诗歌的审美对象。陈与义的咏雨诗极多, 赵齐平先生说他有雨就有诗。此说未免有些夸张,但在陈与义的诗歌中确实存在着“雨”催发诗人的诗情与诗兴的现象, 他时常面对一场雨写出好几首诗, 这些雨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为我们营造不同的意境。如《观雨》:
山客龙钟不解耕, 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 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 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 正要群龙洗甲兵。
   颔联细致地描绘出滂沱的雨声, 雨声之大笼罩了万水千山, 使得远处山林一片云雾缭绕, 水气蒸腾, “通”、“送”两字极为壮观的写出了浩大的气势。颈联再从近处着笔细写眼前的竹枝被重重的雨点压迫的忽高忽低, 飘摇风雨之中,似海涛在澎湃。运用了最平常不过的雨这个意象, 既写了雨声、雨势, 也勾勒出了雨中的山姿水态。另一首诗《浴室观雨以催诗走群龙为韵得走字》壮写出一场急雨瞬间走失的过程, 用“摧击竟自碎, 应空白烟走”“余飙送未了, 日色在井口”来绘写雨点来得既快又猛, 雨点还在, 远处还有隆隆的雷声, 太阳已经映在井口的动人情景。
    战乱流离中, 陈与义目睹了民生的疾苦、朝廷的腐败以及国破家亡的痛苦。他“感时抚事”, 触物伤怀, 因此除了用雨来表达他的情怀外, 还塑造了大量灰暗凄冷的意象来遥深的寄托他的郁愤之情。如《春雨》: “花尽春尤冷, 羁心只自惊。孤莺啼永昼, 细雨湿高城。”《述怀》: “野外晴林满, 天末暮云孤。”《晚晴野望》: “遥汀横薄暮, 独鸟度长津。”《送客出城西》: “寒日满川分众色, 暮林无叶寄秋声。”在这些诗歌中, 诗人塑造了“孤莺”、“暮云”、“独鸟”、“暮林”等一系列的意象, 读之无不给人一种凄冷孤独之感, 这是漂泊流离中的陈与义借助于这些直观的客观物象使自己郁愤的情感进行宣泄的方式。逃难过程中的忧愁和恐惧、严峻的战争、流离的生活折磨着他的精神和肉体, 这些孤独的意象寄予了陈与义孤寂、抑郁、恐惧的心情, 成为了其形象的化身, 可谓寓意绵长。
   三、语言清丽平淡自然
    在南北宋易代之际, 陈与义是一位以语言清丽、平淡、自然著称的诗人。《宋书》本传说他的诗词“体物寓兴, 清邃纡余, 高举横历, 上下陶( 渊)、谢( 灵运)、韦( 应物)、柳( 永)之间”。他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 并由此受到器重。他专学杜甫, 但他又不拘泥于杜甫, 对前贤的作品博览约取, 善于变化。他还特别推崇苏轼、黄庭坚、陈师道,但并不墨守成规, 而能参合各家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风格。陈与义所生活的宋代是崇尚平淡自然之风的时代, 学子们极力追求一种淡泊名利、从容自在, 超尘脱俗的精神境界。陈与义早年时就受此风影响, 他的《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荫生昼静赋诗得静字》就显示出这种精神追求, 诗歌中那宁静、自由、淡雅无以求的心境不时地荡涤着人们的心灵。“靖康之难”发生后, 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他虽然写了许多的合时宜之作,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平淡、自然、清丽的诗境追求, 葛胜仲《陈去非诗集序》中曰: “虽流离困厄, 而能以山川秀杰之气益昌其诗,故晚年赋咏尤工。”由此可断,陈与义一直都把语言的清丽、平淡、自然作为终生的追求。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客子光阴诗卷里, 杏花消息雨声中”一联, 方回云: “以‘客子’对‘杏花 ’, 以 ‘雨 声 ’对 ‘诗卷’, 一我一物, 一情一景, 变化之此, 乃老杜‘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贾岛‘身事岂能逐, 兰花又已开’翻巢换臼, 至简斋而益奇也。”再如《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中“燕子不禁连夜雨, 海棠犹待老夫诗”一联, 纪昀曾赞赏曰:“题外燕子对题内海棠,不觉添出, 用笔灵妙。”还如他避乱南宋建炎四年春所作的《道中》充分显示了他的诗歌风格。诗曰:
雨子收还急, 溪流直又斜。
迢迢傍山路, 漠漠满林花。
破水双鸥影, 掀泥百草芽。
川原有高下, 随处着人家。
    在行道之中, 诗人所见诸景物, 无不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感觉, 蓄满了情致。作者为我们布置了这样一幅画面: 春雨时缓时急, 时直时弯的淙淙流过山间, 不尽的山路两旁开满了各色的鲜花, 各种水鸟尽情地在水边嬉戏, 草儿破土而出,原野上几户人家生活于浓浓的绿色之中。这美丽的画面,这用语的浅易、简朴、清丽、自然令人忘俗, 使人不禁想起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的浓浓的村野情趣, 无一丝一毫的雕琢之态。整首诗中, 无一华丽词藻, 无一处用典, 更无艰涩隐晦之词, 简直如一幅白描山水画。他的《出山二首》其二云: “山空樵斧响, 隔岭有人家。日落潭照树, 川明风动花。”岂不与王维的“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清苔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入山》其一: “出山复入山, 路随溪水转。东风不惜花,一暮都开遍。”语词浅白平易,琅琅上口。陈与义此类风格的诗较多, 句句平白清晰, 完全出自自然, 但又不失之于平直, 而给人一种清新幽丽之感。彰显出陈与义诗歌具有唐诗的风韵。
    陈与义南渡诗歌的清丽、朴素、自然的风格, 不仅外化为大量的诗歌的语词使用和诗歌所展现的意境上, 而且还内化在陈与义的精神内质上。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至北宋中叶, 已经十分清晰地呈现出从马上事向内心拓展的态势, 李白那种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昂扬的意气, 已为“回首向来箫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超越精神所代替。从柳宗元真正开始的儒、释、道的融合, 发展到苏轼的岭南遭贬之际, 儒、释、道的思想在苏轼的内心世界里已经发生了巨变。苏轼真正吸收了儒家的执著现实, 重视自我道德修养的一面, 扬弃了其追求功利的一面; 吸收了道家通脱旷达、追求心灵自由的一面,扬弃了其懒散无为的一面; 吸收了禅宗感悟人生的一面, 扬弃了否定人生的一面。形成了苏轼的是儒、是佛、是道非儒、非佛、非道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苏轼的这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诗歌则体现为“老成平淡”, 这种“老成平淡”是苏轼人生绚烂之极之后的精神沉淀, “似淡而实美”,是质朴、恬淡、自适的人生追求。苏轼的人生态度极大地吸引着陈与义, 并成为陈与义心怡模仿的楷模。如《题继祖蟠室三首》其一:“云起炉山久未移, 功名不恨十年迟。日斜疏竹可窗影, 正是幽人睡足时。”再如 《村景》:“黄昏吹角闻呼鬼, 清晓持竿看牧鹅。蚕上楼时桑叶少, 水鸣车处稻苗多。”这些诗歌都昭示出诗人已然是一个淡泊名利、无功利追求、萧散闲逸的仙人。历经磨难的诗人, 已有了看穿心理,他已经完全返璞归真,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 精神得到了最大的解脱, 诗人内心的超然旷达已展现出来, 平淡、自然成了他的本性。
    绾结而言, 陈与义南渡后的诗篇, 展示了在家仇国难四起之时, 一个报国无路、匡时无术的知识分子的悲愤与无奈, 记录了身历变乱的文人士子的“独凭危堞望苍梧”内心世界的痛苦挣扎和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也正因如此, 他的诗歌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气势浑雄、境界宏大, 形象单纯、寄托遥深, 语言清丽、平淡自然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为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期诗歌或寄寓壮志难酬的激愤, 或传达对庸俗事态的疾恶, 或反映个人的品格情操, 或表现自然界的优美景观, 具有相当的艺术性, 但与其南渡诗歌相比逊色许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河的破碎, 民族的浩劫和个人的苦难, 激起了诗人无限的忧伤和深沉的感慨, 使得作者的创作视野空前扩大, 艺术风格趋向沉雄悲壮, 感叹流亡, 忧愤时政, 颂扬抗敌事迹, 抒写怀乡去国之情, 形成独特的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陈与义壮伟的情思与壮伟的山河相适遇时, 即创造出宏大的意境。壮丽的山河, 苍茫的湖海, 激发出诗人的浩瀚之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与义诗歌的这种苍严悲壮的风格, 实深受建安风骨的影响。他生逢乱世, 对久不为人所倡的建安诗歌另眼相看, “深知壮观增诗律, 洗尽元和到建安。”“书悬元和脚,语经建安力。”同时诗歌的内在精神上也接近杜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林斯基说: “诗的本质就是给不具名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有很多首诗歌都塑造了单纯的形象, 犹如在观赏一幅风景画, 给人以不同的艺术美感, 如梅、兰、雪、云、雨等客观事件都成为陈与义诗歌的审美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乱流离中, 陈与义目睹了民生的疾苦、朝廷的腐败以及国破家亡的痛苦。他“感时抚事”, 触物伤怀, 因此除了用雨来表达他的情怀外, 还塑造了大量灰暗凄冷的意象来遥深的寄托他的郁愤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漂泊流离中的陈与义借助于这些直观的客观物象使自己郁愤的情感进行宣泄的方式。逃难过程中的忧愁和恐惧、严峻的战争、流离的生活折磨着他的精神和肉体, 这些孤独的意象寄予了陈与义孤寂、抑郁、恐惧的心情, 成为了其形象的化身, 可谓寓意绵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南北宋易代之际, 陈与义是一位以语言清丽、平淡、自然著称的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专学杜甫, 但他又不拘泥于杜甫, 对前贤的作品博览约取, 善于变化。他还特别推崇苏轼、黄庭坚、陈师道,但并不墨守成规, 而能参合各家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与义所生活的宋代是崇尚平淡自然之风的时代, 学子们极力追求一种淡泊名利、从容自在, 超尘脱俗的精神境界。陈与义早年时就受此风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句句平白清晰, 完全出自自然, 但又不失之于平直, 而给人一种清新幽丽之感。彰显出陈与义诗歌具有唐诗的风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与义南渡诗歌的清丽、朴素、自然的风格, 不仅外化为大量的诗歌的语词使用和诗歌所展现的意境上, 而且还内化在陈与义的精神内质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那种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昂扬的意气, 已为“回首向来箫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超越精神所代替。从柳宗元真正开始的儒、释、道的融合, 发展到苏轼的岭南遭贬之际, 儒、释、道的思想在苏轼的内心世界里已经发生了巨变。苏轼真正吸收了儒家的执著现实, 重视自我道德修养的一面, 扬弃了其追求功利的一面; 吸收了道家通脱旷达、追求心灵自由的一面,扬弃了其懒散无为的一面; 吸收了禅宗感悟人生的一面, 扬弃了否定人生的一面。形成了苏轼的是儒、是佛、是道非儒、非佛、非道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苏轼的这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诗歌则体现为“老成平淡”, 这种“老成平淡”是苏轼人生绚烂之极之后的精神沉淀, “似淡而实美”,是质朴、恬淡、自适的人生追求。苏轼的人生态度极大地吸引着陈与义, 并成为陈与义心怡模仿的楷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经磨难的诗人, 已有了看穿心理,他已经完全返璞归真,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 精神得到了最大的解脱, 诗人内心的超然旷达已展现出来, 平淡、自然成了他的本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2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3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与义南渡后的诗篇, 展示了在家仇国难四起之时, 一个报国无路、匡时无术的知识分子的悲愤与无奈, 记录了身历变乱的文人士子的“独凭危堞望苍梧”内心世界的痛苦挣扎和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也正因如此, 他的诗歌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气势浑雄、境界宏大, 形象单纯、寄托遥深, 语言清丽、平淡自然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7 17: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