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12

[佳作转载] 柳宗元诗歌情感倾向及审美特征

[复制链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柳宗元诗歌情感倾向及审美特征

        柳诗的冲淡之美,是许多论者都注意到了的。苏轼曾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东坡题跋》卷二《评韩柳诗》卷五十七《书黄子思诗集后》)杨万里也说:“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诚斋诗话》)朱熹也教导后学“作诗须从陶、柳门庭中来乃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淡之趣,不免局促于尘埃。”(见《诗人玉屑》卷十五)这些评论都注意到了柳诗中“冲淡”这一重要的美学特征。
     的确,柳宗无的许多山水诗,都通过淡雅的画面、清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审美直觉的冲淡情趣。如《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又如《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者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画面清新淡雅;后者在“绝”、“灭”、“孤”、“寒”的凄清氛围里,塑造了一位独钓寒江雪的老翁,诗境都可谓冲淡至极。
    但是,这种冲淡让人感受到的又并非寂灭。前者麋鹿惊奔不仅带活了整个画面,而且它所表现出的诗人因心物不通而引起的“世人皆莫我知”的悲哀感,从反面证明了诗人“机心”未泯。柳诗中提到“机心”、“机事”的有好几处,“苟伸击壤情,机事息秋毫。”(《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南州溽署醉如酒,隐机熟眠开北牖。”(《夏昼偶作》)作者声称要忘却“机心”“机事”,实则是时时牵挂,难以割舍。柳宗元没有把自己修炼成一个没有七情六欲,不食人间烟火的“达人”,而是“机心”颇重。当然,我们这样指出柳宗元在情怀上的真实情况,并非为指责柳宗元因此铸下某种“不是”;因为一切优秀的诗作,并非以冲淡到无情无欲、无人间烟火而达于至高的艺术境界的。柳宗元自己也从不装扮为“浑然静穆”,“遥知玄豹在深处,下笑羁绊泥涂间”(《雨中赠仙人贾山人》),这种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理,正是形成柳宗元诗歌情趣多层结构特色的根本原因。
    《江雪》则在冲淡的诗境中,让人从老翁的毅然垂钓中感受到一种峻洁特出的人格力量,一种不同流俗的铮铮傲骨。诚然,冲淡的诗境创作具有共同特点,如自然淡泊的创作心境,取势不杂、遣意不烦的艺术发现思路,悟思高远、直写胸中世界的心理幻化能力,但由于诗人在生活中“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冲淡》)各有不同,其审美心态就有完美与否的问题,有积极与消极的差别。这样,同为冲淡诗境的诗作,给人的审美感受并不相同。如和尚释德诚《船居寓意》诗:“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虽也有人独钓下钓丝,但实际上要抒发的只是“满船空载明月归”的空寂心情。这首诗的诗境也很冲淡,意境也不能说不美;但不可否认的是,全诗寒气弥漫,给人一种身心俱忘的消极感受,因为这首诗情感的力的方向是向下、向后的,与《江雪》完全相反。所以说,“独鹤与飞”(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固然重要,但更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飞往何处,飞到虚无缥缈的空寂境界则不足取。
    柳宗元诗冲淡而不寂灭的原因,正在于诗人的冲淡虽以对世俗的淡漠为前提,但并未完全遁入虚无缥缈的空寂境界里去。就柳宗元本人而言,他并非生性淡泊之人,只是因为仕途坎坷,长期贬谪,才“夙志随忧尽”,才“处心齐宠辱”,才“淡然离言说”,才把万事万物看得由实而虚,由近而远,由浓而淡,因而凝结成对现实社会、对审美对象的“心理距离”,凝为诗情中的冲淡美,如:
    远山攒众项,澄江抱清湾。(《构法华寺西亭》)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这些诗,都是诗人从心理上拉开与世俗社会的距离,经过诗人似无实用目的的审美心理活动,才在一瞬间直觉地发现出大自然中远山如眉、澄江似练的画面,雁鸣高天、雨滴池树的清音。没有这种心理上的距离,诗人的情趣就不可能冲淡,就会受到世俗的干扰和抑制,因而不免促于尘埃。
    佛、道两家哲学对柳诗审美“心理距离”和冲淡情趣的形成,都起了一定的作用。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又说:“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分别引自《老子》第一章、第十章、第十六章)《淮南子》进一步阐发了老、庄的“虚静”学说,要求“恬愉虚静”,以“览物之博,通物之壅,观始卒之端,见无外之境,以逍遥仿佯于尘埃之外,超然独立,卓然离世,此圣人之所以游心。”(分别引自《淮南子·精神训》、《淮南子·修务训》)这里所说的“玄览”、“游心”,所本的正是超功利的内心直觉,其悟道之由正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心理距离”。至于佛教,柳宗元在《送僧浩初序》中曾说;“且凡为其道(指佛教)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这说明了柳诗因鄙视、摒绝爱官争能的世俗,而企求从乐山水、嗜闲安中得以超脱;为了从心理上拉开与世俗社会的距离,于是借助于佛学。当心物俱无的佛学作用于他进行审美活动时,就必然以距离世俗的、冲淡的审美情趣为其特征。
    但是,佛、道两家哲学否认现实,能解释柳诗中冲淡的审美情趣,但却不能解释柳诗如何又避开了寂灭。我们还是从“心理距离”现象着手加以分析。事实上,由“心理距离”所产生的柳诗美感的愉悦性,它不仅要求着审美主体的非功利性,而且伴随着理性的内涵,积淀着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因而美感总是同社会功利与实用目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我们面前所列举的诗例中,它们都是经过诗人似无目的的审美心理活动,通过诗人守静致虚、超尘玄览的审美观照,才点染出诸如远山如眉、澄江似练的自然之美;但常常把审美对象集中在远山高一、鸣雁清风等旷远、美好、任性的自然物上,不正是柳宗元身为“拳拘而不能肆”的贬官对自由的向往与礼赞吗?《酬娄秀才病中见寄》中“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残月”不仅照高楼,也一视同仁地光临寒屋,“候虫”不仅协奏于秋野,也慰寂寞于孤门,这不正是作为审美主体的诗人痛恶趋炎附势者之流而寄情于审美对象的结果?至于《早梅》、《南中荣橘柚》等以物寓意的咏物诗,更直接来源于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切实感受。所以,美感不仅是感性的形式,它也不可能真正切断同社会功利与实用目的的全部联系;审美主体也总是将这种联系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于直觉的审美情趣中。因此,在柳宗无诗中所呈现的“心理距离”现象,既包含着形象直觉性,又包含着社会实践性,并且是二者所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柳诗的所谓“冲淡”,乃是诗人在感受到现实的“颠倒妍媸”,黑白混淆,因而在愤激之余产生的一种“超尘绝俗”的审美要求。这种“超尘绝俗”的审美要求,仍然迂回曲折地以社会实践为审美的心理基础,因此,它不可能陷入“寂灭”。
    朱光潜先生指出:“从前人称赞诗人往往说他‘潇洒出尘’,说他‘超然物表’,说他‘脱尽人间烟火’,这都是说他能把事物摆在某种‘距离’以外去看。”(《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16·22)而把事物摆在某种‘距离’以外或以内去看,正表明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做出这样不同的选择。假如否定社会实践性,就无法理解“出尘”、“超然”、“脱尽”的目的;假如只承认审美直觉性,就会把审美心理的变化看成可以任意摆布的精神魔术,也就会把柳诗中冲淡的审美情趣弄成不可知的神秘物。

6万

主题

97万

回帖

35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51433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0-26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铺陈有序,意象分明,感佩才情,向老师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宗无的许多山水诗,都通过淡雅的画面、清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审美直觉的冲淡情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者麋鹿惊奔不仅带活了整个画面,而且它所表现出的诗人因心物不通而引起的“世人皆莫我知”的悲哀感,从反面证明了诗人“机心”未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理,正是形成柳宗元诗歌情趣多层结构特色的根本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德诚《船居寓意》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宗元诗冲淡而不寂灭的原因,正在于诗人的冲淡虽以对世俗的淡漠为前提,但并未完全遁入虚无缥缈的空寂境界里去。就柳宗元本人而言,他并非生性淡泊之人,只是因为仕途坎坷,长期贬谪,才“夙志随忧尽”,才“处心齐宠辱”,才“淡然离言说”,才把万事万物看得由实而虚,由近而远,由浓而淡,因而凝结成对现实社会、对审美对象的“心理距离”,凝为诗情中的冲淡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玄览”、“游心”,所本的正是超功利的内心直觉,其悟道之由正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心理距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从心理上拉开与世俗社会的距离,于是借助于佛学。当心物俱无的佛学作用于他进行审美活动时,就必然以距离世俗的、冲淡的审美情趣为其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心理距离”所产生的柳诗美感的愉悦性,它不仅要求着审美主体的非功利性,而且伴随着理性的内涵,积淀着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因而美感总是同社会功利与实用目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感不仅是感性的形式,它也不可能真正切断同社会功利与实用目的的全部联系;审美主体也总是将这种联系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于直觉的审美情趣中。因此,在柳宗无诗中所呈现的“心理距离”现象,既包含着形象直觉性,又包含着社会实践性,并且是二者所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柳诗的所谓“冲淡”,乃是诗人在感受到现实的“颠倒妍媸”,黑白混淆,因而在愤激之余产生的一种“超尘绝俗”的审美要求。这种“超尘绝俗”的审美要求,仍然迂回曲折地以社会实践为审美的心理基础,因此,它不可能陷入“寂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09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事物摆在某种‘距离’以外或以内去看,正表明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做出这样不同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489

回帖

9687

积分

副首版

词楼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87
发表于 2022-11-10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宗元如果不参与政治,其文学成就会怎么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3-29 08: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