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65|回复: 117

诗词创作中的用事用典(王姬)

[复制链接]

3391

主题

49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057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20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词创作中的用事用典(王姬)
诗词创作中的用事用典
诗词写作中用典,就是引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语词,它所起的作用较之引用之于一般文章,还在于更增添了使诗词委婉含蓄、意境深远的特有魅力。用典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3391

主题

49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057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明用和暗用

明用就是对成语典故基本上不作改动,明显引用其原文。如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引用民谣“莫道君行早”,《十六字令》引用民谣“离天三尺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引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1

主题

49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057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用即采用典故的意思,却不沿袭原文词句。我国古代诗论说用典的化境,“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纪昀就读出来,用了楚襄王巫山与神女相会的典故。黄庭坚《簟诗》:“落日映红波,依稀比颜色”,就采用了杜甫《梦李白》“落日照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架构。吕居仁“如何今夜雨,只是说家乡”。《诚斋诗话》称赞这种暗用是“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总之,暗用就是在内容或形式上对所用典故有新的突破,而不是直接简单引用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1

主题

49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057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正用和反用

正用就是所用典故含义和作者用意方向一致。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中所用六典都是正用。即通过孙权、刘裕的成功寄托自己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引用刘义隆事与愿违的史实与现实中韩侂胄想学霍去病也遭失败如出一辙;又用北魏拓跋焘在长江北岸建行宫(佛狸祠)影射金人在长江统治已经稳固。廉颇正是作者的夫子自道,更不必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1

主题

49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057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用是指典故成语含义与作者的意思正好相反。毛泽东《十六字令》引用民谣“马过要下鞍”,反用其意:“快马加鞭未下鞍”。《卜算子·咏梅》更是明白交代是对陆游同词牌、同题目之作的“反其意而用之”。李商稳《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说汉文帝想起用贾谊,召见于宣室,谈了半夜却没问过人民疾苦的事,只大谈祭祀鬼神的问题,引用文帝与贾生故事,并不表现国君爱才尚贤和贤臣的被信际遇,这就是反用典故。宋代马存《文帝》:“可怜一觉登天梦,不梦商岩梦棹郎。”也是批评汉文帝只做神仙梦,梦中推他上天的船夫衣服后有破洞,后来见邓通衣上也有洞,就宠信邓通。“梦商岩”是商代国君起用贤臣傅岩,推说梦中所见者容貌相同。后者是假梦,前者是真梦,而用贤与否完全相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1

主题

49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057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化用

所谓化用,就是融会贯通,另起炉灶,炼出精品,就是“体认着题,融化不涩”。“自然宾主水乳,究不知谁主谁宾”(张炎《词源》)。大致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字面上现有用典痕迹,但只是借个由头,完全是独抒已见。鲁迅曾用曹植的“七步诗”“活剥一首:替豆萁伸冤,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酒席。”(华盖集·咬文嚼字)。曹的原作是替豆伸冤:“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鲁迅却反过来替豆萁伸冤:“我成了灰,你却成了席上珍”。这可算是反用。其实在全诗的戏仿上又是正用,都利用豆与萁“本是同根生”却又形成对立的关系来暗喻矛盾双方冲突的不合理性。曹植说的是哥哥对弟弟的压迫,鲁迅则指斥了北京女师大校长杨荫榆办酒席拉势力迫害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1

主题

49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057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种情况是保留所引用成语典故的原貌,稍加点化,改动一两字,便突现全新意境。典型例子要算林逋的《山园小梅》,脍炙人口的两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顾嗣立《寒厅诗话》指出:此二句出自江为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氏只改“竹”为“疏”,改“桂”为“暗”,“遂成千古绝调,所谓点铁成金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修辞奇迹?当然由于林氏对梅的爱至入迷的熟悉和深情,所以化用前人对竹、桂的描写,改两个名词为形容词,就突现了梅的“疏影、暗香”的特色,把本来泛写夜景分述两种景物的诗句聚焦到一树梅株身上。而且用“疏”写姿态,凭“暗”烘幽淡;而且有了这空灵的“疏、暗”二字,就使原句中的“横斜、清浅”与“浮动、黄昏”这些词语都变得灵通飞动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1

主题

49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057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注意事项

用典恰当与否,是工巧还是拙笨,与引用时是否注意如下几点大有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1

主题

49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057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要准确,要查清原文,不要张冠李戴。《诗学规范》批评王维诗句“卫青不败由天幸”,错把霍去病当成卫青;李白“阴山道士如相访,为写黄庭换白鹅”错把《道德经》记成《黄庭》。《古今诗话》批评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当时亦笑潘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潘”为“张”之误。被批评的都是名家,他们也有记错写错的时候,我们写诗,自然更需认真细心用典,免得贻笑后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1

主题

49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057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要适度,注意量体裁衣。《说诗晬语》指出:“假如做田家诗,只宜称情而言;乞灵古人,便乖本色。”又说:“拟古咏怀,断不宜入近世事与近世字面;锦葛同裘,嫌不称也。若叙述近事,即方言谣谚,不妨引入,顾用之何如耳。”毛泽东作于1965年秋的《念奴娇·鸟儿问答》就引用了赫鲁晓夫1964年春说的“福利共产主义就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诗化为“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当然不是引的古典而是新典,却正符合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1

主题

49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057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要自然贴切,与已作已意融合无间。张炎《词源》:“多读古人书,多见古人,犹主人启户,客自到门。此是真读书人,真作手。”又称赞苏轼《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故事。张官徐州时,宠妓关盼盼,居燕子楼。张死后,盼盼不食而死。苏轼在徐州时梦见盼盼,乃作此词。这里用典正是“用事而不为事所使”,是作者自己客居徐州梦见盼盼,这盼盼应当就是自己所爱之人包括亡妻王氏吧。全词是歌赞盼盼忠情还是写自己对亡妻的永久的思念呢?词末的“异时对赏楼夜景,为余浩叹”。设想将来有人来此燕子楼,也会对我这番情怀有所理解。这不更明示出此词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垒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1

主题

49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057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要正确理解典故含义和作者的用意。上引苏词对读者是有所期待的。读者该不致认为苏轼就是因为梦见盼盼而只是歌赞她对张建封的忠贞吧?下面再举一例说说正确理解用典的必要。龚自珍《已亥杂诗》之十:“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百年綦辙低回遍,忍作空桑三宿看?”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出仕和归隐都持从容态度,这在历史上也难见,匆匆揩干怀旧的眼泪走出京师。祖父和父亲在京城做官近百年了,他们的遗迹使我恋恋不舍,我能忍心把它们只当作在下面歇了三夜的桑树看吗?“三宿空桑”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空桑下,不愿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意思是说和尚不肯在同一棵桑树下歇宿三天(一说“空桑”是地名),以免对它产生感情,戒律精严到极点了。诗人用此典是说和尚怕三宿空桑对它产生感情,我不是和尚,祖父百年遗迹也不是只宿了三夜的桑树,我能不恋恋不舍吗?这是典故的反用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旭 发表于 2018-9-20 07:02
一、明用和暗用

明用就是对成语典故基本上不作改动,明显引用其原文。如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引用民谣 ...

明用就是对成语典故基本上不作改动,明显引用其原文。如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引用民谣“莫道君行早”,《十六字令》引用民谣“离天三尺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引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用就是对成语典故基本上不作改动,明显引用其原文。如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引用民谣“莫道君行早”,《十六字令》引用民谣“离天三尺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引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用就是对成语典故基本上不作改动,明显引用其原文。如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引用民谣“莫道君行早”,《十六字令》引用民谣“离天三尺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引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用就是对成语典故基本上不作改动,明显引用其原文。如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引用民谣“莫道君行早”,《十六字令》引用民谣“离天三尺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引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用就是对成语典故基本上不作改动,明显引用其原文。如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引用民谣“莫道君行早”,《十六字令》引用民谣“离天三尺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引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用就是对成语典故基本上不作改动,明显引用其原文。如毛泽东词《清平乐·会昌》引用民谣“莫道君行早”,《十六字令》引用民谣“离天三尺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引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旭 发表于 2018-9-20 07:02
暗用即采用典故的意思,却不沿袭原文词句。我国古代诗论说用典的化境,“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 ...

暗用即采用典故的意思,却不沿袭原文词句。我国古代诗论说用典的化境,“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纪昀就读出来,用了楚襄王巫山与神女相会的典故。黄庭坚《簟诗》:“落日映红波,依稀比颜色”,就采用了杜甫《梦李白》“落日照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架构。吕居仁“如何今夜雨,只是说家乡”。《诚斋诗话》称赞这种暗用是“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总之,暗用就是在内容或形式上对所用典故有新的突破,而不是直接简单引用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用即采用典故的意思,却不沿袭原文词句。我国古代诗论说用典的化境,“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纪昀就读出来,用了楚襄王巫山与神女相会的典故。黄庭坚《簟诗》:“落日映红波,依稀比颜色”,就采用了杜甫《梦李白》“落日照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架构。吕居仁“如何今夜雨,只是说家乡”。《诚斋诗话》称赞这种暗用是“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总之,暗用就是在内容或形式上对所用典故有新的突破,而不是直接简单引用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用即采用典故的意思,却不沿袭原文词句。我国古代诗论说用典的化境,“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纪昀就读出来,用了楚襄王巫山与神女相会的典故。黄庭坚《簟诗》:“落日映红波,依稀比颜色”,就采用了杜甫《梦李白》“落日照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架构。吕居仁“如何今夜雨,只是说家乡”。《诚斋诗话》称赞这种暗用是“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总之,暗用就是在内容或形式上对所用典故有新的突破,而不是直接简单引用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用即采用典故的意思,却不沿袭原文词句。我国古代诗论说用典的化境,“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纪昀就读出来,用了楚襄王巫山与神女相会的典故。黄庭坚《簟诗》:“落日映红波,依稀比颜色”,就采用了杜甫《梦李白》“落日照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架构。吕居仁“如何今夜雨,只是说家乡”。《诚斋诗话》称赞这种暗用是“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总之,暗用就是在内容或形式上对所用典故有新的突破,而不是直接简单引用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用即采用典故的意思,却不沿袭原文词句。我国古代诗论说用典的化境,“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纪昀就读出来,用了楚襄王巫山与神女相会的典故。黄庭坚《簟诗》:“落日映红波,依稀比颜色”,就采用了杜甫《梦李白》“落日照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架构。吕居仁“如何今夜雨,只是说家乡”。《诚斋诗话》称赞这种暗用是“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总之,暗用就是在内容或形式上对所用典故有新的突破,而不是直接简单引用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用即采用典故的意思,却不沿袭原文词句。我国古代诗论说用典的化境,“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纪昀就读出来,用了楚襄王巫山与神女相会的典故。黄庭坚《簟诗》:“落日映红波,依稀比颜色”,就采用了杜甫《梦李白》“落日照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架构。吕居仁“如何今夜雨,只是说家乡”。《诚斋诗话》称赞这种暗用是“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总之,暗用就是在内容或形式上对所用典故有新的突破,而不是直接简单引用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用即采用典故的意思,却不沿袭原文词句。我国古代诗论说用典的化境,“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纪昀就读出来,用了楚襄王巫山与神女相会的典故。黄庭坚《簟诗》:“落日映红波,依稀比颜色”,就采用了杜甫《梦李白》“落日照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架构。吕居仁“如何今夜雨,只是说家乡”。《诚斋诗话》称赞这种暗用是“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总之,暗用就是在内容或形式上对所用典故有新的突破,而不是直接简单引用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旭 发表于 2018-9-20 07:02
二、正用和反用

正用就是所用典故含义和作者用意方向一致。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 ...

二、正用和反用

正用就是所用典故含义和作者用意方向一致。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中所用六典都是正用。即通过孙权、刘裕的成功寄托自己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引用刘义隆事与愿违的史实与现实中韩侂胄想学霍去病也遭失败如出一辙;又用北魏拓跋焘在长江北岸建行宫(佛狸祠)影射金人在长江统治已经稳固。廉颇正是作者的夫子自道,更不必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正用和反用

正用就是所用典故含义和作者用意方向一致。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中所用六典都是正用。即通过孙权、刘裕的成功寄托自己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引用刘义隆事与愿违的史实与现实中韩侂胄想学霍去病也遭失败如出一辙;又用北魏拓跋焘在长江北岸建行宫(佛狸祠)影射金人在长江统治已经稳固。廉颇正是作者的夫子自道,更不必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正用和反用

正用就是所用典故含义和作者用意方向一致。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中所用六典都是正用。即通过孙权、刘裕的成功寄托自己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引用刘义隆事与愿违的史实与现实中韩侂胄想学霍去病也遭失败如出一辙;又用北魏拓跋焘在长江北岸建行宫(佛狸祠)影射金人在长江统治已经稳固。廉颇正是作者的夫子自道,更不必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正用和反用

正用就是所用典故含义和作者用意方向一致。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中所用六典都是正用。即通过孙权、刘裕的成功寄托自己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引用刘义隆事与愿违的史实与现实中韩侂胄想学霍去病也遭失败如出一辙;又用北魏拓跋焘在长江北岸建行宫(佛狸祠)影射金人在长江统治已经稳固。廉颇正是作者的夫子自道,更不必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正用和反用

正用就是所用典故含义和作者用意方向一致。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中所用六典都是正用。即通过孙权、刘裕的成功寄托自己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引用刘义隆事与愿违的史实与现实中韩侂胄想学霍去病也遭失败如出一辙;又用北魏拓跋焘在长江北岸建行宫(佛狸祠)影射金人在长江统治已经稳固。廉颇正是作者的夫子自道,更不必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9-21 18: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