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回复: 8

【琴心诗话】(三)--《春晓》的创作年代及思想情感推断

[复制链接]

5104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5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4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18-11-4 12:49 编辑

【琴心诗话】                  春晓》的创作年代及思想情感推断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以上这段话是所能查找到的关于孟浩然创作《春晓》的年代背景资料。这段材料对于《春晓》创作背景只提到“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但是并没有说明具体是什么时候。
    后人在解读《春晓》时,大多认为这首诗主要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据说孟浩然原作最后一句原本是“花落无多少”,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又变成了“花落知多少”。由“无”改为“知”,虽只有一字变化,但含义却大不相同,前者所体现的情感基调并不显得伤感,而后者明显表现的情感基调是无奈而感伤的。若按之前的思想情感来解读的话,愚以为应当是“花落无多少”,因为“花落知多少”所能寄寓的思想情感要丰富的多。
    据刘文刚《孟浩然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月北京出版)记载来看,孟浩然隐居鹿门山主要有两个阶段。早年时期主要生活在武朝、唐中宗、唐玄宗开元四年之间。开元四年孟浩然二十八岁。次年八月开始游洞庭湖,之后虽不时返回故乡,但大体上还是出门远游,接触社会,结交拜访一些名门贤达之士以期得到这些名门贤达的认可,以利于自己将来能跻身仕宦阶层。若是早年时期隐居鹿门山所作《春晓》,最后一句用“花落无多少”似乎更能体现这一阶段年轻人的思想特点。然而,孟浩然三十岁之后就不断地离开家乡,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期间远游,接触了许多地方官员和当代有名的文人,如李白、王维、张悦等,彼此诗酒唱和。直到四十岁时(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考试不第后因失落而写了“不才明主弃”一句诗,被唐玄宗斥逐。是年冬离开长安回归故里,开始第二阶段隐居鹿门山,期间也曾不断出游,但时间不长。愚以为,若《春晓》末句是“花落知多少”,那么此诗应当是四十岁之后隐居鹿门山时所作,而非是早年隐居时所作。
    张戒《岁寒堂诗话》中说,诗词“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愚以为《春晓》正是“情在词外曰隐”的作品。这首小诗,初读觉得平淡无奇,然而反复读之,总觉得别有意趣,其中关键之处在于后两句,绝对不是简单的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能概括,其中透露出诗人面对满地狼藉的花朵的内心的伤感,隐约表现了自己因年华渐逝而功名未成的无奈和苦闷。此时的孟浩然并未完全放弃对功名的追求,仍不断通过与地方官宦的交往以期能够进仕。四十六岁时再次到长安求仕,献诗于裴朏,希望得到他的举荐,然而没有回音。是年冬离开长安时作诗留别王维。五十二岁时(公元740年)因与王昌龄喝酒食鳝引起背部毒疮发作在南园去世。
     由此可以看出,孟浩然四十六岁之前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对功名的追求。若按现在看到的诗作来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解读,《春晓》的创作时间应是公元728年到公元740年之间隐居鹿门山时所作,更有可能是公元734年(四十六岁)之后,具体时间无法推断。

3342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406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4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人在解读《春晓》时,大多认为这首诗主要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据说孟浩然原作最后一句原本是“花落无多少”,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又变成了“花落知多少”。由“无”改为“知”,虽只有一字变化,但含义却大不相同,前者所体现的情感基调并不显得伤感,而后者明显表现的情感基调是无奈而感伤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42

主题

49万

回帖

148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8406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4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受益匪浅。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30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0089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孟浩然原作最后一句原本是“花落无多少”,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又变成了“花落知多少”。由“无”改为“知”,虽只有一字变化,但含义却大不相同,前者所体现的情感基调并不显得伤感,而后者明显表现的情感基调是无奈而感伤的。若按之前的思想情感来解读的话,愚以为应当是“花落无多少”,因为“花落知多少”所能寄寓的思想情感要丰富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30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0089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是早年时期隐居鹿门山所作《春晓》,最后一句用“花落无多少”似乎更能体现这一阶段年轻人的思想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30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0089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4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春晓》末句是“花落知多少”,那么此诗应当是四十岁之后隐居鹿门山时所作,而非是早年隐居时所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30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0089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4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愚以为《春晓》正是“情在词外曰隐”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30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0089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4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透露出诗人面对满地狼藉的花朵的内心的伤感,隐约表现了自己因年华渐逝而功名未成的无奈和苦闷。——是的,多少美好的理想为实现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300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0089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4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透露出诗人面对满地狼藉的花朵的内心的伤感,隐约表现了自己因年华渐逝而功名未成的无奈和苦闷。——是的,多少美好的理想为实现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25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