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0

【散曲讲座25】李宏弟丨〔南羽调·胜如花〕浅析 (转帖)

[复制链接]

1113

主题

6079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4148
发表于 2022-3-1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韦俊 于 2022-3-11 22:21 编辑

【散曲讲座25】李宏弟丨〔南羽调·胜如花〕浅析
湖南周慎

第二十五讲  〔南羽调·胜如花〕浅析

李宏弟

1月20日第24讲,浅析了〔南仙吕·鹧鸪天〕的制曲要点。今晚,继续介绍第八个南曲曲牌〔南羽调·胜如花〕。下面从五个方面,把我搜索到的信息与大家分享。
一、〔南羽调·胜如花〕简介
〔胜如花〕为南羽调近词,小令套数兼用,套曲无尾。全曲十三句,五个句段,十一个韵位,二十八板。
此调有多个变格。第三句为二二二结构句式。第五句为七字,多为三四句式,也有六字,即二二二结构。第七、八句多为对句,前人作品中七八两句中第五、七字多为叠字,如“风行雨行”,也有不叠的。第十句有五字,首字为领格字,亦有四字,不须领字。最后两句为叠句,亦是本调最出彩的地方。本调中的七字句,一般为三四句式,但也有二二三句式的。
根据文意,前后字数相同的句式,可根据内容适当选择对仗。
入套时,可与其他宫调固定组合,亦可叠用本调二至三支不等,组成专场。小令常用。
南曲中羽调归类于仙吕宫,民国初有曲家大赞〔胜如花〕这个曲牌,现作此牌的人较少。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散曲概念。
1、关于羽调。羽调,即“羽”,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羽”为五音之第五级,居“徵”之次。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平声羽七调”。南曲分为九宫十三调,仙吕为一宫,羽调附之,比北曲多出来的一调即为羽调。
2、关于近词。近词,是曲的另一种称呼。曲是韵文文学的一种,同词的体式相近,可以配乐歌唱。曲分南曲和北曲,南曲起于南宋,以南方音为主;北曲起于金,盛于元,以中州音为主,分为杂剧、散曲两种。北曲的杂剧是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其中唱词是剧中人唱的;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只供清唱吟咏,和词的性质相近,俗称近词。
3、关于摘调。摘调是北杂剧或南戏某一出戏中的过曲单独摘录下来、作为例曲供曲友熟悉曲牌学习之用的小令。它是一出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为单独小令,从内容上看基本是一层意思,没有明显的架构层次,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初学散曲,可以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叙述以及语言特色,若创作小令,必须有头有尾,层次清晰,内容完整。

二、〔南羽调·胜如花〕谱式
以下列举六种谱式:
谱式一:13句,字数为336、777、77、45、777,共77字。
平平去,平去平(韵),上入平平去上(韵)。入平平、去上平平,上平平、平平去上(韵),去入平、去平平去(韵)。平入平、平平上平(韵),平入平、平平上平 (韵)。去上平平(韵),去平平入上(韵),平平入、去平平去(韵)。去平平、上去平平(韵),去平平、上去平平(韵)。
(摘自曹克考老师查来的《九宫正始》903页(电子版),对照巜康熙曲谱(147-148页)。)
谱式二:13句,句数为336、767、77、44、777,共75字。
平平去,平去平(韵),上入平平上上(韵)。入去平平上平平,平平平平去上(韵),去入平去平平去(韵)。平入平平平上平(韵),平入平平平上平(韵)。去上平平(韵),平平入上(韵)。平平入去平平去(韵),去平平上去平平(韵),去平平上去平平(韵)。
(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吕荣健著《无争斋散曲杂谈》第171页)
谱式三:13句,句数为336、777、77、45、777,共77字。
平平去,×去平(韵),×去平平入上(韵)。×平平去上平平,上平平平平去上(韵),去平去平平平去(韵)。平入平平平上平(韵),去入平平平上平(韵)。去上平平(韵),上平平平去(韵),平平去平平平去(韵)。去平平上去平平(韵),去平平上去平平(韵)。
(摘自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吕荣健著《无争斋南曲格律》第15页)

谱式四:13句,句数为336、767、77、44、777,共75字。
平平去,平去平(韵),上入平平上上(韵)。入平平去上平平,平平平平去上(韵),去入平去平平去(韵)。平入平平平上平(韵),平入平平平上平(韵)。去上平平(韵),平平入上(韵)。平平入去平平去(韵),去平平上去平平(韵),去平平上去平平(韵)。
(摘自黄山书社出版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清代编九宫正始》第903-904页)

谱式五:13句,字数为336、777、77、45、777,共77字。
平平去,×仄平(韵),仄仄平平去上(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上(韵),仄平仄、平平平去(韵)。×仄平、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去(韵)。×平仄、平平平去(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摘自《南曲小令三十谱》第4页)

谱式六:13句,字数为336、767、77、457、77,共76字。
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上(韵)。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去上(韵),去×平、×平平去(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平去(韵),×平去、×平平去(韵)。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
(选自湖南徐瑞理老师研究整理的曲谱)

以上六个谱,都是从不同渠道摘录的,不尽相同,难以统一。相同之处是:都是13句;不同之处:第5句有7字、也有6字,第10句有4字、也有5字。7字句中,有的为三四句式,也有的为二二三句式。
古代曲书,如《九宫正始》等,根据不同例曲逐字固定标出的曲谱还有好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三、古代例曲分析
例一:按第一谱式

〔南羽调·胜如花〕浣纱记(摘调)

明·梁辰鱼

(外)清秋路。黄叶飞。为甚登山涉水。(贴)只因他义属君臣。(外)反教人分开父子。(贴)又未知何日欢会。(外)料团圆今生已稀。(贴)要重逢他生怎期。(外)浪打东西。似浮萍无蒂。(贴)禁不住数行珠泪。(外:儿吓)羡双双旅雁南归。羡双双旅雁南归。
注:外,指伍员,字子胥。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又有地方称作贠(yún)),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贴,伍子胥之子。另一版把“贴”换为“小末”。

作者梁辰鱼(1521-1594),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戏剧家。曾作《红线女》等杂剧,但以《浣纱记》传奇最著名,此外还有《远游稿》《江东白苎》等。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
《浣纱记》,根据明代传奇作品《吴越春秋》改编的昆曲剧目,原名《吴越春秋》,共45出,借春秋时期吴、越两个诸侯国争霸的故事表达对封建国家兴盛和衰亡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
此曲选自《浣纱记》第26出《寄子》一节,是伍子胥远赴吴国任大夫一职前辞别小儿时,父子双方声泪俱下难舍难分的一段唱词。
曲作前三句点明在落叶纷纷的晚秋时节,渲染了凄清的悲伤情绪,因为即将跋山涉水远赴吴国。中间八句,通过父子双方的一系列对话,叙述了伍子胥赴吴任职是为了报恩,但却使骨肉分离,难以料想何时团圆,不禁双泪长留,好像浪打浮萍一样。结尾两句重叠,伍子胥希望帮助吴国后尽快回家,加重了语气,凄凉之情氤氲在父子的对话中,这一生死离别的场面,无人不为之动容。
后边的故事表明,这一离别也是父子相见的最后一面。伍子胥在吴国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
曲作把心理描写景物化,综合运用描写、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若身临其境,感人肺腑。
例二:按第二谱式
〔南羽调·胜如花〕吴下声家结集名曰
《道和》,倚此索和小令
近代·吴梅
清明节,云水乡,美景良辰共赏。最难的胜地联欢,更休提钧天绝响,待按拍千花齐放。美姻缘西楼粉香,好功名南柯枕长。万古情场,要万人传唱。天下事谁真谁妄?试看他粉墨排当,试看他粉墨排当。
(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吕荣健著《无争斋散曲杂谈》第171页)
注:道和,指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域名,唐代分全国为十道,相当于后来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府以上设道,此处指吴梅弟子的文集;钧天,“钧天广乐”的略语,指天上的音乐;南柯,唐李公佐作《南柯太守传》,叙述淳于棼梦至槐安国,娶公主,封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后率师出征战败,公主亦死,遭国王疑忌,被遣归。醒后,在庭前槐树下掘得蚁穴,即梦中之槐安国;妄,本义指狂乱,引申为荒诞、胡乱之义;排当,宫中饮宴,泛指家庭理饮宴。

作者吴梅(1884年-1939年),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现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在文学上有多方面成就,在戏曲创作、研究与教学方面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主要著作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南北词谱》等,又作有传奇、杂剧十二种。
曲作是吴梅弟子文集的和曲,分三层意思:第一层为前三句,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在春和景明的清明时节,吴家弟子共赏江南春景,山色空蒙,云水相映,如梦如幻,提纲挈领引出下文;第二层为四到十句,通过美景、音乐、花草等环境渲染,感叹世间的姻缘、功名。后三句为第三层意思,议论作结,参透人事,感叹红尘中的真真假假、人世间的你争我夺,皆如过往烟云。
曲作先叙后议,先景后情,采取反问、用典、排比等手法,有景抒情,感叹尘世风云变幻,纷纷扰扰,都是过往烟云,表达了作者放下欲念、返璞归真的人生处世哲学。

例三:按第二谱式
〔南羽调·胜如花〕别情
清·沈谦
长亭近,别路赊,把袂相看不舍。隔残阳乱水连云,锁荒烟寒花遍野,载愁恨孤舟摇曳。愿杯儿沾唇满些,愿风儿当头紧些。翠拥红遮,肯消停今夜,都莫睡重挑灯灺。待天明早去休嗟,待天明早去休嗟。
(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吕荣健著《无争斋散曲杂谈》第172页)
注:赊,遥远;灺,本义为没点完的蜡烛,引申为灯心燃烧后的灰。嗟,叹息、感叹。

作者沈谦(1620-1670),字去矜,号东江,仁和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人。明末清初韵学家。著有《清史列传》、《东江词韵》、《临平记》4卷。
这是一首送别曲。古人送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所以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曲作在诸多送别诗中,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开头三句为第一层意思,长亭近、路途远的景物描写,言简意赅地渲染了送别的气氛,一句“把袂相看不舍”,拉着有情人的衣角恋恋不舍,角度新颖,一幅动感剪影活灵活现地表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第二层为四到十一句,通过一组鼎足对的景物描写,接着通过离别酒多喝些、大风刮的更紧些、一夜促膝畅谈、难以入眠等心理和形象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心情,情景交融,别开生面。第十二、十三句为第三层,希望天明后早些出发,不要叹息,正话反说,采用重复句,加深了语气,依依不舍的心情表现无遗。
曲作采用一系列景语和心理描写,情景交融,表现了有情人依依相别、难以割舍的复杂纠结的心情。
例四:按第三谱式
〔南羽调·胜如花〕荆钗记(摘调)

元·柯丹丘

(老旦)辞亲去,别泪零,岂料登山蓦领。只因人寄简传书,教娘离乡背井,未知道何日欢庆?(合)愁只愁一程两程,况未闻长亭短亭。暮止朝行,趱长途曲径,休辞惮跋涉奔竞。愿身安早到神京,愿身安早到神京。
  注:老旦,指王十朋的母亲,合,指王十朋的母亲和钱玉莲父亲。

柯丹丘,也写作柯丹邱,元代人,生平不详。明代张大复《寒山堂曲谱》 卷前的《谱选古今散曲传奇集总目》中,在《荆钗记》剧下,注称作者为“吴门学究敬先书会柯丹丘”。由此知柯氏为苏州人,大概是书会中的职业剧作家。
《荆钗记》,相传为柯丹丘所著,也有写为无名氏,又称《王十朋荆钗记》,与《拜月亭》、《白兔记》、《杀狗记》并称“南戏四大家”。全剧四十八出,塑造了“贵不易妻”的王十朋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钱玉莲两位人物形象,揭露和批判了孙汝权的丑恶嘴脸以及玉莲后母、万俟丞相等人的腐朽思想,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共鸣。此曲摘自《荆钗记》第二十八出《哭鞋》一节。
故事背景为:钱玉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宁肯嫁给以“荆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因拒绝万俟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职。孙汝权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书为“休书”,哄骗玉莲上当;钱玉莲的后母也逼她改嫁,玉莲不从,投江自尽,幸遇救。
此节叙述的是钱玉莲投江后,王十朋母亲发现江边儿媳钱玉莲投江时丢失的绣鞋,及时告知钱玉莲父。钱父过来了解情况,商量对策,并派自家仆人李成陪王母一起赴京。王十朋老母辞别亲家,赴京见儿前的一段唱词。
曲作声泪俱下,把王十朋老母无依无靠、无可奈何的悲伤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转自《360个人图书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19 1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