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针叶林

谁是近体诗的鼻祖?

[复制链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7-2-28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8 06:46
永明体诗人中还是沈约(公元441~公元513年),最大,可惜没找到一首合五律的诗。只有一首《登北固楼诗》
...

携手曲(沈约)           
舍辔下雕辂,更衣奉玉床。
斜簪映秋水,开镜比春妆。
所畏红颜促,君恩不可长。
鵁冠且容裔,岂吝桂枝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28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2-28 08:01 编辑

关于诗词分类,我个人的意见是把把诗词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中再细分小类。

古体诗包括古风、柏梁体、乐府、歌行等,近体诗中包括永明体、准律体、律诗(绝句)、宋词等,这样分类比较清晰。

从广义上说,永明体是律诗的雏形。当尽早迎请我大唐的英明领袖李世民为诗坛的诗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7-2-28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8 10:19
沈约携手曲 颈联不对仗,不能算五律。

王力牵头,全国九位名家教授编辑的《古代汉语》说。近体诗可以通篇对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0: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2-28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7-2-2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8 10:25
若永明体列为近体诗,那么近体诗的鼻祖无疑是沈约,也轮不到李世民呀?

永明体,就是永明体。岂有讲永明体列入近体诗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7-2-28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错踪对,在480多首科举试律诗里,找不到一个例句!

点评

所畏红颜促,君恩不可长 把它错开来,红颜所畏促,君恩不可长,惟红与君为形对名,况古人对词性并不哪么细化,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这么看的话作错踪看问题不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8 10: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2-28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7-2-2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8 10:43
关于对仗。近体可全篇对仗,但大多数首尾联不对仗。三羊:沈约讲四声也讲平仄。他的多数诗句是律句即可证明 ...

永明体的声律理论的蜂腰法则,忌讳同平。
近体诗的声律理论的蜂腰法则,不忌同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7-2-28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2-28 10:49
所畏红颜促,君恩不可长

把它错开来,红颜所畏促,君恩不可长,惟红与君为形对名,况古人对词性并不哪么 ...

古人有的一些说法,并非一律被科举律诗所采用的。
例如元兢与上官仪的【绞刑】或【斩刑】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2-28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28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8 10:25
若永明体列为近体诗,那么近体诗的鼻祖无疑是沈约,也轮不到李世民呀?

李世民的人品,诗品皆佳,德才兼备,当推为诗祖。

是诗祖,不是鼻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1: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7-2-28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8 11:45
永明体与唐近体分界点是沈宋时期(公元710年前后),所以李世民只是永明体诗写者之一,谈何近体诗祖呢? ...

李世民的诗篇40/41比数,符合近体诗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2: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7-2-2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8 12:16
你所谓的二五交替声律?

不是三羊的,是唐人元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7-2-28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8 12:16
你所谓的二五交替声律?

你有唐朝或宋代,近体诗的声律是平仄24交替的依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7-2-28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2-28 14:5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8 12:43
我没有。全唐诗有。你去查查看。

全唐诗,并不全是近体诗吧?即便全唐诗全是近体诗,近体诗里也没有24交替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28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8 11:20
无论从哪个方面论,即使从皇帝论,写诗最早的也不是李世民。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诗品人品皆佳,有号令性和象征性,是表明尊中华正朔的一个信号。

所以要综合考虑,道理我前面都讲明了。

尊品行差的李白当诗祖,表明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他的一些陋习,后学必会效仿。所以在精神世界,以李白为“国王”的“诗词王国”一直在同以儒释道为核心的“正朔王国”分庭抗礼,千年以来一直没有被收复。



点评

无人提李白当诗祖,更不是近体诗的鼻祖(创始人)。李杜只是唐代近体诗的发扬光大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8 14: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7-2-28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8 21:14
沈约四声论对律诗形成的贡献

单看看沈约蜂腰说的贡献吧!


1, 诗句上二下三句法结构的确定,是律句的基础:
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

三羊评论:沈约的蜂腰理论是:永明体五言诗句的二五两字,不可同平同上同去同入声。近体诗五言诗句的二五两字,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声。元競的诗脑髓理论与唐朝的省试帖作品,可以双双印证。上二下三的五言句,二五同声是犯蜂腰;上三下三的六言句,三六同声是犯蜂腰;上二下二的四言句,二四同声是犯蜂腰;上三下二的五言句,三五同声是犯蜂腰。

2,平仄两两交替声律的确定:五言中第二字与第四字不能同声。
刘氏曰: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

三羊评论:刘韬有【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的说法,但是不无【平仄两两交替】的说法。在480多首唐朝科举省试帖里,以首为计,至少平均三首,就有一个二四同声句。这就充分说明,近体诗的声律交替点,并非如你臆想在第二四两字上。由此可见,【二四不同声】的理论,在唐朝是只有其名并无其实。

3,句内平仄均衡论。
  刘滔又云:“征整政只、遮者柘只”(平上去入)是也。
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平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2个平声),凉风夺炎热(3个平声)。”此其常也。

羊评论:【非两则三】,只是【此其常也】,但并非【必须如此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7-2-28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8 14:11
无人提李白当诗祖,更不是近体诗的鼻祖(创始人)。李杜只是唐代近体诗的发扬光大者。 ...

李白,不是出名的并非近体诗。
杜甫,近体诗声律还不及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2 20: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