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4|回复: 22

[佳作转载] 诗词的潜在信息

[复制链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5-6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2-5-6 16:56 编辑

诗词的潜在信息
   [摘要]诗词有着丰富的潜在信息,是由于作者的创作观、诗词的文体特点等因素所决定的。诗词的作者主要运用空白结构、汉字特点、词语含义和各种修辞方法来隐含或呈露潜在信息。
   [关键词]诗词  潜在信息  形神 虚实  比兴  空白结构
    用信息论的观点来解释美学现象,用信息论的方法来解决美学问题的信息论美学认为,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可以被视为一种信息。这一观点如果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述,那就是说,美是一种信息。既然美是一种信息,而诗词又是具有艺术美的文学样式,诗词就存在能引起主体审美感受的美的信息——审美信息。诗词的信息存在于本文中,而且有表层、深层之分,显形、隐形之别。我们把本文的表层信息称为直接信息,深层信息称为潜在信息。直接信息是一种以“显”的形态出现的信息。语义型信息就是这样一种直接信息。潜在信息存在于作品的深层,是一种在本文中没有明白说出而以“隐”的形态存在的信息。它是诗的精华、主旨所在。所以,指导鉴赏主体充分发掘诗词的潜在信息以获得最大的审美满足,应是诗词鉴赏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对此作一番探索。
   一、潜在信息的审美意义及其形成原因
    潜在信息对鉴赏具有极为重要的审美意义,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增强主体的审美效果。这是因为接收潜在信息增了主体接收的审美信息量,而在一定限度内,主体审美感受的强弱与信息的多少成正比,故接收更多的潜在信息能增强主体的审美效果。如果遗漏了潜在信息,主体接收到的信息是残缺不全的,那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所以,只有在充分地接收诗词中的潜在信息后,才能获得更为充分的审美享受。
    二是诗词中的潜在信息,是诗味、诗意的体现。姜夔《白石诗说》云:“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苏轼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天下之至言也。”其“余味”、“余意”、“意无穷”,实际上都是指诗词的深层意蕴,即潜在信息。这说明潜在的信息早已被古代诗论家认识到了。
    现代美学家、文学家对此则有更清楚的认识。朱光潜在处女作《无言之美》中认为:“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他的“无言之美”,指的是主体对潜在信息的审美感受。他还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新越真切。”叶圣陶也说:“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为什么潜在信息是审美的诗味、诗意的体现呢?首先,诗词的潜在信息是隐藏在本文深层的信息,主体要经过发掘才能捕捉到它,获得审美享受。其次,捕捉诗词的潜在信息更需要联想和想象,即主体的想象力有了用武之地。“想象作用的结果就是理想世界。”主体能从理想世界中获得审美满足。再次,创作主体往往把自己的创作主旨,把自己对客观世界最真最深的审美感受隐藏在本文的深层。
    诗词之所以存在丰富的潜在信息,原因有五。
    (一)与诗词的文体特点有关。
    诗人创作时的思想情感往往是浮想联翩,联类无穷的,而诗的篇幅是有限的,又不能象散文、小说那样加长篇幅。因此,为了使丰富的思想情感信息尽可能从本文中传递出来,诗人只好用两个办法:1.浓缩。这就是诗歌是最精炼的文体的原因;2.利用本文中语词、结构、修辞的弹性,将许多信息寄寓在本文的深层,形成潜在信息。
    (二)创作主体为鉴赏主体考虑。
    沃夫尔岗·伊塞尔说:“作者只有激发读者的想象,才有希望使他全神贯注,从而实现作品本文的意图。”而作者要激发读者的想象,就不能把一切都说完,不然,读者还有什么可想呢?因此,创作主体有意识地在本文中留下“空白”或“未定点”,以便让鉴赏主体发挥想象力来填充,进行“具体化”。这些“空白”或“未定点”,伊塞尔称之为“召唤结构”,潜在信息存在于“召唤结构”中,这是创作主体有意为之的。
    (三)与诗词的创作观有关。诗词创作讲求“不言”、“寄言”。刘熙载《艺概·词概》云:“词之妙莫妙于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如寄浅于深,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奇,皆是。”“不言”、“寄言”、“曲笔”的运用,均会产生潜在信息。
    (四)诗词运用并列等手法,能使诗句产生新的信息。
    这些新信息也是潜在信息,如“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前者是由“凤去”、“台空”、“江自流”三种景象并列而成,形成新的意象,包含新的信息:江山长在,人事已非。后者则由“鸡声”等六种事物并列而成,梅尧臣评它说:“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可见他是看到了这一联诗句的新信息。
    二、诗词结构中的潜在信息
    诗词的潜在信息存在于本文的整个结构中。诗词的结构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空白结构,第二个层次是词,第三个层次是句,第四个层次是诗的整体。下面笔者予以逐层剖析。
    (一)空白结构的潜在信息
    诗词的空白有两种,一是“留空”;一是省略。先看“留空”。“留空”本是书法、绘画中的意到而笔墨未到的技法,诗词的“留空”则是指该处有信息而无文字,或换个说法,该处应直接表现的信息被“跳过”了。如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词是写一对情人久别重逢的欢乐,这欢乐太意外了,以致主人公怀疑是不是在作梦。因此,词的情感线索应是欢乐——愁苦——欢乐。但粗看全词,似乎全写欢乐。上片写初逢——欢乐,下片前三句写梦境——欢乐,末二句更是写重逢后的欢乐。那么愁苦在哪里呢?在下片连接三、四句的空白处,这个地方就时间来看属于梦醒后至重逢前,这一段时间词人应是愁苦的,“觉来知是梦,不胜悲”(韦庄《女冠子》),但这一情感信息没有象韦庄一样用文字表现出来,而是被“留空”了。
    省略则是省去信息的载体——文字编码,但信息并没有省去,而是作为潜在信息留在空白处,如龚自珍《已亥杂诗》:
豆蔻芳温启瓠犀,伤心前度语重提。
牡丹绝色三春暖,岂是梅花处士妻。
    诗是对“凰求凤”的婉言拒绝,意谓美人您启开您的芳齿,重新提起过去那些使人伤心的话:不管怎样要和我共结连理。但您这样一位雍容华贵的绝代佳人,哪里好做我这个甘于淡泊的处士之妻呢?“不管怎样要和我共结连理”这一“伤心前度语”的文字编码被省略了,但信息却留在连接三、四句的空白结构中,我们必须把它“品”出来,才能获得对诗的完整感受。
    诗词的省略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语词的省略,一是诗句的省略,在这两种省略中,我们只要找出被省略的文字编码,就找出了被省略了的语义信息。先看语词的省略。诗词语词的省略是既可省略虚词,又可省略实词,但由于虚词在语词中没有实在意义,只有语法意义,故虚词的省略可以略去不论,我们只讨论被省略的实词及相应的语义信息。
    为求语言的精炼或由于字数、平仄的限制,诗词中的实词常被省略。被省略的实词,我们只要根据前后诗意把它补上,也就补上了被省略了的语义信息,如: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白居易《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两句的主语都是“内臣”,都蒙第四句中的“内臣”而被省略。
    诗句中的谓语动词也常常被省略。它又有两种情况,一是被省略的动词可以补上的,如:
田舍清江上,柴门古道傍。
(杜甫《田舍》)
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
(杜甫《独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田舍》诗,可补上被省略的动词“在”。《独立》诗,可补上被省略的动词“有”。《送友人》诗,可补上被省略的动词“似”。
    还有一种无法看出被省略的动词,因而不能补上的。这一类诗句其实是名词的并列,其潜在信息极虚极活,读者可根据诗人生活的时代、社会、生平、经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和发现,如: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辛弃疾《水龙吟》)
    互文本质上也是一种省略,是以减省字词使诗句合律。具体作法是两句中有同意语可此见彼省,读者通过比勘补上所省的语词,就可发现被省略的潜在信息,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无名氏《古诗19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本意是“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为绝句的音节和字数所限,前面省略“汉”字,后面省略“秦”字。“烟笼寒水月笼沙”本意是“烟月笼寒水烟月笼沙”,即秦淮河的沙、水都在“烟”(水雾)月的笼罩之下,前面省略“月”而后面省略“沙”字。“迢迢牵牛星”两句则是“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的省略。
    诗句还可以利用问答的形式省去问句。这种省略方法称为藏问于答,被省略的问句就是潜在信息。如杜甫《石壕吏》从“三男邺城戍”到“犹得备晨炊”,都是石壕村老妇人的诉说,官吏的凶恶盘问都被省略了,但从老妇人回答的话语中可以见出。官吏逼迫老妇人交出家中的成年人去戍边,老妇人说:“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官吏问:“难道你家中再没有别的人了?”老妇人答:“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官吏又问:“那么,你孙子的母亲呢?”老妇人答:“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官吏再威逼:“不行!快让她跟我们走。”于是老妇人只好请求:“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里,官吏威胁逼迫的话都被省略了,只写出了老妇人的答语。
    诗末尾的空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型体现,诗的语言文字在这里结束了,但却含有不尽之意,因而余音袅袅,使人流连叹赏,回味无穷,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所以,杜甫论诗说:“篇终接混茫。”“混茫”是指含意丰富而又不易捉摸,这是说诗的末尾连接着不易捉摸而又丰富的含意。《带经堂诗话》亦云:“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因此,诗末尾的空白也有丰富的潜在信息在其中,如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是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思乡情感的,前三句层层迭进,将征戍者思乡情感推向高潮,第四句却突然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结束,但征戍者的思乡情感并没有从此打住。在绵亘起伏的长城上,秋月高照,此时征戍者是一种怎样的心境?他们是“一夜征人尽望乡?”还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或是“不破楼兰终不还?”这种种内心世界,诗中不可尽写,于是以这种“思入微茫,似脱实粘”之景结情,以不尽尽之。
   (二)语词中的潜在信息
    诗词中的语词是一种文字编码,是信息的载体,在它所负载的信息中,除语义信息是直接信息外,还运用双关语、含蓄语、代字、具有审美积淀的词语以及以借喻、借代、象征手法形成词语,隐含潜在信息。
    双关语。双关语是一种隐语,有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种,两种双关语都有一底一面,底是潜在信息,面是直接信息。语义双关如“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李适之《罢相》),诗中的“圣”是双关语,“面”的直接信息是指酒(古人称清酒为圣人),“底”的潜在信息是指皇帝。又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诗中的“春风”也是双关语,它既指自然界的“春风”,意谓玉门关在遥远的塞北,春风不度,杨柳不青,也暗指“皇恩”,意谓皇恩不到边关,戍边将士徒有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以抒发思乡之情。
    谐音双关语在南朝民歌中最多。民间少女既要表现对爱情的追求,又羞于明白说出,因此用音同义不同的谐音双关语暗示,如《读曲歌》:“罢去四五年,相见论故情。杀荷不断藕,莲心已复生。”诗中的“藕”双关对偶的“偶”,“莲”双关爱怜的“怜”。再如《子夜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诗中“悠然”谐“油燃”,“期”谐“棋”。文人创作向民歌学习,也有了双关语,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诗中的“晴”双关“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诗中的“丝”双关“思”。
    含蓄语。含蓄语是诗人充分利用语言符号的多义指向和暗示性,使其含义比字面的表达更多更丰富,即含有潜在信息。如“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岂”字在自谦之外又含有自负的意思,“应”字则明显透露出诗人的不满和牢骚。《诚斋诗话》亦云:“杜云‘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上言其力穷,故曰‘赊’,下言其无使令,故曰‘亲’。”又如“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终南山》)“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两联中的“隔水”、“近人”也是含蓄语。前者暗示山势险峻,山路盘曲。因此人可以隔着溪涧对面说话,要走到一起却不容易。后者暗示江水清澈,所以倒映在水中的月影特别清楚,似乎离人更近。
    代字。代字来源于诗词的用典和借代,某一典故或某一借代用多了,就使得一词语能替代另一词语而成为代字。代字中的潜在信息是被代事物,如宋吕本中《童蒙训》云:“‘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沉绵。’不说作赋,而说‘雕虫’,不说寄书,而说‘烹鲤’,不说疾病,而说‘沉绵’。‘颂椒添兴味,禁火卜欢娱。’不说岁节,而说‘颂椒’,不说寒食,但云‘禁火’,亦文章之妙也。”吕本中这段话中的“雕虫”、“烹鲤”、“颂椒”是用典而形成的代字,其潜在信息是作赋、寄信、正月初一。它们分别出自杨雄《法言·吾子》,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和《晋书·列女传》。“沉绵”、“禁火”则为借代而形成的代字,“沉绵”是以病的性状代病,“禁火”是以寒食节禁火的风俗代寒食,故这两个代字的潜在信息是“病”、“寒食”。
    具有审美积淀的词语。诗的语言作为表达诗人意识的符号,不仅凝聚着诗人的个体意识,还凝聚着时代的群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意识,这类词语我们称之为具有审美积淀的词语,它们也是有潜在信息的语词。如柳谐音“留”,因此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惯,这样杨柳就关联别情,“渭城朝雨湿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诗句中的柳都暗寓别情。此外,如松、竹、梅代表高洁的品德和性格,日、月比喻君、后,东风、雨露比喻君恩,龙比君位,鸾凤比君子,燕雀喻小人,浮云比喻游子,秋寓有悲、愁的情感等等,都浸透着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它们的潜在信息就是具有审美积淀的词义。
    反语中的直接信息只是假面具,它的潜在信息才是正意。如: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钩。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
    孟浩然诗中的“不才”、“明主”,耐人寻味。“不才”是谦词,更是反语,因为实际上诗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不才”。诗人曾自谓:“执鞭慕夫子,棒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词赋亦颇工。”这样有非凡抱负和超群才华的人,安得为“不才”!所以,“不才”既是谦词,更含有怀才不被人识的愤懑,因此是反语。“明主”是谀词,也是反语。封建社会的臣民称皇上为“明主”,含有谀美的意味,故“明主”这一谀词表明孟浩然求仕之心未死,还希望皇上见用。但自己有抱负、有才华却不被皇上见用,至今仍为一介布衣,这样的皇上,安得为明?所谓“明主”,实为不明之主。相传唐玄宗在王维内署听孟浩然读了这首诗后很生气,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见诗中的“不才”为“有才”,“明主”为“暗主”的弦外之音,玄宗本人还是品出来了。
    李贺诗中的“雕虫”则纯是反语,“雕虫”本意是轻视辞章,引申为书生是无用之人,诗中诗人谓自己是“雕虫”,是将自己称为无用书生。但实际上这不是诗人的真心话,因为诗人是既有远大理想也颇为自负的:“少年心事当拿云。”(《致酒行》)“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但现实却使他处于“地老天荒无人识”的境地,只好将青春年华消磨于书斋,故“雕虫”是诗人怨愤的反语。
    (三)诗句中的潜在信息
    诗词的潜在信息,更多蕴含于诗句之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都能使诗句蕴含潜在信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使诗句具有委婉、曲折的表现效果,而潜在信息正是在委婉、曲折之中产生。如: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维鹊有巢,唯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迎之。
(《诗经·鹊巢》)
    屈原诗句以草木比美人,以美人比君主,诗句借草木零落,暗示君主如不能及时加强道德修养,举贤任能,则将年华老大,一事无成。《鹊巢》诗的前两句是兴,相传鸠鸟也有一定配偶,故用鸠鸟起兴兼有暗示这位新嫁娘具有贞一的品德。两例诗句都有潜在信息,说明比兴手法能使诗句蕴含潜在信息。
有时,对比手法也能使诗句含有潜在信息。如:
敏捷诗千首,漂零酒一杯。
(杜甫《不见》)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杜甫的诗句,从李白的敏捷诗才和漂零处境的对比中,暗含诗人对挚友的不幸遭遇深为同情这一潜在信息。高适的诗句不仅暴露了军中苦乐不匀的状况,更讥刺边地将领不得其人。
    反说的直接信息只是虚晃一枪,诗句的真谛全在它的潜在信息——正意之中,如: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尝试平章先贤传,屈原醒不似刘伶醉。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西江月·遣兴》是辛弃疾闲居瓢泉时所作。辛弃疾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爱国词人,此时投闲置散,心情十分愁苦,但却以反说表现。要在酒醉时才能贪恋一会儿欢笑,正说明未醉时全无欢笑,全是愁苦。明明闲居有的是功夫,可词人却说:要愁那得工夫”,当然也是反话,其潜在信息是说整日都在发愁。后两句也是反说,其潜在信息是辛弃疾认为自己主张抗战和统一,这本来是古书中说的正义事业和至理名言,可被朝廷中的当权派说得全无是处,这岂不是说古书上的道理全都错了?刘克庄词句说屈原清醒地看到祖国危亡,而忧愁幽思,反而不如刘伶的酩酊大醉,忘怀世事,也是反说,其潜在信息是痛恨社会黑暗。
    诗词中的景与情,形与神,虚与实,它们的存在形态往往是以一方为“表”,另一方为“里”,即以一方为直接信息而以另一方为潜在信息。这是因为信息是表里相成,虚实相生的,写了“表”,即是写了其“里”;表现了“实”,即能窥见其“虚”。既然只需写一面就能包含另一面,而诗又要以最省的笔墨表现最多的内容,诗人就不是表里俱写,而是只写一面,将另一面处理为潜在信息,故王船山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如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写景佳句,它是说春天到来,池塘长出了春草,园中柳树上鸣叫的鸟的种类有了变化。诗句在充满蓬勃生机的春天景物的描写中,隐含着诗人的喜悦情感。这里景是诗句的直接信息,而情则是潜在信息。又如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白云飞。”亭皋是水边的原野,是妇人捣衣之处,陇首是妇人丈夫远去的地区,思妇从原野的叶落联想到陇首云飞,透露出望远怀人的情感,也是潜在信息(情)寄寓于直接信息(景)中的。
    诗词是以人物的外部形象来表现其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的,我们把人物的外部形象称之为“形”,内部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称之为“神”,形与神的关系有两种方式,“以形写神”和“以神写形”,它们也是“互藏其宅”的。在“以形写神”中,“形”是直接信息,“神”则是潜在信息,而在“以神写形”中,情况正好相反。如温庭筠《菩萨蛮》:“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诗句是写女主人公身上穿着短袄,上面绣着成双成对的金鹧鸪,描写了她的外部形象。但我们仔细品味,又会品出“双双金鹧鸪”是以鹧鸪的成双成对暗示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的,这又表现了她的神——内心的精神状态。又如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描写词人形体消瘦来刻画她对丈夫的苦苦相思,更是以形写神,形为直接信息而神为潜在信息的佳句。
    杜荀鹤《春宫怨》:“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是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失宠的宫女回忆起在家乡与女伴们采莲的生活,它是写“神”的。宫女借对过去欢乐的回忆来排遣眼前的失意时的形象,诗句中没有描写,但我们不难想象出这位宫女此时一定是心灰意懒,满面愁容,这就是她此时的“形”,所以诗句是以神写形的。宫女的内心情感“神”是直接信息,而“形”则是潜在信息。高适《封丘作》:“我本渔樵孟渚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是说他本来在孟渚山野打鱼砍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宁愿在草泽狂歌,怎甘作风尘中的卑微小吏!诗句的“神”是刻画诗人向往自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所以殷璠说:“多胸臆语,兼有气骨。”诗虽没有直接描绘诗人的形象,但一个愤激不平的诗人形象却又突兀地站立在我们面前,也是以神写形的好诗句。
    在“虚”与“实”中,对于什么是“虚”,什么是“实”,传统的诗论词论有多种解释。如在时间上以现在为实,以过去为虚;在空间上以己方为实,以对方为虚;在处境上以现实为实,以梦境为虚。但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我们不妨把“虚”、“实”看作是诗人对信息的处理。诗人将需要传递的丰富的信息,一部分在本文中予以直接表现,另一部分则利用本文的弹性结构,寄寓在本文的深层,前者为实,后者为虚。实是直接信息,虚是潜在信息;实为表,虚为里;虚实相生,表里相成。诗词就这样以有限的实,寄寓更多的虚,以增大信息容量,使短小的篇幅表现深广的内容。但诗句中也有以现在、己方、现实为“虚”,为潜在信息的反常情况。如: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李商隐《无题》)
    两例都是从过去着笔,以过去为“实”,为直接信息,而以现在为“虚”,为潜在信息。崔护的诗句明写去年今日我来到这家门前,暗含今年今日我又来到这家门前。李商隐的诗句着笔的是昨夜星辰,同时也暗写了今夜星辰。所以,它不只是写了昨夜时光多么美好,星辰灿烂,和风习习,而且表现了今夜时光多么美好,星辰灿烂,和风习习,这一切都象昨夜一样。又如:
今夜富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柳永《八声甘州》)
    两例都是从对方着笔,以对方为“实”,为直接信息,而以己方为“虚”,为潜在信息。杜甫的诗句不明写自己思家,而从对方着笔,谓今夜妻子在富州独自看月,却把自己的思家情感化为潜在信息:今夜长安月,客中也独看。柳永的词句也从对方着笔,写家中亲人在殷切盼望他回去,而自己思亲思归的情感,也就作为潜在信息包含在其中。再如: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令》)
梦中忘却已闲退,谏草犹藏怀袖。
(刘克庄:《念奴娇》)
    两例都是从梦境着笔,以梦境为“实”,为直接信息,而以现实为“虚”,为潜在信息。李煜词句是写只有在梦里才忘记自己是囚徒,得到片刻的欢娱。这就意味着他在现实中作为宋朝的囚徒,亡国之君,是连片刻的欢娱也得不到的,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痛苦之中。刘克庄词写梦中忘记自己是闲退之人,仍然怀中藏着谏书向皇帝进谏,曲折地表现词人此时虽已闲居在家,但仍以国事萦怀的爱国情感。
(四)整体的潜在信息
诗词整体的潜在信息的存在形态也有多种,主要是以比兴手法使整首诗具有比喻、寄托或象征意蕴。如: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不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张籍《酬朱庆余》)
    两首诗通篇都用比喻,这类诗歌我们称之为“比体诗”。朱庆余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从字面上看,诗的直接信息是写“闺意”的。其实,这首诗的真正意蕴并不在此,而是在文字之外以比喻手法形成的潜在信息中。朱庆余在进士考试前写这首诗(诗又名《近试上张水部》),是征询张籍的意见,它是说我在考前呈送给您的作品(唐代把考前考生呈送作品给考官以搏取好印象的做法称为“行卷”),是否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对这首诗的潜在信息,张籍是心领神会的,因此,他用同样的比体写成的答诗,将朱庆余比作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必然会技压群芳,暗示他不必为考试担心。
    诗人以比兴手法在诗词中寄寓自己的思想情感,这就是寄托,由于往往是比兴连用,故又称为比兴寄托。诗词中的这类作品,其潜在信息就是诗人在比兴手法背后的寓意。如:
嫩箨香包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片心。
(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后,荆棘满园君始知。
(贾岛:《题兴化寺园亭》)
    李商隐诗语表讲的是不要吃初生的竹笋,其实诗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竹笋比喻新生人才,希望当政者不要象剪取竹笋那样摧残、扼杀新生力量,而要爱惜人才。贾岛诗据孟棨《本事诗·怨愤》说:“岛《题兴化寺园亭》以刺裴度。”说明这首诗,不是只说裴度大兴土木建造园林,不种桃李只种蔷薇,致使秋后无景可观,而是把使许多人家流离失所建造园林的做法比作“不种桃李种蔷薇”,并以“荆棘满亭”暗示必然招致不良后果。所以,诗人将自己对权贵只顾自己而坑害百姓的不满寄寓在诗中,并成为诗的主旨。
    诗词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使信息的传递更深、微、曲、隐,即所谓“名小类大”、“旨远辞文”、“言曲而中”、“事肆而隐”,充分体现表层信息与深层信息虚实相生,隐秀相成的对立统一,形成“象征诗”。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挺,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郑燮诗的表层信息是描写了挺立于深山破岩中的坚挺的竹子,而深层信息则是以竹象征自己在艰苦环境中坚韧不拔,永葆节操。联系郑燮的生平,真是诗如其人。王冕诗的深层信息也是以对花虽淡而有清气的墨梅的描写,象征诗人自己“清气满乾坤”的高贵品质。古典诗词中的咏物诗,多是表层写物,深层写人,寓意婉曲而深刻。
    总之,笔者认为,要发现、理解和掌握诗词中的潜在信息,需要我们在其表现手法、语法、修辞及诗词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探。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是一种信息。既然美是一种信息,而诗词又是具有艺术美的文学样式,诗词就存在能引起主体审美感受的美的信息——审美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信息是一种以“显”的形态出现的信息。语义型信息就是这样一种直接信息。潜在信息存在于作品的深层,是一种在本文中没有明白说出而以“隐”的形态存在的信息。它是诗的精华、主旨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能增强主体的审美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诗词中的潜在信息,是诗味、诗意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诗词的潜在信息是隐藏在本文深层的信息,主体要经过发掘才能捕捉到它,获得审美享受。其次,捕捉诗词的潜在信息更需要联想和想象,即主体的想象力有了用武之地。“想象作用的结果就是理想世界。”主体能从理想世界中获得审美满足。再次,创作主体往往把自己的创作主旨,把自己对客观世界最真最深的审美感受隐藏在本文的深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主体有意识地在本文中留下“空白”或“未定点”,以便让鉴赏主体发挥想象力来填充,进行“具体化”。这些“空白”或“未定点”,伊塞尔称之为“召唤结构”,潜在信息存在于“召唤结构”中,这是创作主体有意为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的结构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空白结构,第二个层次是词,第三个层次是句,第四个层次是诗的整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语词的省略,一是诗句的省略,在这两种省略中,我们只要找出被省略的文字编码,就找出了被省略了的语义信息。先看语词的省略。诗词语词的省略是既可省略虚词,又可省略实词,但由于虚词在语词中没有实在意义,只有语法意义,故虚词的省略可以略去不论,我们只讨论被省略的实词及相应的语义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潜在信息极虚极活,读者可根据诗人生活的时代、社会、生平、经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和发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句还可以利用问答的形式省去问句。这种省略方法称为藏问于答,被省略的问句就是潜在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篇终接混茫。”“混茫”是指含意丰富而又不易捉摸,这是说诗的末尾连接着不易捉摸而又丰富的含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关语是一种隐语,有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种,两种双关语都有一底一面,底是潜在信息,面是直接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含蓄语是诗人充分利用语言符号的多义指向和暗示性,使其含义比字面的表达更多更丰富,即含有潜在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代字来源于诗词的用典和借代,某一典故或某一借代用多了,就使得一词语能替代另一词语而成为代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绵”、“禁火”则为借代而形成的代字,“沉绵”是以病的性状代病,“禁火”是以寒食节禁火的风俗代寒食,故这两个代字的潜在信息是“病”、“寒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语中的直接信息只是假面具,它的潜在信息才是正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都能使诗句蕴含潜在信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使诗句具有委婉、曲折的表现效果,而潜在信息正是在委婉、曲折之中产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中的景与情,形与神,虚与实,它们的存在形态往往是以一方为“表”,另一方为“里”,即以一方为直接信息而以另一方为潜在信息。这是因为信息是表里相成,虚实相生的,写了“表”,即是写了其“里”;表现了“实”,即能窥见其“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是以人物的外部形象来表现其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的,我们把人物的外部形象称之为“形”,内部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称之为“神”,形与神的关系有两种方式,“以形写神”和“以神写形”,它们也是“互藏其宅”的。在“以形写神”中,“形”是直接信息,“神”则是潜在信息,而在“以神写形”中,情况正好相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整体的潜在信息的存在形态也有多种,主要是以比兴手法使整首诗具有比喻、寄托或象征意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以比兴手法在诗词中寄寓自己的思想情感,这就是寄托,由于往往是比兴连用,故又称为比兴寄托。诗词中的这类作品,其潜在信息就是诗人在比兴手法背后的寓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43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791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使信息的传递更深、微、曲、隐,即所谓“名小类大”、“旨远辞文”、“言曲而中”、“事肆而隐”,充分体现表层信息与深层信息虚实相生,隐秀相成的对立统一,形成“象征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19 0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